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文化群艺

越挫越勇创新路——妇女张海燕下岗失业不失志干事闯出新天地

文章来源:弥勒报 发布日期:2017-11-13 浏览次数: 【 字号:

  人生在世吃亏是福、成熟是金。从中专毕业就失业的张海燕进过修理厂,卖过房子,收过农产品……历经三次下岗失业的她,百折不挠,奋斗不息,极限挑战人生,执着追寻梦想。仅7个春秋,就把自己创建的“五味人生”私厨餐厅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举成为弥勒的女中豪杰。

  做生活的强者——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今年36岁的张海燕是弥勒市虹溪镇太和办事处老海冲村小组的一名农家女。20年前,花季少女的张海燕初中毕业以良好的成绩考入红河州财经学校。那时,老海冲村只有7户人家,当时的中专毕业生属于国家包分配、安排工作,张海燕成为全村最令人自豪羡慕的农家子女。

  在离开村子前往蒙自入学的那天,年过半百的老父亲张寿三番五次叮嘱女儿要好好读书,不辜负亲朋好友的期盼。16岁的张海燕点点头,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的消失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

  三年寒窗,满以为可以捧上铁饭碗的张海燕怀揣毕业证回到弥勒后,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工作的改革把她的美梦化为泡影——刚毕业就失业了!

  怎么办,是回家靠父母盘田种地过日子,还是另谋出路求生存?

  “不行,父母把我抚养成人,我得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在朋友的支持下,张海燕以自己的实力应聘进入弥勒华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她十分珍惜这份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张海燕便从最基层的房产销售员工提升到部门经理。

  然而,好景不长。2005年,在公司工作了5年的她随着项目的完工再次成为下岗失业人员。为了生存,张海燕又在朋友的帮助下进入一家新开张的汽摩修理厂打工,可没多长时间,生意不好的修理厂便偃旗息鼓散伙关门。

  尽管命运如此的残酷,但张海燕几次失业不失志。

  2010年,张海燕决定抓住弥勒着力打造建设“云南省重要旅游城市”和“云南省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城市”的机遇,围绕旅游做餐饮,角色干事闯新路。她东奔西走筹措资金35万元创建“五味人生”私厨餐厅,并专门吸纳招收下岗失业人员和来自东山、五山、巡检等偏远山区的贫困农民25名员工。

  张海燕带着团队骨干先后到北京、上海、广东、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浙江、江苏等省市不断取经学艺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年间,张海燕花在提升团队经营能力素质方面的费用达40万元。他们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全面了解掌握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

  伴着经营能力的提升,“五味人生”私厨餐厅在市内外大众消费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不断呈现出天天爆满的喜人态势,每年上缴国家税收近十万元。

  目前,张海燕又注册成立了“弥勒祥瑞五味人生美食文化有限公司”, 决定投资250万元在红河水乡承租店面1600多平方米,准备借助红河水乡这一云南特色旅游小镇的世界之窗开启演绎五味人生的崭新篇章!

  做回报社会的事——懂得感恩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她与几个同心共识的朋友注册成立了弥勒市爱心帮扶协会,先后吸收爱心会员近300人。协会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给贫困户建房、慰问特困人群等爱心活动,相继向社会捐款15万元。2015年10月,她组织社会各界为弥勒市特殊教育学校捐款98000元,用于支付贫困家庭残障儿童在校2年的生活费,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弥勒市西一镇攀枝村委会饭糯村小组潘慧兰和52岁的智障儿子没房住。张海燕了解情况后,及时筹资50000元为这家孤儿寡母的彝族阿细贫困户建房。在资金紧缺有限的情况下,张海燕亲自带着刘生、吕庆荣等爱心帮扶协会会员买砂石拉砖瓦,经过半年多努力使潘慧兰娘俩住进新房。

  搬新家的那天,正值2015年11月份,山区寒雾弥漫,房前屋后水冷草枯。82岁的潘慧兰拉着张海燕的手久久不放。老人说不来什么,但感激不尽的热泪湿润了双眸。

  爱心无止境,奉献在延伸。弥勒市爱心协会坚持把关爱的重心放在弥勒的老、少、边、穷等贫困山区。仅最近3年,就惠及山区贫困民众10多万人次。

  成就人生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离不开健康的体魄。2014年,张海燕加入了弥勒山地自行车协会。每天早晨,她都要跋山涉水超强度地训练两个小时。

  近两年来,她先后参加国家级和省州的大小比赛30余次,相继夺得红河州女子组第一名和全国自行车业余赛第四名的好成绩。

  仁者无敌。一个不服输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能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