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弥勒工业园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世界一流“三张牌”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依托红河州良好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强基础,招大商,树品牌”的理念,全力加快推进弥勒工业园区建设,园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稳步向好,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步显现。
一、园区产业发展情况
弥勒工业园区位于弥勒市城区东南区域,于2005年纳入省委、省政府首批规划建设的32个省级工业园区之一,总规划面积31.42平方公里,由“一园三区”组成。截至2020年,园区纳统企业48户,从业人员6329人,完成工业总产值80.41亿元(不含烟厂178.4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2.75亿元、工业增加值21.38亿元(不含烟厂126.21亿元)。其中,红河州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完成工业总产值14.7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4亿元、工业增加值4.22亿元。园区产业主要以绿色食品加工、现代烟草及其配套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产业为辅助。其中:
现代烟草及配套产业已落地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搬迁项目、红河打叶复烤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红河雄风公司异地技术改造项目,正在积极争取推进陈烟仓库等易地技改项目、卷烟辅料交易中心。
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主要以肉制品加工、果蔬加工等绿色食品产业为主导,生物保健品加工产业为辅,目前已签约入驻山东金锣、广东温氏、山东天同食品、华润三九、百源集团、云南生物谷等23个优质项目。
先进制造产业以弥勒东风机场和浩翔科技公司带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加强与云南机场集团合作,积极开拓通用航空市场,打通制造端和运营端链接,打造云南通航运营、调度、维修、培训、体验、制造中心。以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和上海化工研究院云南省高性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及配套产业基地带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深入转化开拓新材料、智能制造、健康医疗仪器等产业,着力做强弥勒先进制造产业。
二、主要做法
(一)抓园区规划。编制完成园区总体规划、绿色食品加工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竖向规划等专项规划,在发展目标定位、空间布局、主导产业等方面逐步实现科学化、精准化、明确化。着力打造集原料保障、研发、生产、检测、展销“五位一体”,产值千亿元的“世界一流、中国最优”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全力打好“绿色食品牌”。完成《弥勒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年)》编制工作,园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推动各类要素快速向园区聚集,形成了以现代烟草及其配套、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先进制造为辅助的产业发展格局,山东金锣、广东温氏、山东天同、华润三九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园区。
(二)抓基础建设。累计投入22亿元,征收园区用地10623亩,建成道路22.75公里,2万立方/日供水规模自来水厂1座,5000立方/日处理规模污水处理厂1座,20蒸吨/小时供热站1座,天然气分输站1座、LNG供气站1座、标准厂房10.48万平方米,生活服务区6.75万平方米,企业服务中心1座。园区周边建成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3座、35KV变电站2座,水、电、路、气、供热、污水处理、5G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承载力和招商吸引力显著增强。
(三)抓运营管理。于2005年成立弥勒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园区产业发展和建设规划编制、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和服务等行政管理工作,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坚强组织机构保障。2013年成立弥勒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2020年4月整合成立弥勒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目前,正抓紧完善《弥勒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对园区建设权责关系、招商办法、项目准入、收费管理等进一步规范明确。
(四)抓服务保障。全面推行“会议协调、并联审批、互不前置、负面清单管理”项目审批和管理模式,健全完善项目落地协调服务机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专人专班跟踪服务项目建设。投资5000万元建成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制定《红河州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方案》,通过配齐配优配强绿色食品加工园“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窗口人员,最大程度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