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1-03733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其他
发布机构
江边乡人民政府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6-08
信息名称
江边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江边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依据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制定,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推动全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江边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江边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苦干实干、勇于担当,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抗疫情各项工作,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乡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建设迈向新台阶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85亿元,较2016年增长4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亿元,较2016年增长5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420元,较2016年增长7612元;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8000万元;五年来共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300万元。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农业产业新格局,立足江边乡干热河谷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以芒果为主导产业,部分地区发展冬早蔬菜及核桃、板栗相结合的“经济林果+冬早蔬菜”农业产业新格局。通过围绕芒果产业发展规划,将以往“小、散、杂”的种植模式发展成为初具规模、集中连片、重点统一的产业集群。引进云南瑞滇、展雁、益麟、果多4家公司在江边建成4个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成立了志展芒果、布腊布帆养殖等合作社,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全乡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全乡共种植芒果4万亩,核桃4.5万亩,板栗2.3万亩,蔬菜3800亩,全乡产业发展趋势正向多元化迈进。 

  (二)社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举全乡之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深入实施了脱贫攻坚“补短板”、饮水安全保障、产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稳定在5000元以上,农村危房全面消除,饮水安全全面保障,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因贫辍学问题全面解决,7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在3万元以上,6个贫困村、1107户4667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乡于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于2020年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全市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历史性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整合各类扶持项目资金,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五年来,共计投入1.13亿元,建成通行政村、自然村水泥路、通乡柏油路164公里,如期实现了行政村和自然村硬化路100%覆盖。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投入70万元对洛洪沟、杨柳箐、高寨箐和烂碑坡4个芒果基地泵站实施250千瓦提升改造项目;投入30万元扩挖肌子冲、普舍和丫勒3座坝塘;投入1200万元实施宁就河治理项目;投入700万元实施秧田冲、板桥箐和小姑居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800万元实施人饮工程42件,所有村组实现自来水供水设施全覆盖,饮水安全和生产用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实施10千伏电力改造项目8个,新增建设通信基站29座,实现供电全覆盖,全乡所有村委会、卫生室、中小学校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不断完善集镇基础设施,投资4000余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新建住宅164幢,配套建设养老院、幼儿园、卫生室、民族文化广场;投资1100万元实施环集镇12.5公里芒果基地生产道路建设;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垃圾中转站1个、污水处理厂1个,建成洗手台3个,配备垃圾箱30个。集镇建成区规模由5年前的0.24平方公里扩展到0.4平方公里,集镇功能日趋完善,集镇品位不断提升,集镇的影响力、辐射力、牵动力日趋增强。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各村小学教学楼、宿舍楼建设,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教育保障水平全面提高。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落实特困供养等惠民政策。五年来,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969.53万元、特困人员供养金143.72万元、优抚金173.2万元、临时救助金73.09万元、残疾人补助金108.26万元。严格落实“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累计补助各类助学金773.11万元,惠及学生19441人次。全乡7所村卫生室均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及抢救药品,达到标准化卫生室要求,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进一步夯实。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庄环境绿化和厕所革命等工程。完善村规民约,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初步形成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的景象。以厕所革命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着力解决农村厕所粪污收集处理难题,厕所粪污较好得到无害化处理。共完成户厕改造、新建2141座,公厕改造10座,实现卫生公厕行政村全覆盖,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1.35%。抓实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全力推进平地小组“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投资435万元,持续实施“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内进行老旧道路硬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外立面改造、建设养殖小区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围绕扩大绿化面积、实现生态富民,以“规划保绿、补植增绿、加强护管、全民参与”为立足点,在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等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累计种植绿化树苗10万余株,绿化道路通道60公里,新增森林面积764.52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52.64%。严格落实“河长制”,累计巡河1482次,完成河(湖)“四乱”问题整改146个。 

  社会环境安全稳定。探索“党建引领+乡村基层治理+网格化”治理模式,打造江边村委会和挨村村委会2个乡级试点,带动全乡基层治理有序开展。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动员全民学法、守法,监督干部依法依规行使权力,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畅通完善信访申诉渠道,实现信访案件办结率100%,群众诉求得以及时解决;持续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基层矛盾纠纷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促使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基层政权更加稳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效愈发凸显,宗教局面稳定和顺。强化属地安全生产责任、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全力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工作,坚决消除事故隐患,五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双零”目标,促进社会环境安全稳定。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工作,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持续抓好全乡中小学素质教育,抓实教育保障,改善教学条件,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要求,因贫辍学问题彻底解决。“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补助无遗漏;优化文化市场管理,做好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加强文艺骨干扶持力度和精品创作工作,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织密织牢防护网,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物资储备,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全乡始终保持零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职责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全面铺开,“一部手机办事通”“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成效明显;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权责清单9类66项,政务服务事项5类38项;基层减负进一步优化拓展,发文数量、会议、督查检查和考核等全面精简;自觉接受乡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6件。持续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平公开、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江边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乡域经济总量不大。一是由于江边乡地处偏远山区,无较大规模的工业及企业,财政税收大部分来源于烤烟收入,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二是特色产业效益不高。江边乡主要特色产业为芒果种植,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在品牌化发展上还较为滞后。散户种植面积占比较大,由于分散生产经营,生产主体与市场衔接不足等,阻碍着品牌化建设的进程。各类生产主体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联合与合作,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加之群众的种植技术、销售渠道各不相同,导致芒果质量参差不齐,产业综合效益较低。三是企业带动效应不强。江边乡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工业基础薄弱,外来投资较少,企业成长性低,带动能力较弱。 

  (二)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导致全乡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薄弱。一是农业灌溉问题依然突出。后山片区小倮份、平地村委会缺水局面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极大程度地制约了产业发展;二是部分村庄道路受地质灾害影响,常常出现滑坡及塌方等现象,特别是雨季期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护。 

  (三)美丽乡村建设仍有差距。一是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依旧存在,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二是卫生长效管护机制落实不到位。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多以政府投资为主,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筹资困难,没有经费进行管护,缺乏有效的长效管护机制。三是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各村组普遍存在垃圾堆放点少而远,无垃圾处理点、无排污管道、保洁员少而村庄面积大,缺少垃圾清运车及垃圾处理设施等问题。 

  三、发展机遇 

  脱贫攻坚打牢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五年来,脱贫攻坚战为江边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减贫成效明显、产业帮扶成果明显,农村危房全面清零,群众住房问题得到彻底改善,奠定“十四五”良好开局。 

  乡村振兴带来全面的发展红利。“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产业、人居、民生等方面有利政策将陆续而来,对于江边亟待振兴的农业乡镇而言将是改革机遇期、发展攻坚期,产业发展成为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成为必然选择,乡村人居环境将迎来彻底整治,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各类民生问题将逐步化解。 

  与市委、市政府发展布局的高度相融。市委建设滇中绿色发展强市战略部署,明确筑牢南盘江生态带,发展干热河谷地区,将江边乡引向现代农业型发展,全市“五个十万亩”水果基地江边已占其一。在全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国土生态空间建设工程“打造南盘江干热河谷轴线特色美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布局,未来五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布局将使江边迎来新的改革与蜕变。 

  想干事、敢干事的氛围正加快形成。随着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换届完成,新鲜血液成为干事创业“主力军”,乡党委、政府班子团结前所未有、目标行动一致前所未有、沟通协作顺畅前所未有,基层农村干部群众支持配合力度强、热情足,干事阻力小、有奔头。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现代农业型发展乡镇为思路,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乡”主题,以建设南盘江干热河谷特色产业带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根本,全面融入滇中绿色发展强市建设大局中,着力调整集镇规划、着力整治乡村人居、着力形成产业结构、着力重塑两山生态、着力推动乡风文明、着力提升治理效能;深入实施品牌塑造、项目带动、民生改善、组织保障“四大工程”,将江边乡打造成南盘江生态带上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绿色之乡。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科学谋划、合理确定江边乡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确保到二○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0亿元,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断提高,村、小组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全面形成“一江两山三片区”产业规划布局;协调发展形成新局面,集镇发展空间布局逐步优化,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发达、生态优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的高品质乡镇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治素养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综合分析当前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初步确定“十四五”期间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6%-7%;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幅6%-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9%-10%;力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4%-5%;民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通过五年的努力,将江边乡打造成南盘江生态带上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绿色之乡。 

  具体目标。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重大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深化农村地区改革,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努力构建和谐、富裕、秀美新江边。产业发展成为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全乡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有效,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乡群众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爱国爱乡、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勤俭自强的道德风尚。基层党组织基础得到全面夯实,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群众懂法、知法、守法。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有效改善,转移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第三章  “十四五”发展重点任务

一、着力培育现代农业,持续推动产业兴旺

  通过加快形成产业结构、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打造优势产业品牌等举措,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规模化、绿色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全乡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 

  形成产业结构。始终坚持建设现代农业型发展乡镇思路不动摇,在巩固粮烟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按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原则,围绕“一江两山三片区”产业规划布局,结合南盘江流域干热河谷地理及气候优势,大力扶持发展“经济林果+冬早蔬菜”产业。将全乡种植地块按海拔主要划分为3个片区,在海拔1200米以下干热河谷片区大力发展芒果种植,按照弥勒市“5个10万亩”水果基地建设要求,扩大芒果种植规模,力争到2025年芒果种植面积达7万亩;在海拔1200米以上片区持续发展柑橘、柚子、板栗、核桃种植,围绕提质增效,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核桃种植面积达到4.7万亩,板栗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在水利条件较好、土地较为平整的坝子片区发展冬早蔬菜种植,力争到2025年冬早蔬菜种植面积达5000亩。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力争今年内建成挨村雨腊小型蔬菜交易市场,到2025年辐射带动完成一批小型蔬菜交易市场建设,解决群众销售渠道问题,推动蔬菜种植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等生态农产品生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力度,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向集约化、合作化、专业化转变。培育一批示范龙头企业、示范农民合作社,推广“企业+合作社”或“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完善生产、经营、服务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探索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探索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营销新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经营服务链。 

  打造优势产业品牌。围绕全乡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一村一品”推进行动,推动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发展,以打造本土优势农产品品牌为目标,在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效益上下功夫。秉承着“质量取胜、品牌制胜”的理念,积极开展政企合作,建立较为完善的产品供应链,加强种植管理与产品质量监管,探索绿色农特产品加工发展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倾力打造“江边芒果”“江边西瓜”等具有特色的水果品牌,着力打响一批附有“江边”元素的地区特色品牌。不断加大品牌宣传和市场推介力度,通过微信、弥勒头条、抖音等互联网媒介,加强江边特色品牌宣传,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 

  探索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依托南盘江河流文化,云桂铁路南盘江特大桥等,发展垂钓、观光等旅游项目。结合江边多彩的壮乡文化,以洛洪沟小组为核心,建设壮族特色村落,打造洛洪沟小组壮族特色农家乐项目及生态水果自助采摘园,吸引游客自助采摘芒果、西瓜等生态水果,体验江边风味美食,带动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人才,引导区域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本地特色优势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网上营销,鼓励基层服务网点积极开展农村电商服务,促进产品经营服务链的完善,推动全乡产业向多元化、现代化迈进。 

二、紧盯项目狠抓落实,不断夯实基础设施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市发展战略,面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布局优化需求,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着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筑牢用水保障网。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提升全乡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和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加强防汛减灾能力建设,做好病险水库坝塘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工作。计划改造饮水安全工程8个(小倮份村委会后山片区提水连通工程、江边村委会底泥沟片区集中供水工程、布腊村委会集中供水工程、挨村村委会集中供水工程、干田村委会集中供水工程、平地村委会集中供水工程、宁就村委会饮水连通工程、集镇供水改造工程),预计投资3.8亿元,改造管道全长123.5公里,覆盖人口11392人,供水规模1140立方米/天。坝塘除险加固14个,新增供水量56万立方米。水库补水连通工程1个,预计投资1350万元。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3个,即江边集镇供水厂建设项目、江边集镇集雨工程、江边乡村庄集雨工程。集雨工程总计新建1500立方米的蓄水池121个。 

  完善乡村交通网。继续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道路硬化和村庄绿化、亮化、美化。计划修缮乡级主干道公路6条(公路整修全长88.8公里,建设内容为原部分路面软路基进行换填,修建挡墙、支砌排水沟等),预计投资2500万元;计划新建发泵箐村至石岩坝村、发泵箐村至鲁地村、大倮份村至坡头村连村道路共3条(道路总长17.6公里),预计投资约1400万元。加大交付使用公路的管护力度,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建立村组级爱路护路机制。 

  大力推进集镇建设。规范集镇建设和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集镇品位。实施集镇美化、亮化工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定位,立足长远,突出乡镇特色兼顾实用性、美观性。一是计划修建1条宽2米长5公里的集镇区环江芒果观光栈道,沿栈道进行湿地景观绿化,为群众提供休闲活动场所,预计投资1000余万元。二是计划进行老街区改造,对集镇老街区实施提升改造项目,对老旧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扩宽街道,科学规划建设住宅小区,配套完善雨污管网及绿化亮化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预计投资1000万余元。三是计划修缮重建南盘江“民族连心桥”,结构为梁式桥,桥梁全长150米,宽8.5米,预计投资2200万元,项目建成后能充分发挥南盘江民族连心桥作用,促进接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四是计划在集镇建设1个仓储物流交易中心(芒果交易市场),将原农贸市场搬迁至交易中心内,打造成为滇东南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内,最具特色的集居住、民族文化、旅游、智慧绿色果蔬农贸市场、以江边特色农产品为主题的综合市场,预计投资3000余万元。将集镇打造成为规划合理、管理规范、美观和谐、发展强劲的特色集镇,全面提升集镇新形象,推进江边乡撤乡设镇工作,切实加快镇村统筹协调发展步伐。 

三、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实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绘就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图景。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力做好脱贫“后半篇”文章,突出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脱贫成果,精准落实教育、健康、住房、社保兜底等保障性政策,不断夯实稳定脱贫基础。把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着力完善后续帮扶和巩固提升政策体系,坚持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强化产业、就业等扶持措施,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带动引领作用,激发可持续脱贫内生动力,有序解决好各类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着力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为实现群众美好生活需求而努力。 

  (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继续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专项整治,按照科学规划布局、村容整洁优美、村风文明和谐的目标,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全域无垃圾行动,实现全乡64个村组均达人居环境“1档”标准。不断完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规划建设好农村“五小三公一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绿化美化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力争每年打造2个以上精品村点,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到2025年完成至少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积极推进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深化“明白人、带头人”培养和后备干部储备,力争每个村储备2-3名35岁以下村级后备力量。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实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村史室(墙)等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意识。推进乡村道德规范建设,发挥新乡贤文化的积极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大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深入推进文明乡镇、文明村、最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乡村振兴。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持续深化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全面落实村级重大决策事项“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农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健全并有效运行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治理效能。 

  (三)深化农村改革 

  把江边发展放到全市发展格局中进行谋划,推动建立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充分发挥乡国土中心、国土资源所作用,加强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严格宅基地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四、聚焦短板精准发力,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一江两山”(南盘江、前山、后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加强生态保护建设 

  持续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全面落实“林长制”,推进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森林资源储备。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水则水,大力实施沿河沿路绿化、乡村绿化、集镇绿化,抓好村庄巷道、房前屋后、空闲地块的补植补造,力争新增造林绿化面积达2500亩以上,完成森林覆盖率增长目标任务。加强南盘江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进南盘江流域生态修复,打造“美丽河湖”。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非法交易行为。推进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陡坡地治理等工程,着重提升石漠化治理水平。 

  (二)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着力强化污染防控,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共建共享共治,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建设美丽村庄为导向,以深化村庄清洁行动为重点,以“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街长制”“红黑榜”等工作措施为抓手,不断完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完善环保网格化监管体制,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态度,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生态修复取得突破性成效。 

  (三)营造生态文明社会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月、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充分利用海报、横幅、宣传画等传统媒介和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传媒,开展生态文明理念、绿色低碳知识宣传活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合力创建生态文明的社会环境。 

五、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文化的重要支点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实现江边“十四五”各项发展任务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覆盖到全乡所有干部群众,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依托各类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和线上线下各种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增加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工程。深度挖掘江边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资源,创作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文艺创作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认真开展文化综合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促进全乡文化市场繁荣健康发展。 

  (三)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强化传习点阵地建设和传承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传习、传承活动。充分挖掘散落于民间、存活在百姓记忆中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乡贤文化、礼仪文化,收集存储民间传统服饰、歌、舞、乐、古物等文化产物,做好传承和保护。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活动,在全乡开展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以“七·一”、“八·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文艺演出、重温红色记忆、慰问帮扶等活动,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和弘扬取得新实效。 

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好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健全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托底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积极落实“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劳动者创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参训人员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师风师德建设,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抓实教育保障,完善控辍保学长效工作机制,做到“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补助无遗漏。不断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和后勤服务,持续推进办学质量和教学条件向城区看齐。到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 

  (三)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加强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完善计划生育服务,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实现人口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和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成果。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构建覆盖全民、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到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7%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规范救助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推行妇女儿童保障机制,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七、持续强化治理体系,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着力点,以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目标,科学有效配置资源,建立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精准到位、服务高效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一)不断完善法治建设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法治建设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推动社会管理法治化建设。切实加强干部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持续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深化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不断完善辖区内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乡、村、组多级联防联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持续抓好禁种铲毒工作,建立禁毒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力抓好农村道路、护林防火、烟花爆竹、危化品、农村消防、建筑工地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规范安全生产秩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双零”目标,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三)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健全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五级网格化”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供给能力、文化引领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积极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畅通完善信访申诉渠道,规范信访秩序,着力解决信访难题,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工作,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形成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八、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监督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全程服务有保障”要求,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强化政务依法依规公开,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体系,精简行政许可事项,整合便民服务大厅服务事项,简化审批手续,全面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广运用“一部手机办事通”手机App,提高事项线上办理普及率,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通过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第四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江边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是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纲要的实施要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好履行政府职责,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完善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明确规划实施责任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规划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各方面。纲要提出的具体目标任务,由乡人民政府分解细化,由各村、各部门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牵头部门要落实责任、制定实施方案,责任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积极配合,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对纲要设置的主要目标指标、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制定的重大举措,要强化监测评估和跟踪落实,提升规划实施效能。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要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及时公布实施进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规划实施情况作为各责任部门和个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