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文化群艺

白云深处的“丁香花”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6-10-25 浏览次数: 【 字号:
清晨五点多,朦胧的晨光中一辆自行车载着两个身影在山路上颠簸前行。大约一个多小时的光景,自行车行至一座大山脚下停下来,后座上的年轻人下了车并卸下一堆行囊,年长者叮嘱了几句,便调转车头沿着来时的路渐渐融入在晨光中。天之即白,一个娇小的身影背上行囊,继续沿崎岖的山路向大山深处走去……
这样的情景每隔一个月会再现一次。从家到学校需要骑车行驶1个多小时,然后还要步行10多里山路。大山脚下成了父亲用自行车接送她的站点。
寨子如星星般散布在群山里,她要去的村小学坐落在这片群山里最偏远的那个寨子,山高路远,云雾缭绕,仿佛在白云深处。绿色的丛林中,三间低矮的瓦房紧挨着,大的那间是教室,较小的那间是厨房,还有一间是留给老师的住所。那时这所村小学只有三个年级(三个班),大山里周边几个寨子的孩子都到这里求学,她是这里唯一的一个老师。粉色的碎花衣,圆圆的苹果脸,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长长的麻花辫,娇小的个儿和着她轻盈的脚步,似一朵在微风里绽放的丁香花,加之她姓丁,村里的乡亲们都喜欢叫她“小丁老师”。
小丁老师一个人要教三个年级的课程,教室只有一间,她只有让每个班级坐成一个纵列,黑板也被分成了三个区域,在给一个年级讲课的时候,让其他年级的学生做作业或自习,然后又交替着进行。每上完一个年级的课,已是口干舌燥,但小丁老师并没有时间歇息,继续进行着。孩子们非常敬重小丁老师,也很懂事,在别的年级上课的时候都安静的做小丁老师布置的作业。
除了上基础课,小丁老师还给学生们上音乐课、绘画课,这给深山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小丁老师经常告诉学生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车可搭,唯有勤奋和刻苦,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收获,走向成功。小丁老师还告诉学生们,做人要像“人”样,永远向上而又双脚踏地,长大后要做一个脚踏实地、诚信正直的人。
下课的时候孩子们喜欢在教室前的场子上嬉戏,这块空地虽是泥土场子但却干净整洁,边上零星的几丛杂草探出头来好奇的望着外面的世界,却不小心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软凳子。墙脚的花台里种满清一色的丁香花,每逢花开时节,便会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一阵风吹来,时不时能闻见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扉。这是小丁老师从家里带来的花仔种出来的,她说这是她最喜欢的花儿,虽不艳丽,但却清新脱俗,与世无争。
平日里孩子们放学后都回家了,屋檐下呢喃的小燕子和山林里歌唱的小鸟就成为她最亲密的伙伴。屋后有一块空地,小丁老师便种上些青菜萝卜,通过辛勤劳作把这变成了时时青翠的菜园子。不远处的山岩上挂着一帘山泉,幽雅且纯净,时而弹唱着山间小曲,她常常到这里担水,洗衣,散步。孩子们很喜欢小丁老师,空闲时会三五成群的相约着来小丁老师的住所,听她讲故事,黏着她教唱歌。农闲时节,乡亲们会到学校里和小丁老师拉拉家常,侃寨子里各家有趣的事,侃各种农活的苦与乐,顺便送些自家地里种的瓜果蔬菜过来。遇到休息天不回家的时候,小丁老师便会到寨子里,和乡亲们一起干活,翻田挖地、播种除草、收割打谷,日子久了,小丁老师和乡亲们处得就像一家人。
小丁老师和她爱人常年分居两地,聚少离多,有了孩子后,孩子多半时间也是她自己带着在深山学校里。每当上课的时候,小丁老师把课桌腾出一个空位,辅上垫子把宝宝放在课桌上,盖上小被子。宝宝似乎很懂事,小丁老师上课的时候都乖乖的在这个特别的“小窝”里睡觉,从不给妈妈添乱。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个小宝宝,下课的时候总会来逗小宝宝开心。宝宝就这么渐渐的在课桌上长大……家人见她太过辛苦,都劝她辞去这份代课教师的工作回家算了,工作劳苦、工资待遇过低是其一,最主要的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给她转正的机会。小丁老师也曾犹豫过,可是当她一想起深山里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实在不舍得放下这些孩子。
时光如梭,小丁老师就这样,17年如一日,从这个村小学辗转到那个村小学再到村完小,一直就这么代课,直到她为了和家人团聚不得不辞职,学校也没有给她一个正式教师的名份。三尺讲台攒岁月,一枝粉笔耕天地。她就这么坚守在大山深处辛勤耕耘,从不计较得失不求回报,默默无闻的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深山学子。
我就是那个在小丁老师课桌上长大的孩子……当我静静地听着母亲讲述她当年在大山深处的教书岁月时,脑海中印刻出了那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仿佛看到了白云深处,母亲背着我跋山涉水,在淡淡的晨光里,奔向绿野丛林中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村小,站在讲台上兢兢业业工作的身影!在我心里,母亲就是那一抹淡淡的丁香花,优雅、芬芳,默默地,默默地,奉献着,从不炫耀自己,却灿烂着整个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