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mlsfgj/2025-00066
- 发布机构弥勒市发改局
- 文号弥发改函〔2025〕27号
- 发布日期2025-10-11
- 有效性有效
弥勒市发展和改革局对政协弥勒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23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A类
公开
姜于潇委员:
你在政协弥勒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第023号提案,已转交市发展和改革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传统产业转型
一是加大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力度。做好政策宣传、摸底调查和资金争取工作,采取深入企业调研宣传,利用工业企业QQ群、企业服务微信群等方式多次转发解读政策,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针对全市工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的谋划工作,建立拟更换设备清单台账和设备更新项目储备库,2025年共梳理上报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8个,设备总投资2.12亿元。单纯设备更新43台/套,设备总投资1.06亿元。二是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政策支持。目前已完成云南弥勒市磷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绿色化智能化更新升级改造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的上报工作。三是完成红河卷烟厂绿色工厂、智能工厂的申报。目前红河卷烟厂借助易地搬迁技改契机,以智能工厂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引入数字化工艺装备和先进控制系统,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构建了基于云的数据中心,提供了快速部署、资源弹性分配使用的统一IT资源服务,通过网络安全域划分设计,采用身份认证与终端准入控制、网络审计与漏洞扫描、防火墙等安全产品技术实现各层级网络、各安全域的纵深防御。在生产执行方面,构建了制丝、卷包、滤棒成型、装封箱、动力能源、物流仓储等生产及辅助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完整实现了所有产线、关键主机设备的数据采集,并在关键工序或生产单元设备实现了在线数字化检测、异常预警、在线分析、智能优化控制;在生产管理方面,完整构建了排产调度、工艺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仓储物流管理、批次跟踪与追溯等生产应用,通过数据、流程驱动业务运行,实现高效、精准、敏捷、协同、闭环的生产运行及管理。工厂投产后生产效率、质量、物耗控制及绿色生产指标得到较大提升。
(二)助力农业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实施农产品体系建设项目,2025年中共弥勒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0万元用于新哨镇韭黄农产品体系建设项目。韭黄全产业链基于溯源体系的联农带农服务系统可提供韭黄产业管理、韭黄溯源、数据统计分析可视化等服务;韭黄数字农业设施水平提升工程可实现基地实时直播、农事预警、气象预警、土壤和水质报告及遥感分析、用肥、病虫害防治建议等。二是2024年争取省级农业发展专项资金45万元,用于扶持云南红河神泉葡萄酒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建设完成新增气象站1套、土壤墒情设备3套、视频监测设备4套、虫害监测设备1套,安装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泵房等基础设施,以及相关软件管理平台、云服务器等。该项目为我市葡萄种植、收购、加工、葡萄酒储存等提供了数字化创新示范,促进全市数字农业发展。三是以光筑、悟创、百锐蓝为代表,持续推进数字农业在小浆果产业上的应用,提升高原特色农业数字化,使用高产、保产、优质和生长可控现代化技术,建成自动化卷膜棚体、水肥一体智能化滴灌设备。可通过气象数据和源水数据反馈调整蓝莓苗的进液和排液;还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设置浇水方案,包括浇水施肥的时长、频率等,并监测PH值和EC值,实现蓝莓种植数字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市蓝莓种植面积达1.47万亩,数字化应用得到有效推广。
(三)推动文旅发展
一是以景区智慧化、数字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旅游”发展。红河“东风韵”建设包含集成系统、监控中心、可视咨询报警器等6大板块的景区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景区实时安全及人流监控、车船调度、应急指挥、舆情分析等功能。太平湖森林小镇完成智慧指挥中心建设,实现景区调度、酒店管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AI技术等功能全覆盖。可邑小镇建成集票务、人脸识别、展示中心、智能消防监测、LBS卫星大数据、噪声检测、停车场监测、无人机巡航、精准导航、AR/VR数字体验大厅等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有效提升景区智慧化管理水平。红河水乡小镇建设景区智慧指挥调度中心,实施综合管理系统、大数据展示、AI监控广播系统、刷脸智慧酒店、5G及WIFI覆盖、一机游导游导览、智慧厕所停车场等智能化改造,实现对小镇地理事物、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可视化管理。二是提高数字文旅知名度。围绕“庆来故里、福地弥勒”城市定位,充分运用“弥勒文旅”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弥勒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美食文化等内容。2025年1-6月各平台账号共发布图文、视频、资讯等502条,阅读量达290.4万次。同时,强化对弥勒旅游“季节特色旅游、旅居康养游、精品线路旅游、景区景点宣传”等专题策划,大力吸引摄影、旅行爱好者宣传推广弥勒旅游。加强与旅行商合作,与携程旅游、旅游百事通、去哪儿旅行等公司举办文旅推介专场,针对弥勒旅游特色进行宣传推介,拓宽弥勒与省内外各大旅行商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扩展云贵川、北上广等重点客源城市,深入挖掘暑期市场、老年市场、研学游市场、冬季游市场。加强与新浪网、携程旅游网、小红书等知名网站合作,不断提高弥勒文旅在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及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热门APP上的“出镜率”。
(四)促成数字资产交易
为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工作部署,进一步摸清全国数据资源底数,为国家分析数据发展趋势,制定促进导向政策和实施行业管理提供依据。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公安部办公厅制定印发了《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制度》。今年3月,市数据发展中心按照相关要求全面调查摸排,共梳理上报弥勒市区级部门公共数据资源调查市级部门17家,数据服务方企业1家(云南运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据应用方企业3家(弥勒市医院有限责任公司、红河恒林化工有限公司、云南弥勒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并指导4家企业在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平台注册账户、登录平台,按要求完成数据资源调查表填报工作。
(五)人才储备
一是加大数字人才培训力度。聚焦数字技术新职业新工种及紧缺岗位的技能培训需求,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支持行业企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开展创新型、实用型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依托龙头企业、技工院校、行业协会、社会培训组织等开展数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数字类培训 792余人次,工种涵盖乡村电子商务、短视频制作、网络直播、无人机驾驶员等。二是提升服务效能引才留才。近年来,弥勒市紧紧牵住人才“引育留用”的牛鼻子,完善引才机制,推动归雁计划、银龄计划等项目落地,吸引人才回流。通过“弥勒人社”微信公众号转发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致红河在外优秀事业人员的一封信》,以乡情为纽带,广泛动员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发展。宣传动员省内外符合条件的银龄人才回流弥勒,积极推动“银龄人才”为市域发展注入“银色动能”。利用进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城市全景推介会”时机,通过岗位需求展板、政策宣传手册以及便捷的线上二维码入口,清晰展示数字行业的优质岗位信息,详细解读弥勒优越的营商环境、创新创业平台以及面向高校毕业生的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和优厚待遇,吸引高校学子来弥留弥。
(六)税收优化
弥勒市税务局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及各项规定开展税费征收管理工作,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在中央层面,地方无权制定,弥勒市税务局将按照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数据资产交易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2024年12月,省财政厅联合省数据局、省国资委印发《云南省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打通数据资源到资产的转化路径,建立健全数据资产授权运营、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制度体系,探索数据资产融资变现新模式。通过专项调研和多方论证,省财政厅确定在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开展试点工作,选取数据量大、资产管理基础好的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药监局、省卫生健康委4个部门,康旅集团、能投集团、交投集团、云投集团、建投集团、出版集团、省农村信用社7家企业和昆明市、玉溪市、昭通市、大理州、保山市5个地方财政部门进行试点。试点覆盖自然资源、政务服务、生态环保、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数据富集的重点领域。弥勒未被列入此次试点名单。
二是智能制造赋能成效不佳。我市除烟草产业形成链式发展外,其余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因信息化投入的回报周期较长、转换成本高、试错成本大,同时缺乏第三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的有效供给,难以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需求。
三是数字产业高层次人才占比偏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需求,用人主体引才和培养意识薄弱,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不适应新形势。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持续做好现阶段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夯实数据资产交易基础,待省级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工作结束后,认真学习总结试点经验,并按照上级统筹安排规范开展相关工作;加快智慧城市项目(一期)共享交换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与上级数据资源平台对接,构建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体系,畅通公共数据资源跨层级、跨部门有序共享渠道;积极跟进智慧城市项目(二期)项目建设,尽快完善AI+应用场景设计实施,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和应用水平。
二是深化产业数字赋能。强化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意识,适时组织企业参与“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经济产业大会等展会活动,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加快云南弥勒产业园区“一库一心N场景”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产业园区高效管理、精准服务和降本增效,助力产业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引进专业服务商与第三方机构,为传统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三是强化数字英才保障。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到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全过程,从源头上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针对数字产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建立动态的课程更新机制,及时将最新的数字技术和理念融入教学内容;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化区域人才结构、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感谢你对我市数字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弥勒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9月5日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滇公网安备 53250402000118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4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