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1-02340
信息分类
政府文件
主题分类
政民综合
发布机构
弥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号
弥政发〔2021〕37号
发布日期
2021-08-18
信息名称
弥勒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7条措施的意见

   

弥勒市人民政府关于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7条措施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属各委、办、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滇中绿色发展强市、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样板的关键一年,保持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为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的意见》(云政发〔2021〕2号)及州政府《关于2021年稳增长促发展12条措施的意见》(红政发〔2021〕16号)各项政策措施,以“六个大抓”为抓手,聚力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结合弥勒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物资储备供应、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扎实开展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常态化应急处置机制。紧盯全年经济增长8%的工作目标,扎实做好 “六稳”工作、全面落实 “六保”任务,千方百计做好援企稳岗、扩能增效工作,全力扩投资、促消费、增动力、补短板、稳预期,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市卫生健康局、市发展改革局分别牵头;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能源局、市粮食和储备局等有关部门配合,各乡镇(街道)、东风农场管理局落实)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弥勒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立和完善“一平台三机制”(建“救助平台”,建“产业帮扶全覆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扶志扶智”三个机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深入谋划实施一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对乡村振兴项目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蔬菜、特色花卉、特色水果、优质水稻、特色养殖”等产业集群,找准主导产业加快推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持续做好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搬迁人口后续帮扶工作,分类施策,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基础设施帮扶力度,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21年完成政府补贴性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5600人次以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83万人以上。加快美丽乡村创建,落实省级“百千万”工程、州级“十百千”工程建设,抓好精品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年内创建100个美丽乡村,每个乡镇至少再建成1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市乡村振兴局、市农科局分别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生态环境局弥勒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配合,各乡镇(街道)、东风农场管理局落实)

  三、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市场消费

  (三)大抓项目促进投资提速增效。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实施投资项目提质提速行动”、州委“大抓项目”工作部署,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措施,紧扣国家和省州投资导向,围绕“三张牌”、“两新一重”,狠抓“谋、推、促、保、督、统”6个关键,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完善项目要素保障,夯实项目支撑,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增动力、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综合交通、工业、水利、数字经济、旅游、房地产、生态环保、重要民生等领域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按照“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市级财政统筹安排800万元重点项目前期经费,超前谋划、深度推进项目谋划、储备、包装、上报和审批等前期工作,保持每2个月集中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力争重点前期项目转化率达30%左右。加快推进城北片区棚户区改造带动城市更新试点项目等8个省级“四个一百”项目、25个“补短板、增动力”项目建设,抓紧抓实2021年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190项重点项目建设。(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弥勒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州生态环境局弥勒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林草局、市能源局、市投资促进局等部门配合;各乡镇(街道)、东风农场管理局落实)

  (四)强化项目要素保障。落实市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目标责任制、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落实重大项目综合协调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月调度工作机制,强化规划、用地、环评、审批和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前期工作提速增效、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围绕项目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实现投资项目运行实时动态监测。积极争取中央、省州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完善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落实重点领域差别化用地管理政策,积极争取省州政策倾斜支持,多渠道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强政银企合作对接,协调金融机构在贷款规模、利率、期限等方面对重点项目给予倾斜支持。(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弥勒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务服务局、人行弥勒市支行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牵头负责)

  (五)促进传统消费优化升级。鼓励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和宾馆酒店等实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对年内开展促消活动且活动营业额达100万元以上的日用品零售和餐饮限上企业,争取州级经费支持,促进传统行业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积极培育特色农村休闲、旅游、康养、观光等消费市场。市级财政安排100万元,对批零住餐限上企业和纳入核算的服务业排名全州前10位(年度营业收入+增速的权重考核)的,在积极争取省州奖补支持的基础上,每户给予奖励2万元;对批零住餐限上企业排名全市前3位(年度营业收入+增速的权重考核,不含进入全州排名企业)的,每户给予奖励1万元;对首次升限纳入统计的每户给予3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市场运行监测企业每户给予补助2000元。(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牵头;市农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等部门配合)

  (六)强化业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省级培育发展新消费三年行动,落实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补贴、停车优惠等政策。落实弥勒市大抓电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巩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成果,打造电商发展新平台,聚焦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牌,积极拓展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等新销售渠道,加快推动传统企业电商化转型升级。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快推进“电商进村”、“快递进村”。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网上菜场”、“网上超市”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0%以上。对年内限上商贸企业(不含跨境电商)网络销售额达2000万元以上且增速达25%以上,以及对年内首次纳入限上批发业的电商企业,争取州级奖补资金支持。(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分别牵头;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农科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能源局等部门配合)

  (七)稳定就业促增收。切实落实减税降费、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稳就业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不裁员或少裁员参保缴费企业,按照政策给予稳岗返还。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对吸纳新增就业且符合规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离校1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照规定享受最长不超过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一金三保”劳务输出模式,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力度。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700人以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农科局、市退役军人局、市税务局、人行弥勒市支行配合)

  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八)大抓产业打好世界一流“三张牌”。围绕“滇中绿色发展强市”的目标定位,落实省州工作部署,集中要素资源推动“三张牌”走深、走实、走精,着力培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业、现代烟草加工及配套产业、旅游文化及大健康产业、现代通用航空及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产业体系。

  “绿色食品牌”方面: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围绕抓有机、创品牌、育龙头、拓市场、建平台、解难题等方面,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增强弥勒食品加工园规模品牌集群效应,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品牌。深入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落实好省委提出的“一二三行动”,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推动生猪养殖“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支持。聚焦抓好种业、电商两端,加快推进种子资源创新及繁育基地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抓好“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入选云南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10强企业”和“20佳创新企业”,在争取省州级奖补支持的基础上,市级财政给予适当奖励。加快推进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坚持园区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市农科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分别牵头;弥勒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投资促进局等部门配合)

  “绿色能源牌”方面:统筹能源供需、品种开发,推动形成水、火、光、风并举的能源供应格局,积极发展载能工业和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抓紧做好弥勒西风电场、永宁风电场(弥勒东)、国能煤电山心村露天煤矿技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努力打造“绿色能源牌”新亮点。(市能源局牵头;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投资促进局、弥勒供电局等部门配合)

  “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方面:积极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建设,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拓展“中国天然氧吧”及秋雨书院品牌效应。统筹做好“景观打造、业态培植、旅游+融合”三篇文章,完善旅游要素供给,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弥勒旅游质量、品牌和影响力,提振文化旅游消费。加快旅游景区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加快融创中国太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锦屏山、东风韵、可邑小镇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抓好太平湖花海小屋、可邑森林帐篷、锦屏后海度假酒店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半山酒店建设,持续丰富“夜游甸溪河、夜秀锦屏山、夜宿可邑村”夜间经济业态,实现接待游客、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以上。对于年内累计接待游客数量达5000人次以上的旅行社,对年内省级认定为“最美半山酒店”、“重点半山酒店”,新评定为“精品酒店”、“五星级旅游民宿”的,在积极争取省州奖补的同时,市级财政给予适当奖励。(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投资促进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

  (九)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按照“培育扶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引导促进一批”的思路,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实施非烟工业提速增效和产业链提升计划,促进企业扩产提质增效。实行“一线调度服务”、“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加强工业项目储备、筛选和上报,积极争取省级重大龙头企业带动及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技术改造升级、专精特新民营和中小企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补助。加大新增纳规升规企业奖励扶持力度,2021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户以上。市级财政安排200万元,对新纳规、升规的工业企业,在争取州级奖补的基础上,每户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年内工业总产值分别达50亿元以上(且增速达15%)、10亿元以上至50亿元(且增速达20%)、5亿元以上至10亿元(且增速达25%)的存量规上工业企业,积极争取州级奖励资金支持。(弥勒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投资促进局等部门配合)

  (十)支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健全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奖补措施,确保符合奖补条件的各类主体享受到优惠扶持。按照《弥勒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实施方案》要求,在相关项目安排、贷款担保、融资等方面给予新主体培育优先支持。(市农科局、市财政局牵头;弥勒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市税务局、人行弥勒市支行等部门配合)

  (十一)扶持本地建筑业提升竞争力。优化资质资格管理,指导企业做好资质申报工作,鼓励企业资质升级,完善有关配套制度,促进本地建筑业总产值持续稳步增长。对年内产值实现10亿元以上且增速达15%的联网直报建筑企业,积极争取州级奖励资金支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弥勒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投资促进局、市税务局等部门配合)

  (十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市区内5G网络覆盖质量,加快乡镇党政机关所在地5G基站建设,推进光纤宽带向自然村延伸,逐步提升网络质量,力争2021年实现自然村(小组)通信网络全覆盖。积极争取省级加大对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力度的专项资金,鼓励中小微企业参与“上云用数赋智”计划,对“上云”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费用减免。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大脑”建设,完成智慧停车、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数据警务中枢平台、数据交通管控平台等应用子系统建设。(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发展中心分别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移动弥勒分公司、中国电信弥勒分公司等部门配合)

  五、拓展城乡融合发展新空间

  (十三)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做强主城,拓展两副,做优城镇,做美乡村”的思路,聚焦“一城、一河、两湖、三山、三入口、四小镇”关键节点,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融入滇中城市群、昆明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面放开城镇地区户籍迁移限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抓紧抓实城北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温泉主题街区、髯翁森林公园等25个项目建设,全力补齐短板,获得“云南省美丽县城”命名,用好用活省财政奖补资金。加快推进吉山北路等6个片区棚户区改造、49个老旧小区改造、老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架空线网入地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州财政资金支持,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配合)

  六、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十四)加大企业降成本力度。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做到应减尽减、应免尽免。继续推行租金减免政策,对承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企业,本年租金给予减免10%。继续执行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降至16%以及计费基数使用平均工资口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期执行至2021年4月30日。全部放开电力市场化交易,年内实现市场化交易电量2.5亿千瓦时,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000万元左右。开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拓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和分时段弹性收费政策实施范围。(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牵头;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能源局、弥勒供电局等部门配合)

  (十五)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设立财政贴息资金池和重点领域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名单制贷款精准支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现代烟草加工及配套产业、文化旅游及大健康产业、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的中小微企业发展。继续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按照市场化原则应延尽延;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由2020年底适当延长。创新金融产品,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银税互动”、“一部手机云企贷”等平台进行融资,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审查机制,简化申报和审批流程,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人行弥勒市支行、市金融办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农科局、市税务局配合)

  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十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主动融入和服务“大循环”、“双循环”,聚焦“三张牌”、重点产业培育,突出“强链补链延链”等关键环节,坚持招大引强,采取精准招商,积极引进“大企业”、构建“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弥勒全域开放发展新局面。进一步深化与融创中国、金锣集团、江楠集团、温氏集团、华润三九、山东天同等大企业合作,推进项目建设。对年内落地建设、协议总投资5亿元以上且省外到位资金达5000万元以上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及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企业,在争取州级奖补资金的同时,市级财政给予适当奖励。(市投资促进局牵头;弥勒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科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林草局等部门配合)

  (十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2020年云南省州(市)营商环境评估简报》,抓好重点领域的问题整改,全面落实营商环境“红黑榜”评价制度。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智慧政务”建设,加速 “一部手机办事通”迭代升级,力争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亲商、爱商、重商、安商”的政商关系。(市政务服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投资促进局等部门配合)

  各有关牵头部门、责任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关于稳增长政策措施,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实施办法或工作方案。加强沟通对接、协调服务,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切实稳定经济发展预期,确保完成今年经济增长8%左右的预期目标。请各有关部门(牵头部门、配合部门)于每季度末次月(13日前)将涉及本部门负责的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报市政府督查室,同时抄送市发展改革局。

  文件中未明确时限要求的,自发文之日起执行至2021年12月31日。中央、省、州出台的政策措施,遵照执行。

  

  2021年7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