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弥勒市民政局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政策落实,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切实兜好、兜住、兜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强化组织领导,兜好民生底线。弥勒市多次召开全市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推进会,要求各乡镇(街道)坚持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简化办理流程、开展多种形式救助、及时回应困难群众关切等方式,解决好困难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在新增低保、特困等救助事项中实时跟进,及时协调解决救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政策指导和问题答疑作用。同时,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困难群体生活救助动态调整机制和兜底保障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截至11月,新增低保1145户2363人、新增特困对象159人。发放低保金7081.06万元,惠及城乡低保11316户17790人,发放临时救助金408.72万元,救助临时困难群众2535人次。
强化学习培训,兜住民生底线。今年先后2次组织开展覆盖全市的社会救助业务培训,详细解读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和低保边缘家庭的条件认定、程序把握、监督管理等方面内容,有效提高了各乡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履职能力,确保民政工作人员了解政策变化、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处置办法,有效推进社会救助工作顺利开展。
强化数据比对,兜准民生底线。通过“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模式,强化与教育、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和组织的信息共享,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进行线上实时预警与线下数据核查比对相结合的方式,将原有保障对象和新申请救助对象纳入大数据监管之中,确保社会救助对象“发现早、甄别准、救助快”。同时,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和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经办员、协理员等工作人员,及时对预警信息查访核实、宣讲政策,全面了解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协助无能力申请群众提出救助申请,实现数据预警对困难群众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实现救助工作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今年以来,围绕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常态化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认定支出型困难家庭22户93人,低保边缘家庭861户2793人。
强化社会监督,兜牢民生底线。全面推进救助信息“主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有效防止人情保、关系保和错保漏保等问题。督促各乡镇(街道)对辖区内所有低保对象进行全面公示,各村(社区)进行长期公示,对拟确认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家庭实施审核阶段公示,确保救助对象认定准确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放《社会救助政策解答手册》,采取入村入户发放,村居公示栏张贴的形式,广泛宣传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条件、临时救助内容及办理流程,推动救助政策送进院落、送进家庭,让政策深入人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度和公信度,让社会救助政策惠及更多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