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天气转暖,西山东麓的道路两旁,田头地边、缓坡丘壑,处处盛开起细碎嫩白的苦刺花,如同天上的白云突然降落人间,白茫一片,使得早春的彝寨山野平添了几分生机。晨曦微微透亮,阿喃和他的媳妇匆匆背上花篮,到那儿采摘苦刺花。十几年来,每年一个月的花期里,这两口子天天如然。
苦刺花,去掉花蒂,洗净,放入沸水中几分钟后捞出,再用清水浸一两天,去苦涩,取出挤干水份就可用来凉拌,或炒鸡蛋,或炒腊肉,或炒肉末,都十分爽口。苦刺花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凉血止血的功效。于是,过去,居住于此的彝民,一旦苦刺花开放,就纷纷去采摘卖钱,购回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
然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现如今,这一带有了昆河公路的修建穿过,出入方便了很多,几乎家家的年轻人,都忙于外出打工,或给人砌砖盖房,或给人在果园里修枝剪杈,或给人修沟打挡墙。即300余户的人家,现在也还在采摘苦刺花卖钱的,就只有那么两三户了,阿喃就是其中的一户。
阿喃和他的媳妇,过去在读小学二年级时就辍学,我去动员返校但都失败。因此,这家人我熟:两口子都30岁,已育有两个女孩;父亲早逝,母亲60有余;家住的是父亲在世时就盖了的三间土屋,屋顶裂隙,一到雨天,堂屋里天天都支摆着几个接漏的土罐……
“苦刺花卖价如何?一天能采摘多少?”近日我问。阿喃说一公斤苦刺花起初10元,后来五六元。两人一天可采摘到10公斤左右。
我按每公斤10元计算,发现两口子一天每人最多也只挣到50元,想想那些外出打工者每天的工钱很少低于100元,于是说:“你俩年纪轻轻,怎么不外出打工呢?”阿喃说,他只有苦刺花的植株高,出外打工人家嫌矮,不要。细打量,我见其身高的确不足1.5米,怜悯同情不禁涌上心头。可他的媳妇,倒有1.6米以上的身高,且看上去蛮壮。她说她确实想出去打工,可一出去家里就乱七八糟了——男人爱酒,若没人监督,就常喝得酩酊大醉,什么都不管……阿喃只是笑笑,没有反驳。看来,他媳妇没有说谎。
我无奈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然而,去找村干部时村长说:“这两口子,只会采摘苦刺花不外出打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什么文化——现在,外出给人砌砖盖房也好,给人果园修枝剪杈也好。反正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来做垫底学技术,学不了技术,打工的路子就窄了。他们俩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清楚呢。笑着说什么过去老师教的已全部还给了老师。”
“外出打工有困难,在家栽栽烤烟也行嘛。”
“烤烟倒是栽了,可没烘烤技术,好的烟叶每年都只是那么百十公斤,连合同任务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栽烤烟不理想,应该多养几头猪。现在养猪也挣钱了。”
“可是他们家一头猪都没养。”
“人懒?”
“不是,你看无论哪家人去喊他们帮干农活,两口子都很热心,很积极……不养猪,是因为没钱买猪仔。”
“没钱买猪仔,那应该好好干农活,苦点粮食卖卖也行啊。”
“他们家可苦不到多少粮食。你看地里的玉米株,年年都是细杆黄飘的,很多都不会结棒子。”
“为什么?”
“没钱买化肥呗。”
苦刺花开得嫩白,透亮,我最怕刮大风,因为它属直立小灌木,细瘦的枝条,大风一刮就会不停地摇曳,花瓣一片片籁籁抖离,极不情愿地飘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