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投资信息

巧思破壁一脉传 逐绿前行勇当先——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建设绿色工厂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来源: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5-07-29 浏览次数: 【 字号:

盛夏时节,万物生长。

位于弥勒东山脚下的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以下简称红河卷烟厂或红烟)被赋予苍翠的底色,目之所及皆是秀美风光,一座“会呼吸”的生态工厂,释放出勃勃生机。

2022年,红烟通过烟草行业“三星级”绿色工房认证;

2023年,在烟草行业分类对标工作中获得B类工厂行业第一;

2024年6月,云南中烟所属卷烟工厂能源管理绩效评价得分第一……

难以想象的是,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草木难生的荒芜之地。从桃园路50号到红河路1号,三十余载征尘未洗的红烟人,借易地技改之机,以“工业上山”的担当,对标“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国家绿色工厂标准,在荒坡之上开启了一场从“问路人”到“赶路人”的绿色长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要建成什么样的绿色工厂、怎么建设绿色工厂?”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途上,孜孜以求努力而为的红烟人用实际行动交出了合格答卷。

“自易地技改设计伊始,我们就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环节,未占用一寸耕地,在800亩黄坡上擘画蓝图,联合工房依山就势,制丝居北、卷包朝南,动力中心紧邻工房,每一寸布局都力求物流简捷、能耗最低。”红河卷烟厂负责人介绍说。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从旧址到新厂,原来固有的模式被一次次更新,并一次次超越。

步入光亮如昼的卷包车间,只见一条条繁忙的生产线正高速运行,机声隆隆却不刺耳。

“车间噪声与老厂相比降低了约10分贝。”红河卷烟厂环境能源科科长陈志贵告诉记者,内部建筑不仅采用了吸声装饰材料,减少声音的反射,还在工艺系统和设备选型上采取了设置消声器、隔声罩等降噪措施,对噪声较敏感的办公室、值班室、成品发货等功能房与车间隔离,动静分区,实现了车间整体噪声的良性控制,厂界噪声优于现行国家标准。

从机器轰鸣到轻“声”细“语”,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改变,还是精心布局的成效。

徜徉在红烟新厂区,藏于建筑筋骨里的巧思妙想随处可见,精妙布局的物流广场,还有屋顶、门窗、外墙的保温设计等,尤其是77盏光导照明与采光带的巧妙结合,让车间“没有一间暗房”,阳光成为最清洁的能源。

当俯拍镜头掠过这片无垠苍翠,定格的不仅是绿树掩映中“会呼吸”的生态工厂,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清晨薄雾中,红烟动力车间污水处理站的生态鱼池泛起粼粼波光,数十尾锦鲤在澄澈的水中游弋,时而聚拢争食,时而散入池底,煞是好看。

“看看这大胖鱼,它们可是咱中水合格的‘活检测仪’!”员工孔德亮抓起一把鱼食轻撒水面,笑着说道。

眼前这池清水,曾是令人愁眉的“咖啡色”中水。孔德亮坦言,中水提质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攻关团队面对困难不退缩,关关难过关关过。

创新“盐酸+柠檬酸+次氯酸钠”三步洗膜法破解“膜堵塞”难题;唤醒“退休设备”,将老厂闲置臭氧机效能提升5倍,中水COD值直降至10mg/L;扩容50方、半个月完成管网改造化解“雨洪危机”……

当记者还惊叹于“污水”养鱼的魔法时,周永彬指向中水系统说,其实更大的智慧在“水循环”全局:“针对绿化高峰‘抢水’、雨季旱季失衡问题,用‘红绿灯’错峰供水+‘雨水晴用’来破解,绿化用水分区分时,早晚自动浇灌。”

处理后的中水滋养全厂花木,清洗厂区道路,补注景观水池,污水处理站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目标。当鱼翔浅底成为治污标尺,当烟气数据跌破行业红线,红烟以技术利刃让每一滴废水找到归途。

谋绿色之变,聚转型之力。高质量发展的乐曲与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的旋律相互交织,迎着新时代曙光,红烟正朝着“零碳工厂”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