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部门信息

弥勒市推行绿色生态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弥勒市扶贫办 发布日期:2021-06-09 浏览次数: 【 字号:

   

  弥勒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壮大林业经济,有效促进生态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健全完善机制,落实林业政策。出台《弥勒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生态扶贫实施方案》《弥勒市精准扶贫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施方案》,将巩固拓展脱贫成效与深化林业改革、加快生态建设、培育富民产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实施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有效保护和发展公益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积极动员和引导有适宜林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林业意愿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参与林业工程建设。自2015年起截至目前,全市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2.1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7.57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7.348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7.1万亩;森林抚育项目8万亩;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89.96万亩,兑现生态效益补偿金899.6万元,涉及群众6465户23631人,提高群众参与度和受益水平,达到以生态护林,以生态造景观,以景观促经济的良好局面。

  二是续聘生态护林员,巩固脱贫成果。紧紧围绕云南林业发展战略定位,强势推进绿化造林,明确工程任务优先向山区村镇倾斜,采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增加生态护林员工作岗位、发展生态产业、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等途径,实施生态护林员帮扶。2021—2025年继续聘用生态护林员300名,各乡镇从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中选用符合条件的人员,签订生态护林员承包管护协议,每月根据巡山护林考核合格后,直接打卡兑现承包管护劳务费,劳务费每人每月按1000元发放。2021年续聘300名,年均带动贫困群众1238人,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三是围绕“绿色食品牌”战略,推进林特产业发展。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原则,以“用绿”“活绿”为抓手,积极争取上级林产业等方面的惠农政策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积极探索林下种植林药、林菌、林果、林花及家禽、家畜等林下种养殖开发,不断壮大林业产业,引导广大农民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现代绿色产业发展道路,逐步将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森林资产优势,扎实推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扶贫成效持续巩固。截至目前,全市“三品一标”累计认证面积26.6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44个、示范性家庭农场23个,州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4家,建成4.5万亩高标准农田、万亩核心烟区恢复、现代花卉产业园、“5个10万亩”水果基地、国惠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四是打造乡村旅游,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依托弥勒区位优势,以森林公园文化、湿地文化、城市园林文化等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实施森林旅游项目总体规划,改善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森林体验、森林康养、山地运动、湿地旅游等在内的生态旅游新业态。以太平湖森林小镇、红河水乡小镇、“东风韵”小镇和可邑小镇四个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不断促进小镇森林康养、度假、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引导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周边有能力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发展农家乐、林家乐等增加经营性收入,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5月,全市旅游人数累计380.27万人次,同比增长34.86%;实现旅游总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30.6%。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