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文化群艺

阿细山寨荡酒歌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24 浏览次数: 【 字号:
在崇山峻岭的弥勒西山,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上百个大小不一的彝族阿细人山寨。现如今,每个山寨男女老少,都特别喜欢唱酒歌。常常是,不论吃早饭还是吃晚饭,只要男子在一起喝酒,酒歌就脱口而出,吸引女子前来参唱,拍掌助兴。意犹未尽,干脆吹起竹笛,弹起三弦,拉起二胡进行伴奏。于是,歌声、笛声、弦声、胡声、掌声……汇合成一股巨大的声浪,一刻比一刻欢快,一刻比一刻激昂,响彻云霄,激荡着山寨,醉倒了树林……
他们唱些什么?在阿细人中,有张国富、曾德奎、张彦鑫、石光学、石光兰、李正德等一批热衷于研究彝族酒歌文化并频频发表文章的文化人。他们说——
自娱自乐的。如,“抬起(酒杯)来——,抬起(酒杯)来——,今天这个日子啦,应该高兴快乐地过,亲戚和朋友,又一次相会,有菜无菜也要喝,好吃不好吃也要玩,高兴的快快乐乐的,大家都来喝……喝——!喝——!”又如,“喝、喝、喝,三杯四杯地喝,该喝不喝不是好弟兄……喝——!喝——!”
相互问候的。如,“好久不见了,亲爱的朋友,今日喜相逢,请你喝一口,喝一口……”
迎接客人的。如,“哎——,贵客四方来相聚呀,朋友四方来相会呀,我们阿细人,有一种礼仪,待客先敬一杯酒……喝——!喝——!”又如,“领导辛苦了,翻山涉水来阿细山寨,嘘寒问暖,传达党的富民政策,就像金色的阳光,照亮我们的心。我们相聚在一起,同唱致富歌。我们一起举杯,同饮幸福酒……喝——!喝——!”
劝留客人的。如,“亲爱的朋友,我们高高兴兴地玩了一天,再高高兴兴地喝玩一夜,等到那黎明的曙光,照进竹林,再让你把幸福的泪花洒遍四方……喝——!喝——!”
庆贺丰收的。如,“丰收果累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人人乐哈哈,四面八方朋友来,你吹烟锅我喝酒,欢喜欢乐喝一口……喝——!喝——!”。
感谢共产党,歌唱新生活的。如,“ 巍巍西山,蓝天白云。惠民政策润山寨,马缨花开红似火。老房修葺一新,新房拔地而起!青瓦白墙,窗明几净,道路平坦,四通八达,绿草如茵,花开四季,足不出户喝泉水,坐在家中听鸣鸟……喝——!喝——!” 又如“(第一首)哎——,我们西山阿细山寨哟,共产党领导扎(好),群众干劲扎(好),虽然在山区,科学种地搞得好,旱谷黄灿灿,玉米黄爽爽,楼上那个粮食 哟,堆得像个小山坡,日子好过了!(第二首)哎——,我们西山阿细山寨哟,镇党委领导扎(好),群众干劲扎(好),虽然在山区,科学养殖搞得好,猪鸡胖乎乎,牛羊肥壮壮,街头巷尾汽车多,停都停不下,生活方便了……喝——!喝——!”
追根溯源的。如,“细细地想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高兴? 细细地想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快活?我们西山阿细山寨哟,朋友们( 拉拉哩拉哩),如今有了酒喝,朋友们( 拉拉哩拉哩),不喝怎么办啊?朋友们( 拉拉哩拉哩),不喝也会老,朋友们 (拉拉哩拉哩),不唱也会老,朋友们 (拉拉哩拉哩)……喝——!喝——!”
张国富(弥勒彝学会会长):阿细酒歌内容五花八门,但归起类来主要有3种:或表达阿细人的喜悦心情,或展现阿细人的热情豪爽,或感谢共产党,歌唱新生活。为什么?因为它们都产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盛行于新世纪——2003年弥勒西山西一镇大云村举办的一场“酒歌”专题演唱会之后。即阿细酒歌,伴随着新时期党的富民政策进一步落实遇运而生,是阿细人在生产生活中积淀的积极情绪不吐不快的一种宣泄方式。
石光学(电力公司职工):酒仿佛是阿细人生命中的魂,没有酒的日子,他们就像大山一样的沉默;有酒的日子,他们就像山洪暴发,滔滔不绝……虽然有些歌词,经过艺术处理,不免有些夸张,但不得不说是阿细人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
曾德奎(阿细跳月协会副会长):阿细酒歌之所以会普遍唱开,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几个特点:一是多用阿细语演唱,且基本上以《阿细跳月》音乐“1、3、5”为主调,结果多数歌在声音上唱的跟说话的差不多,十分顺口。如,阿细语“喋哆来〈抬起酒杯〉——,喋哆来——”,其谱就是与其声音基本吻合的“3 1‖253 — ‖1 1‖216— ”。二是唱为心声——新时期的感受,人人都有,人人都想表达。三是节奏明快,旋律优扬,格调高亢,气势磅礴,思想性娱乐性融为一体。
张彦鑫(乡土作家):阿细酒歌,是阿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细人在家里唱,打工出外也在唱——不久前,我去开远采风,烈日之下,见那儿有阿细人在敞开胸怀喝酒,亮开歌喉唱阿细酒歌。酒意正酣,唱意正浓之际,还跳起了舞——这不是一般的唱歌跳舞,而是阿细人知恩图报,走到哪里,就把对共产党的感激带到哪里的一次精神大会餐,一次心灵的升华……我不禁为之动容,热泪盈眶!
我问张国富:“你说阿细酒歌是伴随着新时期党的富民政策进一步落实遇运而生,难道阿细人过去没有唱酒歌?”他说:“酒歌酒歌,喝酒时唱的歌……过去,物质匮乏,阿细人连酒都难得一喝,何来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