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3-00899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政民综合
发布机构
西三镇人民政府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4-17
信息名称
2022年西三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在西三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西三镇人民政府代理镇长  普 飞

(2023年4月7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三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特邀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多重叠加的风险挑战,我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镇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430万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40.04万元,为预算数的100%,同比增长29.77%,完成固定资产投入7.27亿元,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协议资金3.09亿元。

  (一)踔厉奋发、靶向攻坚,以项目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质效并进。按照“一镇一线两村”[1]的发展布局,科学谋划文旅设施、乡村旅游环线、产业配套等事关全镇发展的项目44个,投资1.29亿元,其中,投入9100余万元先后启动集镇街道改造提升、民族文化体育公园、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西三片区)等7个项目,投入3800余万元完成布王戈农特产品分流中心、马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医用红花基地等37个项目。基础设施趋向完善。投入198.68万元完成拖基至西一镇、新哨小组至大凤公路连接线道路硬化,投入74.82万元对戈西公路进行修复;完成集镇雨污分离管道、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水利设施提速提质。配合市级完成覆盖凤凰、大麦地、戈西村委会农村供水工程,实施法依哨机井、小三家三面光沟建设、杨梅山水库引水渠修缮等水利设施项目15个,不断优化提升全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生产用水需求得到进一步解决。

  (二)凝心聚力、奋进拼搏,优化产业结构释放发展新动能。农业种植提质增效。严守11.6万亩耕地面积,稳定6.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巩固烟草产业支柱地位,种植烤烟2.11万亩,收购5.9万担、兑付烟农款及补贴1.083亿元;加快构建以百香果、人参果、蜂糖李、“阿细紫衣”核桃为代表的特色水果产业带,实现种植面积3.5万亩,产值1.2亿元;推广特色蔬菜种植3000余亩,“一马平川”花椒500余亩、灯盏花100余亩;完成布王戈农特产品分流中心、麟马村农产品分流交易中心及仓储保鲜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畜牧产业稳定发展。持续巩固传统特色养殖,加快引进规模养殖。生猪存栏3.25万头、出栏4.89万头,牛存栏0.98万头、出栏0.42万头,羊存栏3.41万只、出栏3.27万只,禽存笼23.02万羽、出笼71.14万羽;兑付农牧民奖励资金126万元32.5万亩;完成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弥勒市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8600亩,补助资金79.12万元。文旅融合持续深入。实现集镇、蚂蚁、花口“三区联动”,融合民族文化体验、田园观光、蔬果采摘等功能于一体,梯次推进民族文化体育公园、花口溪谷里·田园综合体、法依哨休闲康养基地、海男书画院、新哨撒尼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成功举办西三镇2022年阿细跳月节暨“甘思咪哚”民族传统体育联赛、“甘思咪哚”乡村振兴篮球邀请赛等系列赛事,文旅融合不断深入,弥勒阿细跳月节入选2022年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旅游+”联动发展新格局逐步构成,全年接待旅客71.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00余万元。

  (三)统筹兼顾、紧盯短板,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教育、医疗、产业、就业和兜底保障等帮扶政策,实施“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有效防控致贫返贫风险,脱贫户及“三类人员”人均纯收入达14767.01元,增长21.83%;利用财政衔接资金407万元实施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14个。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大力实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持续巩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2]成果,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23座、公厕8座,完成问题厕所整改64座;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淤泥68吨,村内沟渠6.9公里,村内水塘、残垣断壁36处,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6.2吨,投入18万元建成花口村委会三棵树小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设施。生态效益初步显现。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国土绿化生态修复600余亩、义务植树10万余株,成功申报4个省级森林乡村,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出动环境保护监督检查20余次,开展集中饮用水环境保护专项检查9次,镇、村级河长巡河415次。花口、蚂蚁村党总支分别获州级优秀村庄规划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花口村村庄规划入选全省优秀村庄规划典型案例,荣获省级财政奖补100万元;成功创建省级绿美村庄1个、州级绿美村庄1个、市级绿美村庄4个。

  (四)以民为本、共治共享,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社会保障日趋全面。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9%、95%,累计发放养老保险金532.68万元、低保金305万元、特困供养金76.7万元、抚恤金和生活补助金106.2万元、计生及特殊家庭惠民补助42.8万元、冬春救灾救助资金12.2万元、救助物资2.08万元。教育工作稳步前进。健全控辍保学“四包”责任[3]制度,实现辖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全力保障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疫情防控精准有力。高效健全疫情防控指挥运转体系,在严防输入时期做到“零感染”,选派3名政府职工驰援兄弟乡镇同心抗疫,2名党员、10名民兵参加强边固防;全镇职工坚守疫情防控服务点190余天,投入4700余人次,日均查验车辆1200余辆次。为民服务持续发力。完成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办件3563件,一部手机办事通办件8989件,受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各类咨询事项58件;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共64件,办理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五)防微杜渐、齐抓共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治理不断加强。立足打造人防网络,深入挖掘“三团四会”[4]功能、推进移风易俗、强化智能防控体系,继续深化“五位一体” [5]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健全情报工作网络,定期分析研判安全稳定形势,全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65个。安全生产平稳向好。持续抓好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打非治违工作,投入资金21.96万元治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7处,对西三中学地质灾害点进行修复、对山金村瓦窑坡地质灾害点13户房屋进行拆除搬迁。成功创建省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十百千”[6]示范工程示范镇、蚂蚁哨示范村、散坡公路示范路。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把统战、民族宗教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成功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模范集体3个、模范个人5人。

  各位代表,奋斗历程饱含艰辛,成果得来殊为不易!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和经济社会下行压力,统筹发展和安全,2022年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镇、云南省旅游名村。这是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镇干部和广大群众团结奋斗、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西三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在各个岗位贡献智慧力量的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西三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烤烟仍为全镇支柱性产业,果蔬种植、畜牧养殖有一定发展,但大多数为传统发展模式,未形成规模化经营。二是一二三产融合不够,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转化增值率依然偏低,二产支撑作用尚显不足。三是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农村基础设施承载力、公共服务水平和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接下来,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加快推进西三高质量发展。

 

2023年工作部署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西三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要顺应时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砥砺前行、团结奋斗,汇聚磅礴力量,以实干实绩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州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3815”[7]战略发展目标、州委“337”[8]工作思路和市委“1377”[9]发展思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斗志,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的前提下,聚焦创新驱动,狠抓特色优势,提升发展能级,奋力开创新时代美好西三建设新局面。

  (一)立足培优做强,在高位推动中塑造发展新势能。紧扣省州市发展方向,科学布局、抢抓机遇、盘活资源,加快推进各项领域项目建设。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持续夯实发展基础。深度挖掘生态、民族、红色、体育、美食等文化资源优势,聚焦“五个一批”[10],突出“五大要件”[11],加快推进省级绿美乡镇、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12]省级示范镇创建;依托锦屏山森林公园、云峰山石漠公园、马缨花山、龙母谷等森林旅游资源,加快推进西三镇森林康养旅游项目建设,持之以恒推动森林康养、医养在西三早日落地。坚持巩固基础、补齐短板,接续构建新兴发展格局。对标乡镇规范化建设标准,稳步推进民族文化特色商业街区、民族文化体育公园、凤凰山民族文化风情街、儿童友好乐园、花口河健康步道、花口美食街等项目建设,加快建成“一廊一园一主题街区”[13],推动文体旅农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整体规划,赓续推进旅游环线建设。围绕做足“旅游小镇”这篇文章,持续挖掘释放生态文化、民族文化,通过集镇AAA级景区创建,实施马龙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腻黑至法依哨、法依哨至新塘防火通道,串点成线、全域促动,推进乡村旅游环线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医康养”等要素,加快推动一批功能性、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凤凰山民俗风情街和“三弦展示馆”、农特产品直营店、花口农旅营地建设,加快建成“全域旅游示范镇、民族文化体育小镇”。

  (二)注重品质提升,在抢抓机遇中构建产业新格局。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文体旅农深度融合,全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农业方面,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耕地保护,稳定粮食面积,加快推进9800亩高标准农田、4828亩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以核桃、花椒、红花、甘蓝、百香果、人生果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加快戈西蔬菜基地,者衣、戈西百香果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推进农产品向有机化、绿色化及认证方向发展。加工业方面,积极谋划西三制香产业,成立花口香烛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符合规定的佛香品牌及符合广大群众精神文明需要的制香产业链;充分发挥布王戈农特产品分流中心、麟马村农产品分流交易中心功能,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稳步做好高端卷烟原料“第一车间”,加快实施烟水配套建设,为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旅游业方面,深度挖掘释放“阿细跳月”品牌效应,全力打造节庆文化,将彝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节假日结合,整合摔跤、斗牛、跳月、篮球等传统民族体育资源,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甘思咪哚”[14]民族传统体育联赛品牌,以民族体育活动常态化举办吸引游客、拉动经济;围绕全市“七城同创”[15]、绿美景区创建目标,持续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力争将2个国家级AAAA级景区创建为绿美景区;加快花口老寨餐饮民宿、健康养生等体验式、互动式产业,加快公司招引和土地流转力度,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三)聚焦生态优先,在固强补弱中推进乡村振兴。持续优化农村基底,加快建设绿美西三。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短板,推动散坡村委会宝元厂小组提水工程、红联坝维修提升改造、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等项目,完成戈西至李子寨、龙母箐至石林乍龙5.2公里道路硬化;按照“四治三融一示范”[16]要求,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排放改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继续开展“绿美村庄”创建工作,完成蚂蚁村委会法依哨、舍德尼小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治理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创建省级绿美村庄1个、州级绿美村庄1个、市级绿美村庄5个。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典型示范创建。紧扣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实施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争优先、作示范、促提升”为目标,不断提升林长制工作水平,加快推进腻黑至可邑防火通道、马龙社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协助推动云南弥勒云峰山国家石漠公园建设,申报创建1个国家级森林乡村;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抓细抓牢各项防汛抗旱工作措施,切实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快推进花口河治理,申报创建省州级美丽河湖1个。

  (四)聚焦民生保障,在关注民生中积蓄发展动能。立足群众视角,聚焦“急难愁盼”,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抓细抓实防控措施,持之以恒做好疫情防控。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安全监测预警能力,抓紧补齐短板弱项,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坚决扛牢“乙类乙管”政治责任,切实抓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坚守防返贫底线,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常态化开展返贫动态监测;继续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衔接资金和产业项目,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有效带动脱贫群众、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促进稳定长效脱贫。严守义务教育底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压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主体责任,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力争年内实现学生顺利入学目标;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着力解决影响学生安全的突出问题,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抓实民生服务保障,抓好公共卫生安全。大力实施特殊群体关爱工程,突出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开展云南省新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17],培育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大医疗卫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乡村医疗队伍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健康西三建设。强化使命担当,加快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高标准完成“一年两征”工作任务,进一步夯实民兵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三室一库”,提高应急应战能力,着力推进新时代乡镇武装部建设。

  (五)聚力共建共享,在风险防范中探索治理新路径。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发挥“多网合一”[18]机制优势,结合“三话六学”及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不断强化全省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及“三团四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村组下沉;用好用活网格员队伍,建立完善考核激励、重大信息上报奖励、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激励机制,激发干事热情,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完善社会舆情分析研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深化农村群防群治,全面落实社会面巡逻防控,扎实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禁种铲毒、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宣传,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提升、进位升级。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坚决筑牢安全屏障。紧盯道路交通、消防、地震、景区、食品、校园等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安全知识及防震减灾宣传力度,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大力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和技能培训,增强全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二级专职消防队和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西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报告完毕,请与会代表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注解:

  [1]“一镇一线两村”:“一镇”即西三镇,“一线”即乡村旅游环线,“两村”即蚂蚁村、花口村。

  [2]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管集市、常消毒、众参与。

  [3]控辍保学“四包”责任:乡镇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

  [4]“三团四会”:“三团”即“道德评判团、法律服务团、百事服务团”,“四会”即“深化和发展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

  [5]“五位一体”:党建引领“综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位一体”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6]道路交通安全“十百千”:即省级层面挂牌整治不少于10个重点隐患路段,州(市)挂牌整治不少于100个重点隐患路段,县(市、区)挂牌整治不少于1000个重点隐患路段。

  [7]“3815”:省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决定》提出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接续奋斗,闯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路子,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8]“337”:州委九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红河州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红河发展新篇章的决定》提出“337”工作思路,“3”即三年新突破、八年再翻番、十五年大跨越“三个阶段”奋斗目标;“3”即建成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7”即建设实力红河、创新红河、活力红河、幸福红河、绿美红河、和谐红河、平安红河。

  [9]“1377”:“1”即建成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强市;“3”即建成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开发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7”即创建健康城、绿美城、文明城、智慧城、幸福城、体育城、儿童友好城;“7”即做精城市、做优集镇、做美乡村、做强产业、做活开放、做好环境、做实保障。

  [10]“五个一批”:招引一批、谋划一批、新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

  [11]“五大要件”:聚焦用地、审批、能评环评、施工许可证、招投标等要件,制定流程图,明确责任人,一环扣一环、环环紧相连,全面提高项目手续前期办理效率。

  [12]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即打造15个以上示范乡镇、15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1000个以上美丽村庄。

  [13]“一廊一园一主题街区”:“一廊”即1.8公里经济走廊、休闲文化走廊,“一园”即西三民族文化体育公园,“一主题街区”即红河唯一、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文化主题街区。

  [14]“甘思咪哚”:彝语,指快乐、吉祥、美丽的地方。

  [15]“七城同创”:聚焦创建健康城、绿美城、文明城、智慧城、幸福城、体育城、儿童友好城,围绕加快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医康养、体学智”全产业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城市,提升城市经营能力,激发城市活力,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事,助力打造“庆来故里、福地弥勒”城市品牌。

  [16]“四治三融一示范”:“四治”即治厕所、治垃圾、治污水、治村庄;“三融”即融入产业、融入文化、融入治理;“一示范”即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17]云南省新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即“绿城市”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高标准建设一批公园城市;“治污染”持续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强化噪声污染治理,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等;“除四害”坚持环境治理为主、物理防制和化学防制相结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减少疾病传播途径;“食安心”加强餐饮服务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勤锻炼”加快补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短板,打造健康县城社区15分钟健身圈;“管慢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确保慢性疾病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家健康”大力开展家风家教、移风易俗等宣传活动,以新时代家庭观引领家庭文明新风向。

  [18]“多网合一”:实行定格、定人、定责,将信息采集维护、社会治安巡防、安全隐患排除、特殊人群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民意搜集调查、林业、国土、民政、政策法规宣传等网格内容“多网合一”,提高网格效率,实现“一网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