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正将“一到弥勒就快乐”从一句动人的邀约,转化为游客可感可及的真实体验。这座因温泉、森林、田园与多彩民族文化兴起的滇东南小城,文旅康养产业正焕发蓬勃生机。2025年国庆假期,弥勒共接待游客114.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产业的持续繁荣,根基在于人才支撑。为此,市人社局以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文旅康养人才链”为战略抓手,截至2025年9月累计投入培训资金238.15万元,为“快乐品牌”的持续闪耀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为告别“大水漫灌”式的传统培训,市人社局组织专员队伍深入一线,走访全市20余家重点温泉酒店、精品民宿、文化景区及健康管理中心等多元业态主体,召开专题座谈会3场,系统开展“问需于企、问需于产”深度调研。通过精准对接,全面梳理出当前产业在民宿服务、康养护理、新媒体营销等关键领域的技能短板与技术升级方向,为后续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需求洞察,市人社局创新推出“送训入社区、进村组”的基层培训机制,联合6家优质培训机构,将课堂搬到产业一线,开发模块化、实战化的精准课程包。内容涵盖酒店保洁、康养护理、短视频与直播带货、无人机航拍等实用技能,确保学员“结业即上岗”。2025年,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7期,其中文旅相关培训59期,占比超七成。9月,城发集团与红河技师学院联合开办两年制《旅游服务与管理》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培养文旅人才100人次。

积极拓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在新兴职业中的覆盖面,涵盖民宿管家、养老护理员、短视频制作、无人机驾驶员等方向。目前,超过90%的参训学员通过考核并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证书。截至2025年9月底,已培育“弥勒大厨”“弥勒绿康”等两个文旅相关产业州级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就业1.7万余人次;新增取得初级技能等级证书1031人、专项能力证书1425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85人,高级工及以上249人,人才职业竞争力与市场价值显著提升。

依托全市“1+15+N”就业服务体系,打通人岗匹配渠道,通过“弥勒人社”“弥勒直聘”等平台及常态化招聘会,动态维护覆盖200余家重点文旅企业的用工需求和人才信息库,全年发布岗位6500余个,推动灵活就业12000余人次。推行“直补快办”模式,简化补贴流程,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截至9月底,累计发放创业贷款9558.5万元,扶持368人创业,其中文旅产业类贷款172户。2025年,重点打造小河边、小太平、西三等“文旅康养+创业”示范创业载体,其中小河边村获评省级“文旅康养+创业”典范。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是维系人才链活力、保障产业链持续发展的核心。弥勒将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机制,以人才之兴,助推“一到弥勒就快乐”品牌开启弥勒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