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千万工程”推进中,福城街道菜花社区大菜花小组按照市委、市政府“四治三融一示范”的要求,以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为切入点,撬动群众自主自愿推进绿美村庄建设,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生活垃圾全处理,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转变。
强化一个党建引领,大菜花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等,带动村民逐步转变提升人居环境意识。带领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曲靖、昆明等地学习先进,开阔视野。趁热打铁建立“村长+巷长+党员(村民代表)”网格“包路包巷”机制,结合每条巷道、每户庭院制定方案。党员干部率先带头拆墙透绿,美丽庭院创建中,有9户党员户带头“拆墙透绿”,群众看到后积极跟上,目前已改造25户美丽庭院。

坚持一个群众主体,让群众成为真正的建设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一是在建设上,秉持“自主建设、各显才能”的原则,依托本村乡土人才,自主开展污水管网铺设、房前屋后庭院、屋顶花园、绿美巷道改造。带动本村各类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458人次。目前已有22户家庭荣获“美丽庭院”称号,有3户提交申请待评。农户自己改造美丽庭院的花费达78万余元。打造了方勇、高敏、黄万春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庭院,创建“飘香小院”“自家花园”“四季菜园”等一批典型的“小菜园、小花园”,形成了“自家事情自家办,自家村庄自家建”的良好风尚。二是在参与上,制定《大菜花村美丽庭院星级评比方案》,采取“我创建、大家评,大家学、大家赞”的模式,实施美丽庭院评比,评委为村干部+村民代表+参与创建的户代表,评上的由街道颁发“美丽庭院”门牌并通报表扬。激发村民热情,让村民既当“答卷人”,又当“阅卷人”。三是在管护上,推行“村长+巷长+户长”网格化管理,“自家花园”和墙面绿化由党员定期管护,各巷交叉检查评比并每季度在支部会上通报的办法,倒逼管护到位。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沉下去,6名巷长全部由党员担任,组织每巷“每周一小清,每月一扫除”。
开展村庄N项整治,一是在污水治理上,按照“少开挖、少破坏,一沟两用”的原则,大家集思广益,3条巷道沿多年形成的排水沟渠采取“内污外雨”模式收集各户污水和自然雨水,1条巷道为避让已安装的自来水管,采取“支巷沉水井+中间开挖两头汇入”的模式,铺设整村污水管网,并建成1座污水处理站,实现新老村污水一站式收集处理。二是在垃圾处理上,采取“村民缴费+村组收集+公司收运+再生利用”的治理模式。每年收缴人均48元的垃圾清理费,村内公共区域由集体负责保洁,村民门前屋后按照门前“五包”责任制做好清扫工作,村内共设置了五个垃圾收集点,收集后的垃圾由碧水源清运公司统一运送至泸西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理,做到了村域范围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资源化再生处理。三是在美丽庭院和绿美村庄建设上,不搞“大挖大栽”,针对老村已经成型难以拓展的实际,挖掘村旁、路旁、巷旁、庭院、屋顶五大空间,采取“公共道路集体+众筹点缀,宽窄巷子挂花上墙,农户庭院拆墙透绿打比赛”的办法,既搞“少而精”,又搞“多而美”,相继完成老村6条巷道、33个花香池、25户农户庭院改造,打造网红三角梅迎宾大道。

实现村庄N个转变,一是村容村貌大转变。通过人居环境“小整治”,破解了城郊接合部“脏乱差”,新老村不融合的问题。二是群众观念大转变。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从过去的“路人”变成今天的“主人”,爱护公共环境和收家治家成为村民自觉行动,收缴垃圾清运费得到群众大力支持。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根本转变。三是村庄治理大转变。村民从过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现在“共同参与共同爱护”,增强大家的参与感、归属感,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更加可感可及。拆墙不仅拆开了墙,更打开了群众的胸怀,邻里见面多了,笑容多了,矛盾纠纷少了,斤斤计较少了,村民一家亲的感觉更明显了。四是发展机遇大转变。从过去的农业村、打工村逐步转变为更有活力的创业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