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弥勒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文化机构信息公开 > 文化馆馆务信息公开

弥勒市探索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推动整体效能提升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21/08/03
浏览次数:

  按照省州关于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要求,弥勒市结合文化馆馆舍设施、群众活动、非遗保护、免费开放等开展工作,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积极探索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方法,推动了资源共享和整体效能提升,达到了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文化和旅游服务的目的。

  创新工作思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围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探索工作,重点打造和擦亮传统民俗文化品牌。如阿细跳月民族节,继续打造有一定知名度的阿细跳月民族节,组织开展了第十届阿细跳月民族节活动,将全市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集中到城区湖泉广场大舞台隆重举办活动,吸引本地民族和外来游客参观,观众达6000余人次;第十届阿细跳月民族期间,组织民间传统阿细跳月狂欢专场活动,吸引本地和外来游客参与狂欢活动,体验本地优秀非遗文化,观众达20000余人次;在西三镇可邑小镇蚂蚁村举办长龙宴活动,游客达4000余人次;在可邑小镇开展“喜上加喜”活动,央视等媒体前来报到,非遗资源通过媒体的镜头得到传播,观众达1万余人次。可邑小镇通过非遗资源的展示,促进了旅游发展,带动了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2020年可邑小镇实现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可邑小镇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带动村民就近就业,80%的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务工,解决了外出务工难的问题。指导可邑小镇开展民族文化晒场活动,每天组织2场民族文化专场演出,吸引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体验,持续带动可邑小镇旅游热度。

  设施共建共享,相互拓展服务功能。注重完善文化馆硬件设施,不断补齐设施短板。将位于省级特色小镇红河水乡内的弥勒市文化馆新馆作为重点项目给予推进实施,投资1.2亿元的新馆2021年1月开馆,新馆建筑风貌独特,馆内整合市博物馆功能,布置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主题展。新馆持续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据统计,节假日和周末日游客量达2000余人次,2021年1至6月,游客量达18万人次。新馆不仅成为市民满足群众文化生活基本权益的阵地,也成为弥勒市新的旅游打卡地;注重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37万元整合可邑小镇蚂蚁哨村集体公房,装修蚂蚁哨博物馆,展示弥勒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阿细跳月和阿细先基文化;融合非遗元素,安排非遗传承人每天在可邑小镇非遗传习点展示大小三弦、木叶、笛子等阿细跳月伴奏器乐,独特的“响声”吸引游客纷纷进入参观体验;注重融合数字化建设,在可邑非遗传习点增设了数字文化馆设备,投入2万余元购置了公共文化一体机,通过一体机无缝链接到弥勒市文化馆总馆和云南公共文化云,游客通过一体机可以体验到弥勒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和非遗项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旅游板块的VR漫游图等,直观便捷地查阅到红河州各重点旅游景区,增加了游客旅游的欲望。

  用活非遗资源,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弥勒市有各级非遗保护名录150项,其中国家级名录2项(阿细跳月、阿细先基),省级名录4项(红万村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保护区、高甸村彝族(阿哲)传统文化保护区、阿细祭火习俗、彝族祭龙习俗),州级名录25项,市级名录119项,已命名的各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45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9人,州级31人,市级204人。融合试点中,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非资源开展活动,每年投入200余万元,重点打造阿细跳月民族节、阿细祭火节、爱佐与爱莎歌舞艺术节、彝族女子祭龙、苗族花山节等,每个节日各有特色,成为各族群众和外来游客共享的节日。此外,将民族文化与体育项目融合,在中国•弥勒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比赛中,融合彝族阿细、阿哲、大黑彝、苗族等民族乐器、服饰、舞蹈等文化元素,营造了浓浓的民族文化赛道氛围,吸引跑者和媒体的眼球,扩大赛事知名度,提升文化影响力。

  打造主客共享新空间,积极实践探索旅游新业态。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中,弥勒市文化馆注重打造两大共享空间:一是线下共享空间。以市文化馆、蚂蚁博物馆、可邑非遗传习点等为重点,向游客开放文化馆免费开放各功能室和非遗展厅、蚂蚁博物馆非遗体验室、可邑非遗传习点体验区,打造主客共享新空间,以文化空间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以此探索旅游新业态;二是线上共享空间。弥勒市文化馆以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依托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搭建文化活动、精彩直播、文化慕课、志愿者服务、文化配送、非遗传承、空间预约、网上展厅、艺术鉴赏、师资群艺等板块,不断通过线下活动丰富线上内容,线上线下互动共享,丰富游客新的共享空间,以此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截止2021年6月,数字馆累计用户613人,发布信息315条,累计浏览16万人次;2020年开展线上直播2次,浏览量达6.47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