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依哨村
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山村
98%的村民是彝族阿细人
古老的农耕文明与
独特的民族风情保存至今
过去
它只是无数山村中的一个安静角落
如今
在“艺术+生态”的相互赋能中
它已成为文人笔下的灵感源泉

中国著名诗人海男在这里找到了“第二故乡”。在她的诗集《焰火红》中,半数篇章都以法依哨为背景。“这里的阿细跳月,这里的农耕文化、田野自然,都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也是人类自然博物馆保存最好的原生态景观。”海男说,村庄的宁静让人忘却喧嚣,每一次到访,都感到心灵被安放。“作为一个作家,在这里旅居,最好的方式就是留下作品,记录这个村庄。”她将自己的创作与村庄的记忆紧紧相连。

不只是作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来到这里。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法依哨设立了写作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乡村中书写乡愁。“在课堂上读到的乡愁,在这里能被看见、听见。”一位前来实践的学生感慨道。在村道记录生活、在田野书写心声,法依哨让年轻人明白,乡愁不仅是书本上的概念,还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是触手可及的精神体验。

随着艺术氛围日渐浓厚,法依哨的民宿经济逐渐兴起。“这里森林密布,农耕文化保存得很好,周围都是淳朴的老乡。”民宿经营者田静说,她的客人大多来自省外,被“背靠山林、面向田野”的环境吸引而来。

如今
法依哨村已成为
红河州发展乡村旅游的
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生态经济重塑乡村价值
以文化记忆守护乡村灵魂
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深层意蕴
——
既要有留得住绿水青山的经济基底
也要有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