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文化群艺

观明德小学所想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6-11-17 浏览次数: 【 字号:
深秋,正是硕果满枝的时节。一个秋意如诗的午后,我跟随市作家协会的前辈,前往探访位于竹园镇上的一所“明德小学”,参观学校创新型教育结出的璀璨硕果。这个以新兴农业远近闻名的小镇,田间地头,瓜果飘香;菜园鲜蔬绿,藕塘鲫鱼肥。
在此之前,“明德”二字早已如雷贯耳,而竹园镇的这一所明德小学却有着它与众不同的历史。听闻它始建于1912年,与著名的中华书局年纪相仿。在那个穷困而动荡的年代,如何想象这样偏远幽深的小镇上,竟有几间土木小屋、几张旧式书桌,将教化育人的理念悄然扎根于青山绿水间!朗朗读书声一直延续至今,直到慈善家王永庆先生出资修缮,政府大力扶持及当地教育家的春播夏种,方才成就眼前蓬勃闪耀的新景象。
步入学校大门,一位可爱的小小讲解员迎面而来,微笑如花,言谈如蜜。我们这一群“大孩子”便跟随她甜美的声音和轻快的脚步,开启了奇妙的校园文化探秘之旅。
眼前的教学楼,俨然是一艘富于开拓、勇于创新的航船,大堂内、楼道上、教室里,到处是同学们遨游知识海洋满载而归的精彩拾贝。时而是师生端庄大气的书法展示与琳琅满目的手工作品;时而有几首文明礼仪的歌谣映入眼帘,提醒我们‘走路学猫猫’不喧哗不吵闹;时而是教育先辈梁启超慷慨激昂的陈辞——‘少年强则国强’,时而有书法家颜真卿的叮咛——‘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而又有圣人孔夫子的循循善诱——‘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
教室里,孩子们正在进行班级文化演练。我们轻轻推开一间教室的门,一个个‘奥运健儿’ 正跃跃欲试,立志要锻炼健康体魄,充分发挥自己的‘小宇宙’,向我们展示着‘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这边的奥运欢歌还意犹未尽,另一头的教室里又唱起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熟悉的诗句、深沉的唱诵,一场红色颂歌情景剧引得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是教室么?仿佛更像一个舞台,场景独特,立意深远,才艺非凡,妙不可言!带着疑惑走进多媒体教室,观赏过学校的宣传纪录片,我们豁然开朗——在明德小学的教育理念里,教室既是勤学好问的知识课堂,又是表现自我的人生舞台!
最出乎意料的,是位于楼道一角的图书室。整齐分类的图书间,少了些市面畅销的肤浅漫画,多了些深刻厚重的名人传记;少了些浮华哄闹的无稽笑料,多了些发人深省的历史百科。一袭“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豪言壮语,伴随浓浓的书香扑面而来。我抽出一本路遥先生的巨著《平凡的世界》,抚平刚有些发旧的书角,深深感叹,这可是教育部中学生推荐书目之一啊!而明德小学的孩子们,竟已卓越到能够以自己的视角,去丈量那一个艰苦时代的那一方贫瘠而炙热的土地!回想刚才课堂上同学们生动优雅的才艺展示,再看看眼前塞满图书的书架,我不禁想起苏东坡先生的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朴素的衣着,掩盖不住孩子们乐观向学的精神风骨;稚嫩的外表下,都是一颗颗才华横溢的纯美心灵。
图书室除了少儿绘本与文史类的图书,科学、艺术、外语书籍也应有尽有。扎根在大山里的一所小学,藏书量如此之大,书目种类这样全面,且册册皆针对孩子年龄段的思维,本本都适应学生阅读认知的需求。由选一册书之精心,可见学校教育之用心。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著名的读书谏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精邃。凡所有学,皆成性格。”是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让孩子年少时博览群书,是在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铺一条平坦的道路。整个校园最寂静无声的角落,为我们演奏的却是最优美的心灵乐章。
自教学楼来到学校的操场,已是下课时分。音乐才艺班的孩子开始练习吹奏葫芦丝;舞蹈班的小舞蹈家们跳起了“又见映山红”;篮球场上的小球员正在比赛投球;值日生们已开始清扫树下的落叶。旗杆对面的一处草坪显得格外安静,学生们每三五人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埋头低语。我饶有兴志地走过去,想看看这些孩子在做什么。刚一靠近,孩子们就主动与我打招呼攀谈起来,原来这是学习小组,由不同学科的组长带着组员们复习近期所学内容。
在攀谈中我发现:每当问及读过什么书、学过哪些知识的时候,孩子们都能侃侃而谈。可无论是刚才在教室还是此刻言谈间,我都没有听到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过多的声音,也没有听到孩子们常见的“我们老师说了…”云云。明德小学的特别之处,就是在“全人教育”的“明德理念”基础之上,主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施展才华。从而真正造就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人格独立的孩子。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番话说的,不正是眼前的明德小学吗?!于无声处示范,于无声处期许,于无声处激励,于无声处教化。
我沉思良久,待回过神来,已是日落时分,孩子们大多已散学回家。只有舞蹈班的老师还在为小舞蹈家们纠正几个细节动作。我走近一看,其中一位小舞蹈家正是刚才为我们引路、被我们称为“金话筒”的那位小讲解员。见她一边抹着汗水一边收拾书包,我走上前与她聊了几句。小女孩已有些疲倦,却依旧一脸微笑。“金话筒”告诉我,她从三年级开始为前来参观交流的领导和老师们讲解母校,至今已是第三个年头,她最大的愿望是在小学毕业离开母校之前,一直由自己把美丽的母校介绍给更多的访客。我动容又疼爱地扶了扶她的肩膀,问她“累不累?”她的眼睛立刻闪亮起来,挺直了腰,高声答道:“不累,我很开心!”甜美而坚定的声音再一次深深触动了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训诫教育工作者:“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热爱学习的愿望。请你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在“金话筒”身上,我看见了孩子内心充满成就感的喜悦,我也看见了让孩子拥有学习乐趣与生活热情的教育之光。
教育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
千辛万苦的耕耘,才能换来桃李满园香。
待到桃李满园时,孩子啊,我已化做你脚下的土壤。
那一刻,我默默无语,你放声歌唱;我驻足欣赏,你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