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万永林
纳苏濮是一个人口多、分布广、历史文化纷繁灿烂而又厚重的彝族支系,其中分布在宜良、石林、陆良、弥勒、泸西、罗平、曲靖及富源的纳苏濮,汉称“老黑彝”或“大黑彝”,在语言、服饰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又有自己的特点,如重耕读、好礼仪、喜银器、行事稳健厚重等。由于居住分散且较早吸收了汉文化,因而学界对这部分人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研究不多。
者耀文先生是“大黑彝”人,从小生长在黑彝山寨,耳濡目染,对黑彝文化历史等知之甚深。他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在弥勒市公安局工作至今,毕生致力于当地纳苏濮历史文化资料的收集,撰成“弥勒彝族纳苏濮历史文化概览”一书,图文并茂,并系统地介绍了纳苏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能够填补学界的这一空白,为纳苏研究增光添彩。是为序。
2015年2月6日于昆明
(作者系云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彝族学会副会长)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
拜读彝族纳苏濮文化学者者耀文先生的大作《弥勒纳苏濮文化概览》,就像在历史茫然的一边掀开一袭肃穆庄重的黑布帘,让我豁然饱览到令人赏心悦目、美轮美奂的纳苏濮文化瑰丽图景。愉悦的注目除了对者先生大器晚成、出手不凡的敬佩,还有对他不辞辛劳,不谋功利,十数年如一日,痴心不改,尽其所能,踏遍彝岭山寨,查史觅迹、追踪索影、钩沉本原,并在寂寞孤灯下完成彝语汉译、写作成书的艰辛劳作的感恩。
纳苏濮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他称“大黑彝”,是东爨乌蛮之黑爨蛮后裔,在彝区分布广泛,现今居住在弥勒市境内的人口约有2600人。据相关史料记载及者先生考证,纳苏濮自古尚黑、尊黄、喜红、爱蓝、敬白。“纳”在纳苏濮语中是“黑”的意思。黑,在我看来,是深沉,是厚重,是典藏,是隐秘。这个古老的彝族支系,不仅把虎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还以虎作为族、部落、首领、地名称谓。千百年来,世居于弥勒这片崇山峻岭间的纳苏濮,以内心的和谐和精神的向善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多彩的文化。
《弥勒纳苏濮文化概览》以30余万字、500幅图线条分明地勾勒出了彝族纳苏濮的历史变迁、生活情态和文化个性,这在民族历史文化和村落文明不断被岁月的利刃删削甚至消灭的当下,文字和图片的再现与留住,无疑是纳苏濮这个彝族支系一部记住了乡愁的“史记”。在者耀文先生对生息之地充溢着热爱情感的笔下,纳苏濮的历史渊源,以“阿寺、阿勿相约反明”而在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十八寨之战”等事件铺开,仿佛一笔一画铭刻于那个时代的竹简,并带着泣血的微笑和化碧的宽容将作者的书写渗透进历史的轨辙。其中的曲折和悲壮让人每每生发出酸楚的感慨,甚至唏嘘不已、潸然泪下。这也印证了历史原本是由鲜血写成。彝族纳苏濮创世先祖“尼格资汝尼”历尽沧桑遗传的这一支血脉,在千百年之后的这个大好时代,有自己的子孙将沉睡在血液中的民族情感一点点唤醒,并以心香之诚,泪洒之悲,豪情之状,纪其实而存其真,将安身之所看作立命之地,再现和重建高贵、自尊、宽容、勤劳、诚信、忍耐的与中华各民族相融相向的精神品格,为历史和未来赋予了心灵和大脑以旺盛创造力的血脉与经络,并由此而为彝族纳苏濮文化筑起永具活力的生命线和价值链。
在者耀文笔下,散落在纳苏濮居住地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呈现,构成了一部敞开的历史画卷,为世人揭示出远古至今的沧桑变迁。比如民居建筑。历史上,纳苏濮民居建筑与汉民族一样,讲究靠山向阳、天人合一的风水审美观,从地基选择、动土、开山、圆木、竖柱到乔迁,住房格局与分配,都有一套完整的礼仪习俗,其间充满了对天地、山林、水土、神灵的虔敬和尊崇,一切美好善良的愿景,在繁复的忌讳和祈祝中,得以承继和安歇。世风如尘,遮蔽和掩埋了无数先人的传统智慧,但少数幸存于弥勒纳苏濮山寨的古民居,依然能透过沧桑的梁柱与镂空的门廊形成的厅堂与长廊,洞见它的博大、深邃和隽永,会不觉使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比如民间歌谣。在纳苏濮因历史上属“贵种”而显矜持的背后,依稀激荡着令人心神愉悦的传统歌舞,有专门用于婚礼庆典时演唱的《创世史诗》《祝酒谣》,有在各种节日宴庆、婚丧嫁娶等场合演唱的《颂歌》,有男女青年在社交恋爱场合互诉衷肠的《情歌》等,这些或深厚悠缓,或委婉抒情的曲调,以其节奏分明、音韵优美,气势雄浑,折射出了纳苏濮自古至今平等相待、和谐相处,情理相融、慎终追远,呼唤真善美、歌唱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和立身处世的标杆性向度,文图内外濡染着纳苏濮民族的文化胎记,是植根泥土接地气的民族民间文化样本,是留给纳苏濮后代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弥勒纳苏濮文化概览》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数绚丽璀璨的服饰文化和庄重典雅的礼仪习俗,它几乎涵盖了纳苏濮男女从出生到归世的各个阶段。从服饰的类别和特点,佩饰的功能,到披锦佩银、剪裁花色、挑花绣朵寓意的守望和演变,各个年龄层段从头到脚的穿戴,俨然就是一套美不胜收的花样年华。者耀文先生对纳苏濮服饰形成、制作、着装搭配的详尽解读,揭示了纳苏濮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从图文呈现的纳苏濮锦绣服饰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延续在服饰上留下的深刻痕迹,成为识别纳苏濮民族的重要特征。
婚嫁礼仪和丧葬习俗在《弥勒纳苏濮文化概览》中的大篇幅描述,严格秉承了祖先遗传、约定俗成的规矩。纳苏濮民族的一生,从坐站言行到见面礼仪、走亲访友,始终要遵循得体且有修养的传统礼节,真正体现“前人行下礼,后人照礼行。”无论是婚嫁中循序渐进、意蕴丰富,禁忌如铁、心怀神灵而不可随便逾越的仪规,还是丧俗葬制中隆重而又复杂的祭祀礼仪,既要秉承“天上只有雷公大,地上只有娘舅亲”,以及“以左为贵,以上为大”的道德崇尚,亦要按照“思、理、节、权”原则,有条不紊地善做善成。一个民族的礼仪习俗是该民族古老的思想和智慧的总和,古老的光芒亦可以映照当下和未来。者耀文先生殚精竭虑将纳苏濮文化中因外力作用渐渐迷失的婚丧嫁娶礼仪,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研究、阐述和原汁原味的精彩呈现,为世人留下的不仅仅只是文字和图片的历史存在、现实再现和未来承继,更是一个民族支系在演变过程中再也不会被湮灭的文化遗产。
者耀文对故乡、对纳苏濮民族“深入骨髓的爱恋”,成就了他孜孜以求的梦想,亦成就了弥勒纳苏濮有本可依的灵魂,手捧《弥勒纳苏濮文化概览》这本大书,我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