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弥勒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弥勒 > 文化群艺

彝家歌舞颂辉煌

文章来源: 弥勒报
作者: 杨学诗
发布日期: 2017/09/25
浏览次数:

  如今,在红河州,乃至在云南,一提起民族文化,很多人就会自然地想起弥勒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阿细跳月、阿细祭火、阿细先基、阿细刀叉舞、阿细霸王鞭、阿细狮子舞、阿细斗牛……

  阿细跳月,韵律强劲,动作激昂,场面壮观。1950年,阿细人跳进中南海,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祝福。1954年,阿细人跳到波兰,在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获得金奖。改革开放后,主要由山里农民组成的阿细跳月艺术团,1992年参加中国第三届艺术节作专场演出,引起中外嘉宾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1999年,参加昆明世博会,江泽民总书记看了说“非常成功”,并取其为留影的背景;著名作家晓雪看了,即兴赋诗:“大三弦呀弹起来/笛子口哨吹起来/纵情尽兴,痛快热烈/小伙子姑娘们跳起来/跳得山欢水也乐/跳得云舞天也旋/跳得百鸟飞来看/跳得满山茶花开/你有情来我有爱/浑身是劲心欢快/跳圆了月亮,跳亮了星星/直跳到朝霞满天太阳也笑起来!”1986年,美国音坛把“阿细跳月”乐曲列为最受欢迎的世界十大乐曲之一。 2008年,阿细跳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阿细祭火,身涂红、黄、褐、白、黑不同颜色的男子,在古老的阿细乐曲声中踊跃上阵,在毕摩的指挥下,一步步演示远古时期先民们钻木取火的历程和有了火之后狂欢情景,动作原始滑稽,场面激情飞扬,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来观看。2014年,祭火发源地红万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阿细先基,唱叙阿细先民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过程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历程,追祖遗风,神话与现实交织,理想与生活融合,生动感人,催人泪下,被誉为东方的创世纪史诗。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可邑寨的文艺队,天天呈现热烈奔放的阿细跳月,追祖遗风阿细祭火,舞姿柔美的阿细霸王鞭,再现古代战争场面的阿细刀叉舞,传达远古信仰的阿细铁链舞、阿细狮子舞、阿细跳猴子……

  2013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考察云南来可邑,当了解了阿细文化之后笑着说:“文化是民族的一种纽带,大家在一起举行活动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别把它看成是简单的唱歌跳舞,它具有深刻的内涵!”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彝山,捆绑在阿细人身上的政策绳索逐渐被解开,阿细文化开始复活。日本著名导演牛山纯一前来摄制《复活了的阿细跳月》,拷贝发行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阿细跳月节,原来只是一个乡镇(西三镇)的节日(每年4月8日),2009年,为更有利于推动阿细跳月的发展,打造其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品牌,弥勒市人民代表大会将每年的8月7日至9日定为弥勒阿细跳月节;2015年,为将阿细跳月打造成最具影响力的民族特色品牌,红河州正式确定阿细跳月节为红河州四大节庆之一,并正式更名为阿细跳月民族节。可邑文艺队,原先只是靠“你出一个老瓜我出几个芋头”“你出一把米我出一碗面”维持活动,2013年,政府投入资金将可邑村建设成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区,可邑文艺队虎跃龙腾……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