
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全市就业局势稳定,市人社局不断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千方百“技”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截至目前,全市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1033人,已实现就业985人,帮扶就业率达95.3%。

“规范化”培训,就业技能“送上门”。联合嘉晨、耀兴、和泰等8家优质培训机构,创新“送训入社区、进村组”模式,紧扣弥勒市作为知名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脉搏,将技能培训深度融入文旅产业链人才需求。开创“课堂+现场”“培训+招聘”融合模式,弥勒市第一医院康养中心直接进入康养保健培训班开展招聘,实现“结业即上岗”。截至目前,聚焦民宿客栈服务、康复护理服务培训、电商直播、无人机操作等核心培训项目,已组织文旅服务类、创业类等技能培训69个班3280人次,其中培训脱贫劳动力49人次。

“定制化”培养,岗位精准“送到手”。围绕“特色产业+实用技术”“企业订单+岗位技能”两条主线开展“定制化”培养。在全州率先推行“企业下单、人社接单、毕业即就业”的“订单式”“定制化”技能培训模式,培训结束后直接送人到企业上岗就业,实现结业即就业的“无逢衔接”。同时,突破传统服务边界,变“等学生上门”为“送服务入校”,创新设立“校园就业创业服务站”,将就业创业资源精准输送至校园一线。目前,全市共开展创业培训11期337人;正式设立云南耀兴卓越技工学校、云南庆来技工学校“校园就业创业服务站”2家。

“常态化”探岗,铺设就业“暖心路”。为了促进返乡高校毕业生在“家乡”找到满意的工作,市人社局将传统的“引企招聘”模式扩展到“引人进企”,先后2次组织返乡大学生和青年群体统一乘坐“就业巴士”直奔我市园区企业开展“入企探岗”体验活动,通过探访家乡企业的新风貌,为大学生就业按下“加速键”,持续推动企业用工和青年就业“双向奔赴”。2025年以来,组织多家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及重点招工企业深入高校、各乡镇举办“送岗下乡”活动,共举办19场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2371个。

“标准化”扶持,助力实现“致富梦”。通过“线上+线下”双线模式,积极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高校毕业生创业后,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创办小微企业的,可申请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基层就业奖补,优化申报流程,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实,让每一位创业者都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87.5万元,扶持278人成功创业,其中青年创业103名;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基层就业奖补59人29.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