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3-02336
信息分类
概况信息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竹园镇人民政府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10-25
信息名称
党建引领闯“柿”场 西红柿映“红”乡村振兴致富路

 

党建引领闯“柿”场  西红柿映“红”乡村振兴致富路

 

  时下正值西红柿成熟上市时节,走进竹园镇放眼可见,连片种植的西红柿拱棚整齐排列,郁郁葱葱的西红柿藤蔓连成一片,一串串成熟的西红柿在绿叶间挂满枝头,颗颗饱满,鲜红圆润,令人垂涎欲滴,果红叶绿甚是喜人。经过采摘、分拣、搬运、装车……竹园镇的西红柿踏上了从田间到舌尖的旅程,成为全国各地市民餐桌上可口的美食。

  近年来,竹园镇立足西红柿主产区的产业优势,跑出了“支部联建、产业联盟”抱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加速度”,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

  以“两强”为突破,抓牢发展机遇。一是强组织,完善“党支部+村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运行机制,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二是强产业,立足竹园镇光照时间长、成熟周期短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加强选育西红柿良种,科学技术指导和合理田间管理,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栽培技术、收购销售等服务,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蔬菜产业链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造就了当地西红柿“颜值高,营养足,味道美”的好品牌。2022年竹园镇西红柿种植面积7500亩,产量23375吨,总产值736500元,畅销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备受客商青睐,推动西红柿产业蓬勃发展。

  以“两拓”为双翼,推动提质增效。一是拓宽集体收入来源。坚持内部挖潜,围绕闲置资产、农旅结合等重点,加快推动闲置资源“增值”、乡村特色“变现”、集体收入“突围”,坚持盘活集体资产,提高“造血”功能,极大改观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推广产业增收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和增收。二是拓展发展路径。筑巢引凤创增收,用活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在赵林村投资建设标准化、规模化蔬菜大棚,吸引有实力的农业种植大户投资发展蔬菜种植。同时,积极吸纳周边低收入人群优先到基地务工,实现利益双绑联农助农,带动赵林周边群众20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工资性收入增收8000余元。2022年,通过盘活土地发展农业项目,2022年,赵林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由原来的7.5万/年提高到21.5万元/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86%。

  以“两促”为目的,实现村强民富。一是促群众增收。从棚间管理、采摘到装箱,西红柿产业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近务工问题,也激发了群众参与到种植大棚西红柿的积极性。每亩的大棚可为种植户带来9820元的毛收入,闲时雇工2-3人,忙时雇工4-5人,大棚里的活儿比较精细,但对劳动强度要求不高,非常适合50到60岁的人群就业,村里的人也有了收入保障,一个大棚就是一个“聚宝盆”,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致富。二是促效益带动。龙潭村科普宣传员、农科指导员、一般脱贫户杨丽琼依靠小额信贷金融政策筑牢脱贫致富之基,2018年、2022年均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获批无息贷款5万元,发展壮大西红柿产业种植。现今种植大棚蔬菜10余亩,主要种植番茄和辣椒,纯利润10万多元,成为了全镇大棚蔬菜种植科技示范户。在农忙之余,杨丽琼感党恩、跟党走,认真履行市政协委员职责,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市、镇政策,积极向周边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将镇党委、政府对群众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积极指导周边村民使用新的品种、种植技术,带领了60余户周边农户种植大棚蔬菜,实现增收,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大棚红绿相间、水泥路穿村而过,道路两旁绿树摇曳,一座座农家小院清爽敞亮……如今,在竹园镇内,西红柿产业红火正当时,在当地老百姓眼里,这颗西红柿“红果”已经成为“致富果”、“幸福果”、“振兴果”,党建引领闯“柿”场,“柿”不可档,“映红”了乡村振兴致富路。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群众的日子也像西红柿一样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