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部门信息

我市“破瓶颈、强质量、扩市场、 促融合”推动葡萄产业纵深发展

文章来源:弥勒政情第30期 发布日期:2017-08-15 浏览次数: 【 字号:

  近年来,我市立足葡萄资源优势,以“高端、特色、品牌”理念引领葡萄产业发展,通过品种结构调整、建立葡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协调供需等方式,全力推进葡萄产业发展,切实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7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共计10.3万亩,较2009年增加7.88万亩,增幅325.62%;总产量16万吨,产值7.4亿元,较2009年增加5.03亿元,增幅212.24%,创历史新高。主要做法: 

  一是科技攻坚破瓶颈。按照“立足自然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过划分优质产区与实验产区、改良栽培模式、推动产业融合等措施,着力解决好葡萄产业发展面临的鲜食葡萄与酿酒葡萄不均衡、市场需求和计划生产不匹配、标准种植和传统种植相矛盾等问题,促进葡萄产业发展标准化、科技化、产业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壮大弥勒葡萄产业,形成了以东风片区为主,辐射竹园、朋普、巡检司、江边等多个乡镇发展种植的葡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共有葡萄种植面积10.3万亩,预计总产量16万吨,产值预计7.4亿元,成为我市种植区内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二是源头追溯强质量。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以扭转农户思想为根本,通过种植培训、科普讲座等方式,在“送技术上门”的同时,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广大种植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为核心,加强源头管控,实现葡萄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查询,全面提高葡萄质量安全水平。于2014年成功申报葡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项目,2016年通过国家农业部专家组的中期验收,目前,正进行总结性验收准备阶段。2016年实现水晶葡萄追溯6055亩,打印追溯防伪标签576617枚,追溯葡萄产量8779.6吨。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的取得为契机,打响弥勒葡萄绿色、无公害招牌,助推弥勒葡萄走向全国。 

  三是平衡供需扩市场。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及时做好新老客商、龙头葡萄酒企业“两个对接”工作,结合供需实际,对供货品种、供货数量、供货时间进行调整,在确保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拓展市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依托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具有区域特色的葡萄产业文化,倾力打造全国叫得响的葡萄品牌,先后成功申报“弥勒葡萄”“东风水晶”“高原水晶”“水晶皇后”“东风韵”“弥东”“南乡坝”等商标。打破传统销售框架,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通过“互联网+”模式,打造弥勒葡萄线上销售新渠道,依托互联网将弥勒葡萄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目前,我市鲜食葡萄销售省市已扩大到18个,销售范围辐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北、江苏、浙江、辽宁、黑龙江、上海和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8个较大批发市场。 

  四是产业延伸促融合。我市紧紧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和省委、省政府把弥勒建设成为云南省重要旅游城市机遇,把产业发展与旅游发展相融合,以湖东路建设为契机,加快葡萄产业观光带建设,坚持把葡萄产业与工业、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集餐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服务业,带动全市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发展,建成8.6公里长葡萄观光大道一条,葡萄“现代农业高原特色综合旅游示范区”2000亩,集特色农业、旅游观光、红酒文化、产品加工为一体的集聚式产业初具规模,以夏黑、红提、玫瑰蜜、水晶等为代表的葡萄实现了与工业、旅游业的有机结合,走上一条市场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弥勒葡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弥勒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