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由弥勒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的云南红河农高区产业研究院在红河州弥勒市签约揭牌,为推动红河州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注入新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红河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字振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继华,弥勒市委书记李健出席活动,共同见证签约并为云南红河农高区产业研究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红河产业研究院揭牌。会议由红河州科技局党组书记刘杰主持。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齐绍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胡强,弥勒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袁云杰分别代表三方签订云南红河农高区产业研究院合作共建协议,出席领导共同见证签约。

柏连阳简要介绍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袁隆平院士带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工作者在全世界杂交水稻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全院科技工作者一直把袁隆平院士的创新思想、理念、作风、精神传承下去。红河州创建国家农高区的举措是云南发展的大事,农高区必须要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真正起到示范性、引领性作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一定聚焦红河州、弥勒市农业发展问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为红河农高区创建做好科技支撑和服务,把最优势的科研力量与红河州、弥勒市的产业需求结合起来。我将带领科研团队支持好红河州、弥勒市产业发展,把红河州、弥勒市的农产品推向世界,让第一产业发展得更好,希望此次两院合作能为全国科技支撑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新模式新经验。

受州委赵瑞君书记、州政府罗萍州长委托,字振华代表州委、州政府对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特别是柏连阳院士及其团队、王继华院长及其团队给予红河州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与红河结缘已久,袁隆平院士先后4次到红河考察指导杂交水稻推广工作。云南省农科院在人才培养、项目引进、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红河州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云南红河农高区产业研究院的签约是院地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新开始,也是一件足以载入红河发展史册的大事、好事、盛事。希望研究院突出开放创新、平台创新、模式创新,高标准打造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开创院地合作新标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红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助力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开创具有红河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新模式。红河州将提供好优质服务、保障好科研需求、履行好协议内容,推动合作走深走实。

王继华表示,此次三方共建云南红河农高区产业研究院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重要抓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整合全院各方资源,认真落实共建协议内容,倾力支持研究院发展,推动红河州农业由大向强转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将以此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共同攻克农业领域的难题与挑战,为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共同书写农业科技合作新篇章。

云南红河农高区产业研究院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研究为核心,立足弥勒、服务红河州、辐射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充分创新机制、共享资源,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以科技引领和支撑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签约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展产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战略决策咨询等,紧紧围绕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和红河州、弥勒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会前,柏连阳院士一行实地考察调研了云南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及运营、云南弥勒产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精深加工等情况。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部部长戴健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刘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红河州委组织部、州科技局、州科学技术院,弥勒市委、市政府相关单位及企业负责同志参加签约及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