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文化群艺

夏截分家蜂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6-10-11 浏览次数: 【 字号:
太阳挣脱云雾的羁绊升了起来,在农村的表弟提了一罐头瓶的蜂蜜来给我,说是他养的蜜蜂酿的。 我问他一共养了几窝蜂,他说两窝。我说蜂蜜是一种天然滋养食品,市场上每公斤已卖到100多元。西山上有位姓毕的学生家长,养有十多窝蜜蜂,年可卖蜂蜜1万多元。“是用木箱子、用人造蜂盘的那种新式养蜂吧?”“不是。做家访我去过,那蜂窝,用土坯砌筑,抓牛粪糊平内壁,上面搭些木板再盖上烂蓑衣,或用一截老树掏空……他说彝家人有句谚语叫‘好的蜂窝不坐(产)蜜’!”“你可要领我去他家取经了——多养蜜蜂是靠堵截分家蜂实现,可那蜜蜂分家,漫天飞舞,不一会无影无踪,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11点30分,我俩从城里骑摩托车到了老毕家。老毕蹲在房侧的一个蜂窝前,说这窝蜂要分家,他在等候。那蜂窝的门口,有很多只蜜蜂,或爬动,或呈圈状飞舞回旋。老毕说这是蜜蜂分家的预兆——“等伴”。地上,摆着一桶水,一箩筐细土,桶里浮着一把洗锅把。我问老毕其做何用,他说等一下你就知道了。表弟高兴:“今天运气不错,可目睹一下毕大哥堵截分家蜂了。”老毕说,其实芒种以后,在这个寨子里几乎天天都有人在堵截分家蜂。表弟问:“有人说可以将出来的蜂王捉住,制止其分家?”老毕说每一块大的蜂盘,几乎有一只蜂王,要不要将它捉住,就要看这蜂窝里的蜜蜂是否拥挤,若拥挤,你将它捉住,但放回去之后不久它还是要带着它的“臣民”分家——强扭的瓜不甜!
约过八九分钟,出窝的蜜蜂已无以计数,噼里啪啦飞舞回旋,形成一个大的“蜂球”,而且在不断扩大。老毕一手提水桶一手提箩筐,迅速跑到顺风面的高坡处,嘴里急促地反复叫喊:“嘲啊嘲……嘲啊嘲……”等蜜蜂沸沸扬扬到来时,立刻疯狂地用洗锅把蘸水洒向它们,嘴里当然也不停。我和表弟听出他喊的意思是“落”,于是也帮他大喊:“嘲啊嘲……”约三分钟后,老毕叫我们看不远处的一棵树。那是一棵破果树,房屋高,分家蜂在渐渐飞向它,最后落附在它的树杈下,黑漆漆的一大包,挂在那儿。老毕说,用洗锅把蘸水洒向分家蜂,可以让它们翅膀受潮不便飞行,不得不落附在附近的屋檐或树杈下。如果此招失效,就要马上抓细土疯狂地抛向它们,影响其视线,
老毕说,夏季是蜜蜂分家的季节,山里人养蜂,要随时准备一些空的窝蜂,一盆水和一支洗锅把,以及一些细土灰渣,以应急之用。树杈,是分家蜂最容易落附的地方。弥勒市商业局蔬菜公司有位彝族职工叫姜朝忠,一天他从城里回西山老家,半路上遇见一群蜜蜂在飞,就伸开两臂,嘴里急促地叫喊,想让其受惊而落下来。不料,那群蜜蜂果真一窝地附落在他的右腋窝下。原来,蜜蜂已误以为他就是一棵树,腋窝即树杈。因此,想养蜜蜂,可把蜂窝筑在通风日照的树根脚, 或在蜂窝附近栽一些长得不会太高的树木。
烈日像一盆火在燃烧,水冬瓜、水马桑甚至于硬铮铮的板栗树,都烤得耷拉下了脑袋,可老毕说:“你俩休息,我去把分家蜂取下来 。”我说休息一下不行?他说不行,因为分家蜂落附之后,蜂王会指派“使者”出去或找或看新的巢窝,并确定逃飞的“航线”,因此,若迟迟不将其取下,过不了多久就会得而复失——年轻时,他也不懂蜜蜂的这个习性。一天,在堵截成功之后,以为“小马已经拴在大树上”,于是在树下铺蓑衣睡觉,到他醒来时,那窝分家蜂早已高飞远走。
老毕提一只里外用牛粪糊平可已晒干了的小箩筐做蜂斗,内洒适量的红糖水(说是哄蜜蜂),后将其拴系在一根竹杆的一头,然后,抬竹杆将蜂斗搭在树杈蜂群的上方,并找些石块固稳竹杆的根脚。然后,抬一盘木梯架在树杆上,拿上洗锅把就蹬上梯子,后一边念叨“蜂王乖,蜂儿乖,快快进斗,回家啰……”一边用洗锅把轻轻地赶扫它们。下了梯子,他打开一个窝蜂的门,在里内洒上适量的糖水,后将蜂斗口朝里的放进去,接着用双手的指尖轻拍那蜂斗,嘴里轻声念叨:“蜂王乖,蜂儿乖,快快出来,安家啰……”
“毕哥,堵截分家蜂你都成功吗?”表弟问。老毕语气坚定:“没有。这小蜜蜂飞翔时速有时候可达40公里……小蜜蜂耐寒性不错,蜜质也好,就是体小抗病能力差,也顶挡不住蜘蛛、蚂蚁的咬食。因此山里养蜂一般是副业,主业还是轻车熟路的种玉米再烤烟。但这副业玩得好,可收上万多元,这也等于在养卖3头每头200公斤的大肥猪呢;而且,还可美美地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问题是天天都要在蜂窝门前等候——麻烦。”我说。他说不用嘛——蜜蜂分家有规律:到了蜜源丰富的时节繁衍才会较快,出现分家,且一般在芒种以后;蜜蜂分家,在分出第一窝后,到七天左右才会分出第二窝,再过四五天之后,才会分出第三窝。
“谢谢毕哥,谢谢!”表弟去握老毕的手,久久没有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