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文化群艺

在弥阳文昌宫,遇见一座城的文化记忆

文章来源:弥勒文旅 发布日期:2025-06-16 浏览次数: 【 字号:

弥勒城的时光褶皱里,藏着一处浸润着墨香的文化秘境。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三重飞檐,当青葱柏树又开始书写新的年轮,弥阳文昌宫正以它独有的方式,续写着这座城市与文脉的时光之约。

文昌帝君的起源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神,其原型被认为是西氐人张亚子。张亚子生活在战乱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他迁居到了梓潼七曲山。在那里,他为人治病、教化民众,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张亚子去世后,百姓怀念他,逐渐将其神化,认为他是文昌星的化身,掌管功名利禄。

文昌宫的建立与发展

文昌宫的最早形式是张亚子祠,用于祭祀张亚子。这座祠庙后来演变为文昌庙,成为全国文昌庙的祖庭。七曲山文昌宫,即梓潼大庙,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文昌庙,其前身是张亚子祠。这座庙宇始建于唐代之前,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建。

文昌宫的文化意义

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文昌宫在文人士子心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文昌宫被视为文昌帝君在人间的居所,文人学子常来此祈求保佑,希望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文昌宫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也是文化交流和学术活动的重要中心。

弥勒文昌宫分布

作为滇东南地区文昌信仰的重要传承地,弥勒市现存6处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的文昌宫,分别是:弥阳文昌宫(省级文保单位)、朋普文昌宫(州级文保单位)、竹园文昌宫(州级文保单位)、拉里黑文昌宫(县级文保单位)、竹园沟外文昌宫(县级文保单位)、虹溪文昌宫(县级文保单位)。这些文昌宫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历经数百年风雨,承载着弥勒地区独特的科举文化、建筑艺术与民间信仰。

弥阳文昌宫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弥勒市弥阳街道办事处士金街215号的,弥阳文昌宫。

弥阳文昌宫,位于弥勒市弥阳街道办事处士金街215号。坐北朝南,始建于明,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在原址上重建,单体阁楼式三重檐歇山顶建筑。通面阔20.1米,进深11.9米,通高24米,建筑占地面积256平方米,五开间三进间有檐厦,199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弥阳文昌宫建于1.9米高的台基上,正中有垂带式踏跺9级。其建筑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石狮及天球宝瓶柱础,梁柱头饰以龙头云纹和凤凰花卉透雕,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其建筑规模独特,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在滇东南文昌文化古建筑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风格,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曾以此楼为背景拍摄过多部影视作品。

文昌宫建成后,成为县城士绅祭拜文昌帝君、弥勒历代学子学习、弹洞经音乐的场所,民国中后期普及教育作为学校,现作为市博物馆市文物管理所业务用房。

2024年12月,弥阳文昌宫完成展陈提升并正式对外开放。

站在文昌宫前,抬头可见门头高悬的"文昌宫"匾额,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由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亲笔题写。

步入文昌宫,庄严肃穆的文昌帝君神像巍然矗立于正殿中央。

两侧悬挂着古朴典雅的楹联。

一则曰:“道气远超天地外,文光直射斗牛间”,是书法名家陈鸿翎先生的挥墨之作。

一则曰:“天上文章称六府,人间福曜并三台”,由书法名家陈建昌先生所写。

文昌宫右侧裱有《文昌帝君》,由书法家段红坤所书。

名家墨宝相映生辉,与殿内肃穆庄严的氛围相得益彰。驻足细观,但见一笔一画间,既有文人的清雅风骨,又见书家的磅礴气度,将文昌宫崇文重教的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帝君像左侧设有弥勒市重要文脉领域碑匾拓片墙,精心陈列着珍贵碑刻、匾额的拓片,生动展现了弥勒的历史文化积淀。

文昌宫还打造了进士榜、学子明星榜,快来找一找,这里有你认识的人吗?

文化体验

文昌宫左侧设有雅致的文化体验区,为访客提供一方静思书写的文化空间。

品读专区陈列弥勒地方志、文史资料,您可以静坐品读弥勒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在书法体验区,一方案几静候知音。这里笔墨纸砚已备好,任君挥洒。您可执笔临摹殿内名家楹联,亦或随心书写胸中丘壑,感受当年举子应试时的笔墨情怀。

若觉挥毫未尽兴,不妨一试古老的拓印技艺。将宣纸轻覆于碑刻之上,用拓包蘸墨,徐徐拍打。待揭起时,但见文字图案跃然纸上,这些带着墨香的作品,既是您与古人对话的见证,更是值得珍藏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