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文化群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弥勒饮食代表人传略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24 浏览次数: 【 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弥勒县城东西南北方圆只有五六百米,点一锅旱烟能抽几个来回。李炳祥在西门上牛角巷自己的房子家经营的饭店,是县城饮食业的“巨无霸”,他有三张餐桌。而西门卖小锅米线的钟氏,南门卖卤鸡米线的马氏、东门的彭氏和经营烧买的王氏,只有在街边扯布棚、搭木板摆露水摊经营。1956年的一天,卖卤鸡米线的彭汝明一天卖出三只鸡,引起轰动。平时几天才能卖出一只,从中可折射出当时惨淡的民生。

  当时,弥勒县城第一代大厨要数汤培仙,汤师傅身材高大,满面红光,相貌堂堂,家住弥阳镇西后街,年轻时,他跟随彝家将张冲南征北战,曾一度是张冲将军的私厨,后来腿部受伤,解甲归田回到家乡,利用一手好厨艺,开了一家小饭店以求谋生,却因管理等原因开不下去,只得转手给舅舅李炳祥经营,自己在“李炳祥饭店”做主厨。他虽大字不识,但做什么菜肴都拿得起放得下,但最让人叫绝的是他的“爆肉汤”,鲜肉片成薄片,打芡后,锅里放入油盐,等锅烧至9成热时,把肉片撒下去,再根据肉的数量浇入滚沸的高汤,只听“蓬”的一声,白烟四起,鲜香扑鼻。转眼间,他已经将肉汤出锅。汤水白如乳汁,肉片嫩似豆腐,吃过的人无不拍手叫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汤师傅成了县饮服公司的职工,拿最高的工资。1957年五六月份,时任云南省副省长张冲到弥勒调研太平水库沟渠配套工程,当时汤师傅在县政府食堂当大厨,张冲在食堂用餐,能有机会再伺候老首长,汤师傅的菜自然做得倍加用心,但好菜吃多了如吃草,几天下来,张冲也没多少胃口,这让汤师傅感到不安。一天晚上,汤师傅忽然看到政府食堂不远的一块空地上,长着肥嫩的苦马菜,灵机一动,随手掐了几棵,清水煮了,将几个干辣椒用煤灰烧了揉碎做蘸水,张冲连菜带汤吃个一干二净,连夸汤师傅好手艺,并乘兴吩咐在场的干部,将汤师傅的工资连晋两级,从33元升到41元,同时每月特供甘蔗渣酒5公斤,当时的厨师每人每月特供酒只有半公斤。汤师傅是真正的酒徒,案板一边常放一个牛眼睛盅,手一停下就品一小口,他喝酒从不要下酒菜,有的厨师会随手抓食案板上的熟食,但汤师傅却从不动一下。

  第二代厨师是马祖文。马祖文20多岁时拜汤培仙为师,汤师傅对他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马祖文很快得到师傅的真传。见徒弟识几个字,就动员他到昆明冠心园学艺。马祖文学艺归来,果然身手不凡,各种菜肴打理得活色生香,尤其是他用小麦面做的“银丝卷”, 其色香味形让人叹为观止,手中有几个钱的人都慕名而来一饱口福。不幸的是,和自己的恩师汤培仙一样,马祖文40多岁就因病去世。

  第三代是钟明华。钟明华跟马祖文亦师亦友。1964年,14岁的钟明华到个旧“地州招待所”学了四年烹调,毕业后在县饮食公司上班,一直跟着马祖文。两人结下很深的情谊。马祖文去世前,钟明华为他做了两道菜:一道是“红烧大转弯”,把鸡翅膀切除尖卤制,醇香鲜嫩,另一道是“卤鸡腿”,入口即化,一向对菜品挑剔的马祖文分别尝了一点,连连点头,并要家人将他珍藏多年堪比熊掌珍贵的一小块象鼻送给钟明华,随后含笑离世。

  与钟明华一代的大厨还有经营卤菜、烤鸡的何小乔和经营炒菜、汤菜的黄庆元等。正是一代代厨师传承和发展食不厌精的工匠精神,迎来了弥勒今天饮食业的兴旺。

  如由弥勒市名厨邹德宝任总经理的弥勒县天久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天久彝家宴”, 就是弥勒一张响当当的美食名片。

  “天久彝家宴”始创于民国32年(公元1943年),至今已有74年的历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11年荣获“云南老字号”称号。2012年11月,为推动云南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经云南省流通行业协会、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总工会批准同意,云南省首届农家农庄烹饪厨艺大赛在昆明世博园中国馆举行,场面宏大而隆重。“天久彝家宴”参赛的产品,以其别具特色的彝家菜肴风味、迎宾舞乐、欢歌敬酒的待客文化内涵,自然质朴地展现了弥勒彝家人的豪爽好客情怀,赢得了省内外专家大师及国内外宾客的一致好评,从而荣获云南省首届农家农庄烹饪厨艺大赛特金奖。同年12月,公司荣获“中华餐饮名店”称号;次年10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最旺人气餐厅”称号,为弥勒餐饮文化在省级舞台展示留下了绚丽的一页。

  饮食是旅游的重要元素之一,近年来,弥勒的旅游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围绕建设“弥勒福地”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区目标,依托高铁、航空时代的良好机遇,突出旅游全域化,健全体制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体系、丰富旅游要素,以把弥勒建成昆明后花园、滇中游乐园,更好地促进发展,造福民生。弥勒饮食文化沉淀深厚,拥有享誉远近的众多特色美食如清汤羊肉、卤鸡等。饮食业在弥勒市旅游业比重越来越大。为此,弥勒市经常性地举行餐饮美食行业人员技能培训及美食大赛,以期深入挖掘一批优秀地方特色菜品、特色小吃、特色宴席,打造一菜一传说、一席一故事,发展特色餐饮文化;通过种种措施,以点带面把餐饮业做响、做热、做实,推动餐饮业向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擦亮弥勒美食名片,带动旅游消费。(本文根据钟明华、邹德宝先生口述整理,在此向二位先生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