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红河州广播电视局组织的“红河州‘大喇叭 小故事’应急广播优秀作品展演暨颁奖晚会”在红河影视舞蹈学校周末剧场隆重举行。弥勒市西三镇人民政府推荐、弥勒市广播电视局选送、西三镇中心小学段春燕老师演播的《阳光灿烂的阿细故乡》在红河州“大喇叭 小故事”竞演展播活动中荣获州级决赛少数民族语组一等奖并参与了晚会展演。
弥勒市融媒体中心张星星演播的《阿细之鹰杨治廷》荣获州级普通话组三等奖,弥勒市广播电视局荣获优秀组织单位获。
方言组李荣福老村长喊话《处事和为贵 做事法为先》参与了晚会展演。
活动现场,段春燕用真挚的感情、动人的阿细语言、悦耳的阿细先基唱调,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昔日苦难、贫困的弥勒西山区彝族阿细人发生的翻天覆地、日新月异地彝乡“蝶变”。
近年来,西三镇按照国家应急广播建设总体要求,以人民群众利益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办好惠民实事的重点工作内容,整合资源,创新方法,高位推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持续走深走实。
2022年12月,实现9个村(居)委会,46个村(居)民小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覆盖。
围绕“建好、管好、用好、融好”全面推进,应急广播“大喇叭”在西三镇的村村寨寨、广场社区有力发声,成为了灾害预警、政策宣传、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声力军”。
结合“三话六学”实践活动,“普通话+少数民族语”的“双语”播报方式,聚焦学理论、学政策、学经济、学科技、学法律、学文化,充分发挥应急广播在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边境地区覆盖面广、传播力强、贴近群众的独特优势,将党的声音以及农村养老、产业发展、就业信息、安全生产、普法惠民、乡村振兴等好政策用通俗易懂的“大喇叭”送进千家万户。
积极探索“理论+文艺”宣讲形式,立足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创作了《预防野生菌中毒》《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二十大春风吹彝乡》等作品,用彝语弹唱等形式,把“书面语”变成“大白话”,将安全生产、普法强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于文艺作品中,切实增强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吸引力、生命力。通过应急广播“大喇叭”,用“乡音”传“党音”,不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传递到边疆少数民族村寨,让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记得牢”“传得开”。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