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庆来(1 893-1969) ,字迪之,幼名竹生,朋普镇息宰村人。父亲熊国栋为清末文库,先后任巧家、赵州县儒学训导。庆来幼年读书死啃硬背,叔伯皆以为不能成器,父亲则爱他这股钻劲。民国 2 年(1 913 年)考取公费留学生,先后在比利时、法国的四所大学攻读,更是刻苦钻研。他给父亲的信中说:“戏院、酒店、舞厅男不喜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男以努力读书为要。 ” 1920 年毕业于法国马赛大学,取得高等数学、高等分析力学、天文学、物理学证书,获理科硕士学位。 1921-1931 年,先后在云南甲种工业学校、云南路政学校、南京东南大学、陕西西北大学、北平清华大学任教授。他在清华算学系增设研究部,是国内第一个数学研究机构。他精心教导的华罗庚、钱三强、赵九章等,成为国内外数学界的名人。他因积劳患胸膜炎;仍顽强工作,诲人不倦。 1932 年,代表中国出席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国际数学会议,会后到巴黎庞加列研究所研究函数论,两年间写出《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论文。 1934 年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其无穷极定义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载入世界数学史册。同年回国,仍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和教授,他还聘请了法国和美国的两位名数学家到清华讲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数学学报。 1937 年,云南省主席龙云聘请他担任云南大学校长,他即与龙云约法三章:校务行政,省政府不加干涉;校长有招聘改聘教职员之权;学生入学须经考试录取,不能凭条子介绍……。龙承诺后方就任。任职云大校长 12 年中,他争取得到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批准,于 1938 年改省立云南大学为国立;他向各界人士募捐,扩建校舍,增置教学设备;他聘请刘文典、楚图南、尚钺、吴晗、谭锡畴、秦仁昌、张海秋、费孝通、林达扬、庄圻泰、王士魁、彭恒武、姜亮夫、徐嘉瑞、方国瑜等名教授到校任教,给予高薪;他在原文法、理工两个学院的基础上增设工学、医学、农学三个学院,下设 18 个系,另有 3 个专修科和 3 个选修班,教师由原 49 人增至 237 人,学生由 302 人增至 858 人,从而使云大成为国内学科比较齐全的综合大学。他作的云大校歌中有两句歌词说:努力求新,努力求真。这正是他的治学方针的体现。他勉励学生要为建设云南的文明作贡献。他身教言教,一丝不苟。教学之余,在校园种瓜菜,常以亲手劳动果实馈赠至友。他关心家乡的建设;出面向省教育厅交涉,批准创办竹朋中学和虹溪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出面向省卫生机构联系,从而促使省卫生实验处派遣黄士罕来竹园抢救大批患霍乱的病人。他在本县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1949 年初,教育部解散云大,撤销他的校长职务,通知他赴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会议。他离校时带走 1000 美元购置图书。同年 3 月赴巴黎,会后留居。次年患脑溢血引起半身瘫痪,在各方面的资助下进行治疗,而他却没有动用从云大带去的公款,此款于 1951 年购得图书托人寄回。病后,他用左手握笔重新学习写字,并继续研究函数论,于 1956 年撰写《关于亚纯函数及代数体函数,奈望利纳的一个定理的推广》一书,此书列为法国数学丛书之一。在他撰书中,台湾地区当局陈立夫亲到他的住所邀他到台湾原子能研究所附设的大学当教务长,被他断然拒绝。同时,华罗庚致函转达周总理邀请他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毅然接受,于 1957 年 6 月回到北京,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他以“不知老之已至”的精神,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的 8 年中,撰写发表了 20 篇科学论文,占毕生 50 余篇论文的 40% ,另外指导研究生发表了 20 余篇论文,培养出杨乐、张广厚等国内外知名的数学家。在对研究生的指导中,他说:“老马识途,我愿意给你们领领路。 ”1959 年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64 年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委员到外地视察时,他赋诗“前景无限好,处处见光明”,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可是这位 70 高龄的世界知名的学者,竟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熊华(罗庚)黑线”,遭到批斗。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爪牙否定周总理在 1955 年视察云南时对熊华的评价,总理说:“熊庆来培养了华罗庚,这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们要尊重他们。”正是周总理肯定的人被批斗得越惨, 1969 年 2 月 3 日深夜,在北国白雪寒风中含冤去世,享年 76 岁。粉碎“四人帮”后,国务院为他平了反。追悼会上,华罗庚写了一首《哭迪师》的挽诗:“恶莫恶于除根计,痛莫痛于不敢啼。尸体已入火化间,谁是?翻开盖面布,方见得遗容一面,骨架一层皮。往事滚滚来,如实又依稀。往事休提起,且喜今朝四凶殄灭,万方欢喜。党报已有定论,学生已有后起。苟有英灵在,可以安息矣! ”
熊庆来有四子,长子秉信留学美国,次子秉明和次孙女有德皆在法国获博士学位。他的夫人姜菊缘系从小配偶,百年偕老,堪为家庭楷模。熊庆来是中外闻名的数学家,是我国近代有名的教育家,是将近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这颗数学界的名星将永远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