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弥勒市立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全面抓实当前民族地区抗旱减灾工作,全面维护好民族团结大格局。

强化数据支撑。组织市水务部门深入巡检司、东山等乡镇实地检查水库、坝塘蓄水情况,并深入农户查看自来水、水窖水用水保障。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及时组织全市13个乡镇(含东风农场管理局)摸清当前旱情,从人畜饮水保障、农作物受旱等方面全面掌握旱情,同时强化数据汇总上报,为科学开展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依据。目前,我市虽进入汛期,但未形成明显降雨,受旱情影响,库塘蓄水严重不足,全市小(2)型水库干涸19座、坝塘88座。截至5月10日,据各乡镇上报统计,全市农作物受旱3.6186万亩,7415人2406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目前通过拉送水或组织群众自行取水解决饮水困难问题。
强化减灾组织。加大经费保障,市级财政划拨抗旱经费50万元,其中第一批防汛抗旱经费30万已补助到灾情严重乡镇。加强水资源管理,摸清水源现状和用水需求,强化用水调度,针对山区、半山区地区,特别是孤、寡、残、贫困等社会弱势群体,已采取从各乡镇辖区内水源点拉、调水等措施保障全市人民群众人畜饮水问题,截至5月12日,巡检司、五山等8个乡镇组织拉水、送水10837m³,受益1375户5553人,其中受益贫困户507户1885人。同时各乡镇积极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加强抗旱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宣传,推广使用旱地龙等抗旱剂和薄露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
补足减灾短板。切实抓好抗旱设施的维修养护,组织人力物力对抗旱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养护,积极争取省级抗旱补助资金50万元,用于补助五山、巡检司等旱情严重乡镇对6件抗旱工程进行修复、清淤及开展拉送水等工作,确保水利设施发挥应有效益,保障各族群众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