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十年的教坛生涯里,见证无数次高考。所见所闻甚多、接触的人事也不少,千姿百态,千奇百怪。有些令人欣慰,有些让人心酸流泪。有好多事刻骨铭心、无法忘怀。或欣喜、或痛心、或舒坦、或悲惜。如今,在高考又临之际,选择其中片段、枝叶细节与大家共享、共斟酌。
案例:
段某:家长因平时事务繁忙,少管,成绩一般,但高三突起,考入985名校——中国传媒大学。
张某:好动、活泼,成绩一般,常跟父母开玩笑说:“妈妈、我真羡慕你们。”
“为什么?”
“因为你们养着我这样一个好姑娘。”
源于张某的天真、纯朴、阳光灿烂,尽管张某后来没有考取名牌大学,但每当谈起她,父母都是乐滋滋的。
赵某:学校尖子生,享受特殊待遇,个别辅导,住单间,发给营养补助。高考前夕,狠狠地甩给人们一句话“请你们别再管我了。”
李某:家长,高考前夕请假陪读,洗衣做饭、调剂营养,临考前,孩子突然外逃。
唐某:高三学生,高考前,纵身从教学楼四楼跳下。
刘某:考前三个月睡不着,后晕倒在考场中。
童某:在报考学校、学习专业上与父母不和,出走,放弃当年高考。
高某:高考前夕,心烦意乱,神经衰弱,无心学习,被学校劝令回家自学。
杨某:平时考试,成绩不理想,自认考不取,寡言少语,自我封闭,最后放弃高考。
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耐人寻味,常常刺痛心灵。究其原因,虽有各个方面,学生自身压力大、抗挫能力弱、信心不足、社会环境影响、家庭教育方法欠妥、教师诱导不力等等,但最终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受心态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上述事例中段某的成功、张某的可爱,源于心灵健康。其余不良行为,都来自学生的抑郁、自闭、自卑、焦虑、恐惧、矛盾等不健康心态和家长的过分担忧、过于宠爱导致孩子的叛逆。结果,事与愿违、弄巧成拙、“偷鸡不成蚀把米”。正是这些不良心态,愚钝的教育方式,酿成了可悲可泣的后果,令人痛心疾首,悔恨交加,不仅给考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布下阴影,而且,耽误了高考时机,断送美好前程。
如今,高考关系千千万万人的生存、生活,牵动无数人的心。它,也许如狼似虎,也许是人生美景,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坦然、自信,顺其自然是一种最简单、最适用的好方法。
高考年复年,为了还考生一个清净、给他们一缕阳光,给家长一个满意答案,为老师送上一个欣慰,避免悲剧重蹈覆辙,我建议所有关爱考生人们平心静气地做好三件事:
首先,树立高度信任感,坚定必胜信念。就是考生要相信自己,家长要信任孩子,老师要相信学生。心理学认为,肯定能对人产生激励。自信是阳光心态的源泉,也是克服自卑的良药。自卑是抑郁、退缩、回避、焦虑、烦躁、郁闷、夜不能寐,甚至自残的祸根。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豪迈的气势暗示我们:作为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相信自己,告诉自己“我能行”。十二年风风雨雨都已经走过,何惧高考一朝夕。
自卑像一根潮湿的火柴,燃不起兴奋的火花。相信自己,就不会自卑、自闭,就能充当人生舞台上的主角,坦然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鼓起自信的风帆,划动奋斗的双浆,使自己生气勃勃,潇洒自如,复习应考。同时,还能在这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下消除心中的杂念,从而消除焦虑,放松身心,驱赶抑郁,排解矛盾,收到消除紧张、自我放松,安然休息的效果。事例中的段某、张某,值得我们欣慰。
在高考中,家长的责任在于为孩子提供宽松、愉快的心境。家长相信孩子,心中坦荡,就不会给高考的孩子太大精神压力,就会鼓励他,教育他用平常心来对待高考,不要把考试看的太重,就算考的不好也可以有别的出路,就不会“心灵流感”。其次、家长应该拥有阳光心态,给孩子做出榜样,而不是无端生事,自寻烦恼,影响孩子情绪。
老师相信学生,就能以公平的心对待考生,竭尽全力搭建学生成功的平台,不会因区别对待而伤害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一路引领学生前行,赢得丰收。
其次,说好话,增添正能量。高考前夕,无论学生、老师、家长、学校都要做每一个考生的“情人”。激励是心理学的重要原则,也是激发正能量的基本方法。事实证明,正能量激活人体冬眠的细胞,增强免疫能力,唤醒人的意志,激发上进的信心,自我保护,自我奋进。对于每一个考生,在高考的决战时刻,他们需要的是有助于他们成功的正能量,而不是滴水不漏的分析总结。怕考试、回避、逃避,是一种典型的恐惧心理,消除恐惧的有效手段是增加勇气。同学与同学之间说好话,自己给自己说好话,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能激发自己的斗志,增强免疫能力,提高竞争能力。家长给孩子说好话,点赞孩子,能给孩子高考铺设阳光心路。老师给学生说好话,能磨平因学习差异而造成的心理失衡,帮助学生从自卑、消极、苦闷的深渊中解脱出来,阳光般前行在迎考路上。
第三,要有前景意识,打开心空向前看。心理学认为,预期目标,能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为未来铺路搭桥。高考,是一种检测,是竞争,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人生的终点。对于每一个考生,是生活的阶梯,铺路的石子。有人认为 “一考定终身”是不科学的,往往误导青少年沮丧颓废。古人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天涯何处无芳草,莫愁前路无知己。通过考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归宿。天地之大,学校多多,“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
面对高考,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很多事,多运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多欣赏大自然,吮吸新鲜空气,陶冶情操,多暖心,通心路悦纳万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