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镲镲镲……”他用力锉掉我篮球靴子开裂处的沙子,然后穿针引线,每补一针,每拉一线,运作娴熟;接着滴上万能胶,马上用双手把帮子按在鞋底板上粘住,用布反复擦拭后,上油。试穿的时候很舒服,我问:“多少钱”,他说:“随便给”。我随手拿了五元钱给他。他补了我两元后说:“三元我就有一元的收入了,不用多给”。
这是我第一次找这位来自四川的鞋匠补鞋。他中等个子,四十岁左右,眼睛不大,却有神,总能从眼里看到愉悦和快乐。高高挺起的鼻梁把一张脸衬显得小了些,皮肤干燥。细长的双手显得很有力,十个指头处全是老茧,指甲缝里塞满了厚厚的油渍。他每天七点半就挑着担子出发来到城隍庙对面的十字路口榕树下,担子的一头是补鞋机,另一头是一个木箱,木箱里用层板分成几个格子,分别放有小钉子、碎皮子、前掌、后掌、鞋油、胶水;切刀、锥子、磨石、剪子、铁锤……他打开木箱后,系上皮围腰,戴上袖套,八点整准时坐等客户的到来,中午就在摊点对面快餐店吃盒饭,六点准时收摊,比我上下班都准时准点。
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来修补鞋子的人只是顺口叫:“四川,帮我补一鞋”,然后就坐在小凳子上,等他把鞋修好,穿上就上路了。找他补鞋子的人有个体户、工人、农民、学生……他总是一边补鞋一边唱歌,无论哪一位顾客的鞋子,只要他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你无需太多的语言。他总是边补鞋子边用四川话哼着歌,我仅听得懂:“今个今个好安逸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为多少人修补过鞋子,也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人来找他补过鞋子。
过了不久,我在他摊位上补了孩子的弹力鞋,渐渐的我们也就熟悉了,每次修完鞋,我都很热情地跟他道别,看到他真诚而会意的笑容,心里又多了几分亲切。有一次他对我说,1996年就来到弥勒了,弥勒人很实在,弥勒城也越变越美,他想攒够钱买一套二手房,在弥勒过完下半生。他还悄悄地告诉我,不要以为补鞋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过几天有人提着鞋子来找麻烦,等于砸了自己的饭碗。要保证自己所补的鞋子经得住客户的肯定,必须在技术上下一番苦功,单说粘靴掌,先要选定上好的鞋料,再抹上优质的强力胶,在心里计算好时间,在粘合的最佳时刻稳稳地均匀按上,要先用鞋锤敲中间,然后敲四周,这样才不会开胶断裂。补鞋的工序要看鞋子坏的部分和坏的程度。比如鞋面坏了,就用錾刀将破口錾齐,再往鞋里塞一块与鞋子颜色相似,并与破口大小差不多的皮底子或布料;修补鞋底要用铁刷使劲糙,再用胶水粘;换鞋底差不多是将鞋子重做一次,得用锥子穿上麻线密密地扎上一圈,再用胶水粘牢。
四川师傅很会享受生活,在鞋摊旁的“地盘”上摆了一桌象棋,工作余暇偶尔与当地的居民们下下棋,更多的时候是鞋摊旁的棋桌上围满了一大堆熟客,时常有人大喊:“将军、将军……”,观棋的有时比下棋的还激动。慢慢地我也成了棋桌上的常客。一个周未,我又如约而至,但鞋摊旁却多了一个篮子,我走近伸头一看,吓了我一跳,那可不是装工具的篮子,里面躺着一个小女孩,红朴朴的脸蛋,左手拿着一个小摇铃,右手拿着一块方便面,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我问四川师博:“这是哪家的小孩啊?”,他半开玩笑地反问:“你认为是哪家的?”,我说:“不至于是大哥你家的吧!”,他笑哈哈地说:“对头,是我家还珠格格。现在国家不是提倡生二孩吗,再说了,我家掌珠都大学毕业工作了,也没有什么负担,再养个娃儿为社会做点事”,边说边掏出三张卡让我看。我看了一下,有粮种补贴卡、拆迁款卡、田地出租补贴卡,他在向我介绍这些的时候,脸上明显带着炫耀的笑容。
上周六,我正在他棋桌上聚精会神地下棋,突然听到:“唉哟,师傅,你怎么搞的,把我的鞋掌补反了”,一位年轻时髦的女人把鞋子提起来给四川师傅看了看。“对不起,对不起,我马上帮你换过来”,补鞋匠一脸的疲惫态,似乎昨晚没有睡好。我问旁边下棋的一位棋友:“四川是不是喝酒了,无精打采的,第一次看到他补鞋子出差错”。棋友贴近我的耳根说:“他刚献完300CC血回来,所以看上去有些疲倦,类似的事今年发生两次了。”当天下完象棋后,我仔细审视了四川补鞋匠,他不仅是一个补鞋子的人,更是一个补当下人们正在缺失着善良和真诚的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