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弥勒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弥勒 > 弥勒名人

杨绳武与禹门情

文章来源: 弥勒报
作者: 刘玲
发布日期: 2017/11/29
浏览次数:

  在弥勒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能够载入中国二十四史的人寥寥无几,翻遍浩繁的史籍,我们却在《明史赵光附传》中,看到了弥勒人杨绳武的名字:

  杨绳武者,云南弥勒人也。由庶吉士改授御史。崇祯十一年冬,用杨嗣昌荐召见,吐言如流,画地成图,帝伟之,遂超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崇祯十四年(1641年)洪承畴困松山,遂擢杨绳武总督,寻以志完代之,而令绳武总督辽东宁远诸军,出关救松、锦,加衔督师。明年正月,绳武卒官,赠兵部尚书,荫锦衣,世袭百户。

  在弥勒,杨绳武的名字家喻户晓,但杨绳武的故事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会讲了。且他少年时期在弥勒生活的时光,与禹门瀑布、禹门寺结下深厚情缘的故事更是鲜为人知了。少年时期的杨绳武就胸怀大志、卓尔不群,他常对友人说:“仁人当以天下事为己任,如范文公者,真丈夫也”。为实现报效国家的壮志,绳武离家来到山清水秀的禹门寺发愤苦读。禹门寺旁就是弥勒胜景之一的禹门瀑布。弥勒县城东郊之外的禹门河,流到丫普龙村委会小寨村旁的禹门谷口时,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咆哮着从约50米高的峭壁上飞流直下,形成禹门瀑布,溅起雾雨紫烟,声势蔚为壮观。从瀑布滚落的豁口放眼望去,下游数十丈开外,浪静水平,绿树掩映,美不胜收,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清代马希上有诗曰“颠倒雷门惊日月,纵横子夜吼蛟龙”就生动描绘了禹门瀑布的雄壮气势。明代署州葛一龙登临禹门胜景,欣然命诗:“夕阳不卷古藤椅,人在石桥空翠中。”一幅禹门瀑布飞泉流霞,人在画中的绝妙景色跃入眼帘。大自然在禹门瀑布的鬼斧神工,为佛家的清静创造了理想王国,于是,禹门寺应运而生,让瀑布的空谷传声化成寺里的暮鼓晨钟和僧语呢喃。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行僧真空募资建盖了禹门寺。

  大凡圣贤之人,都在早年寄居深山,苦练休行。诸葛亮隐居卧龙谷,躬耕苦读,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出谷一展身手,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辅助其主成就了一番伟业。晚清名人左宗棠在柳庄蛰居十四年,躬耕苦读,这十四年时光为左宗棠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少年杨绳武也选择了远离红尘、静心安读。在禹门寺脚、禹门瀑布旁的三间天然石洞里,他每天如饥似渴地读着经世之作,正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所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少年杨绳武在诗歌《禹门漫兴》里也表达了其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抱负,“结舍禅林永不移,达人休笑有情痴;但将山水堪携去,方是胡生出谷时”。山水性灵,禹门瀑布雄壮的气势孕育了杨绳武博大的胸襟,经世之作熏陶了杨绳武精忠报国、爱民如子的品行。

  一朝出谷的杨绳武,果然显现出了他非凡的才华,一飞冲天,实现了他报效家国的宏图大志。20岁入学补弟子员。天启二年(1622年)27岁,弥勒建州学,选拔为贡生。天启四年29岁参加乡试,中举人,荣膺第三名。崇祯十年(1631年)36岁登进士榜,此为科举取士之最高名榜,钦定翰林院庶吉士,后擢升为监察御史,兵部右侍郎。杨绳武在任期间,政绩颇丰,曾奉旨巡抚河东盐法,当了解到河东地区连年自然灾害,盐卤大降,百姓只得四处逃荒,就一边救济灾民,安定百姓,一边修理盐池,恢复生产,使百姓不仅解决了生活问题,缴纳了历年拖欠盐课,还使国库增加了收入。他还受命治理河南段黄河,制定切实可行治河方案,督办治河工程,使河南黄泛区数年未遭水患,人民安居乐业。巡按河南,郭三海汇集数万反明,绳武率兵驱散。当奉召回京时,所过之处老百姓自发设案相送。崇祯十四年(1641)兵部尚书洪承畴领13万大军被皇太极围困。崇祯帝召杨绳武,并赐尚方宝剑,前往督师驰救。他立即统大军出山海关,但到丰润时因病而卒,时年45岁。噩讯闻于朝廷,皇帝震悼,赐谥号“庄介”,赠光禄大夫、兵部尚书,加太子少傅。谕祭葬,荫一子锦衣卫世袭千户,并赠其父杨在阳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绳武死后,葬于家乡弥阳镇黑桥哨村西玉枕山坡上。圆形围石封土墓。原墓前立碑,墓碑正中刻有“大明都师钦赐上方宝剑杨公绳武之墓。”现碑毁墓存。传说乱军之中,绳武尸骨未能葬回故乡,此墓实为衣冠冢,俗称翰林坟。杨绳武官至国家栋梁,深受皇帝赏赐,但他生前无三妻四妾,在弥勒的家亦未建造一座宏大的府第;随着紧接而至的改朝换代,其子也未领受皇帝谕赐而乐享“世袭锦衣千户”,而是避往乡下埋名隐姓自食其力当农民,足见杨绳武家风及一生之廉洁。但他的才干和气节赢得了推翻明朝的敌人——清王朝的尊敬,清朝雍正初年,内阁大学士张廷玉奉旨编修《明史》,在第二百五十九卷之列传一百四十七《赵光传》中,为其附传,述其事略。绳武事功,史昭天下。

  杨绳武不仅是一位刚直不阿、造福百姓的好官,还是一位诗人,擅诗文辞章,清康乾《弥勒州志》刊载杨绳武诗文最多,著有《鹧鸪集》、《淮游草集》,尤以《茶花百韵》流传颇广。为官之后有文“尧仁舜俭汤宽四颂”,有诗“昆明怀古”,“少年行”,灯市“茶花百韵”等,其中“茶花百韵”50首200句,借物咏志,文才飞扬,可见杨绳武文德武功双全,谓名重一时的明末儒将。

  时光如白驹过隙,但流不走的是苍穹之上那一颗颗照亮我们前行的启明星,杨绳武就是那颗照亮弥勒后人前行的启明星。今天当我们再寻幽禹门瀑布,风景依旧。飞瀑生烟、落水成潭,坠于翠壁之上。不知是何朝文人刻写的草书石碑“雪练悬空”四个大字显赫于峭壁之上。离瀑布不到百米远是后人为纪念绳武建盖的杨公祠,有挽联云:“造物忌多才,忍使将星沉蓟海;先生若不死,岂容胡马进辽关。”顺峭壁拾级而上,先生当年居住的三间石洞经历四百年的风雨后保存仍完好。石洞门上刻有“杨庄介公读书处”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是民国32年(1943年)抗日名将张冲出资重修石洞所提,由昆明书法名人陈伯芳书写,刻于石上。伫立在杨公读书洞前,放眼前川,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远山如在襟袖。不免发出感叹“山秀水灵翠满谷,石洞面壁诗书读。结舍禅林志报国,一朝出谷济苍生。蓟辽征讨不复返,铁面御史英名留。物是人非几哀婉,此地空留禹门瀑。”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