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旋翼声回旋在西三镇蚂蚁村委会高标准烟田间,一场充满科技感的无人机施药作业正在火热进行。一架无人机在烟田上空有条不紊地穿梭,精准地将农药喷洒到地里。

施药现场,无人机依照预设好的航线和参数平稳飞行,在距离高标准烟田特定高度的位置,借助高速旋转螺旋桨产生的强大气流,将农药均匀地洒向万寿菊。
2025年,西三镇通过“组织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利益联结”模式,粮经协同种植万寿菊5000余亩,豌豆1800余亩,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村集体经济弥勒市蚂蚁村金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烟后种植2000余亩万寿菊。“若采用人工喷洒,2000亩万寿菊,一天20个工需要10天,工费40000元左右,而改用植保无人机飞防只需要两天,资金成本降至14000元,省下26000元,省时省力的同时还省钱。”西三镇蚂蚁村党总支书记曾虎龙算的这笔经济账,道出了科技给山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从“人背药桶”到“无人机翱翔”,西三镇的田间之变正是弥勒市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缩影。无人机飞防采用高精度定位系统,实现厘米级航线规划,与传统人工喷药相比,病虫害防治效果提升30%以上,通过科学配比农药,每亩用药量减少20%,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农药残留,为打造绿色生态烟叶提供了技术保障。

近年来,西三镇始终将农业产业发展视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探索实践粮经协同、“一领一带一基地”发展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烤烟+玉米”1.2万余亩,探索“烤烟+中药材”从试点到基地再到规模化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轮种、套种续断、红花、万寿菊等中药材种植1.5万余亩,总产值达8500万元。巧用“冬闲田”流转,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妙用,积极鼓励农户把“冬闲田”出租,因地制宜种植豌豆、莴笋、油菜、贡菜等冬季特色蔬菜4000余亩,产值达1000余万元。粮经协同种植模式开启乡村致富金“药”匙,带动周边村子村民8000余名就近就业,让群众持续鼓起“钱袋子”。
在西三,如今的万寿菊不再只是一朵花,而是扩宽西三镇的文旅版图重要保障。下一步,西三镇将持续锚定“文旅型乡镇”发展定位,在确保粮经协同套种产业稳健发展的基础上,深化探索“农业+文旅+艺术”融合发展模式。始终以农业为根基、以文旅为纽带、以艺术为赋能,全力推动三者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农业景观化、景观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聚力打造乡村发展新增长极,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西三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