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文化群艺

春 客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7-02-13 浏览次数: 【 字号:
过年了,天南地北奔波的游子忙着赶回家是“年味”,请吃杀猪饭是“年味”,小孩们争抢着买新衣服和爆竹是“年味”,姑娘小伙们忙着做新发型是“年味”,大人们忙着洒扫门庭、置办年货是“年味”,贴春联、放鞭炮是“年味”,亲戚朋友见面拜年或互动的话题是“年味”,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催生是“年味”,朋友圈里、群里晒的也都是“年味”……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过年的礼节和程序也简单化了,“年味”便也越来越淡了。但记忆中,多少年来唯一不淡的“年味”便是“春客”。
“请春客”和“做春客”总被列为过年家中的一项大事。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家家户户忙的第一件事便是请春客,初二回娘家,初三到我家,初四到你家……天天轮流排号坐席,以彰情份。差不多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这股忙忙的“年味”才逐渐散去,正月,也就出了头。
每年家里请春客,本家兄弟姊妹加娘家兄弟姊妹,都差不多要备四五桌酒席,得忙活一整日,我们说是不请了吧?怕麻烦,做好了吃又吃不了多少,就是把人累得够呛。老人不高兴道:“不麻烦,也不光是吃饭啊,一年到头大家都各自忙着,即便是兄弟姊妹也难得见面,趁着过年大家都休息在家,把兄弟姐妹朋友的都聚一起吃顿饭、聊聊天,这感情啊也在这争吃打闹中热闹起来了,这要是你不来、我不往的,慢慢的也就淡了,这过年嘛,图的就是这股热闹喜庆劲儿……”
于是,今年家里请春客的日子便定在了初三。早早的,亲戚中厨艺较好、感情较好的长辈这时就赶了过来帮忙,胡乱凑活着弄顿早饭吃吃便着手准备晚上春客的饭菜了,公公婆婆忙着生大灶火,男人们宰杀剖洗、搬挪什物,女人们拣菜、洗菜,一家子人就开始忙活开了,只有小孩儿们少年不识愁滋味,见到有前来做客的小伙伴,高兴的手舞足蹈的,邀约着便去放爆竹去了。
待到中午两三点忙得差不多时,“大厨”亲戚便指挥着男人们切菜、配菜,一面讨论争吵着这菜要怎么吃,那菜要怎么弄,一面叨叨道:“你们年轻人要赶快学着点,我们也带不了你们几年啰,争取在我们做不动的时候上手接上,不然我们哥几个做了这么多年的菜,到老却吃不上几口可口的饭菜,那可不像话……”
一般下午四五点就陆续有客人到了,这时主人家就要赶快起身相迎并适时的摆开宴席了,菜品也就是年夜饭常见的那些鸡鸭鱼肉外加几样炸菜、汤菜、凉拌菜、小菜之类的,有时还能弄出几样蒸菜,俗称“蒸笼”,反正就是无论怎么折腾都得要弄出个十几样菜的花样来。而且客人来的越多、越热闹,主人家也越高兴,喝酒的扎堆,女人们扎堆,小孩子们也扎堆,酒水饮料轮番上阵,一年里,再过不去的事、解不了的结,一切都有了了结。
而“做春客”却是自小便非常喜欢的过年的一个部分,也就是带上礼品向长辈问个好、拜个年,走亲串戚的。而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可能就是心思很简单,看到平常不常见面的表姐、表妹,看看她们今年都穿什么衣服、裙子,自己在心里默默记下,自己暗暗想着也去买一件。现在长大了无非也就聊聊各自的婚姻家庭,穿衣打扮,孩子琐事,或是工作什么的。仔细想想,其实这个做法和思路蛮好的,见到一些平日里并不常见的人和事,家长里短的争论一番,并从中找到心底觉得是榜样会发光的那个人,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看到活生生的活法,可以看到别人说的生活,也会看到别人眼中你的生活,然后看看,一年到头,到底什么会被留下,什么又会随着岁月的更迭而流逝。知道或找到自己想要的活法。
现在,最不应该被淡化而最应该珍惜的“年味”就是这股忙忙的、充满着烟火味、人情味的“春客”,带着过年的阵仗,热热闹闹、生龙活虎的争吃打闹、争论不休。
春客,春客,春天里的客人,客如春,春如客,春暖花开的季节,春客涌如潮,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