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弥勒市“七城同创”,发展迅速,不仅被誉为“滇中后花园”,更是打造出了全国康养旅居福地的一张新名片。据统计,2023年弥勒市接待游客量高达1504.21万人次,其中,寻求高品质康养旅居生活的群体占据很大比例。康养旅居产业的发展,累计带动就业14万人,超五成农村转移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弥勒市人社局依托“3+N”核心战略举措即“筑平台、强服务、育人才”及多个实施措施和配套政策,有效助推了康养旅居产业的蓬勃兴盛,同时积极优化并促进了当地的就业与创业生态环境。
着眼区位禀赋,构筑发展平台.
弥勒市人社局依托弥勒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人文底蕴,利用多元产业深度融合,开辟康养就业新领域。
充分把握国家对康养产业的支持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一系列鼓励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对创办养老服务企业的创业者给予创业补贴、小额贷款等支持;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养老服务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优惠。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机构、旅居公寓等,为养老旅居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其中,悦养养老服务企业在弥勒市投资建设了首家智慧社区养老驿站,提供以生活服务、健康养生、旅居游学等为核心的一站式康养服务。驿站不仅提供高性价比的健康绿色食品和生活必需品,还开设了茶艺班、非洲鼓班等特色课程,并利用门店多点布局模式,就近为老年群体提供10分钟生活圈品质服务,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紧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采用“政策引导+实践导向”的模式,全面强化职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积极推广并深入实施相关技能培训,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创造了就近就地就业的有利条件。打造“弥勒绿康”康养服务劳务品牌,结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康养云师傅”培训计划等项目,培养养老护理等专业人才。形成“以培训促输转、以技能促就业、以品牌打市场”的工作格局,实现康养旅居行业发展水平新提升。2024年,共组织开展养老产业相关技能培训32期,培训人数达1300余人,取得了显著成效。
搭建共赢桥梁,强化服务保障
在推动养老旅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弥勒市人社局始终注重服务保障,致力于促进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技术创新,助推小河边村为省级高原特色农业类“产业+”创业村落,以及小太平村省级文旅康养类“绿美+”创业村落。搭建“弥勒人社”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等“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创新性“景点+”直播带岗方式,观看参与9.8万余人次。多项举措促进产业间资源整合,推动养老旅居产业产品体系的创新发展,带动当地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近就地就业。
充分利用梅花寨的地热水资源,打造温泉主题旅游,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技能培训等措施,鼓励居民参与康养旅居产业的发展,从事家庭旅馆、民宿经营、旅游服务等相关工作,实现稳定增收。目前,已有360余户居民成功自营民宿与家庭旅馆,日均接待游客能力高达8240人次,年均收入突破3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16个。
激发内生动力,重视人才培养
人才是推动康养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弥勒市人社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人才培养作为提升康养旅居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
围绕文化旅游及大健康产业链及旅居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待遇保障,如“智汇弥勒”等人才招引政策、“弥聚英才 勒享未来”等高校招聘会,积极引进能够引领和带动全市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养老服务管理人才、旅游规划人才及团队等来到弥勒市,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当地的康养旅居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为康养旅居产业发展培养储备本土人才,积极与当地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与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省农科院等产学研合作,力争在养老、旅居行业上取得新突破;每年从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遴选本土青年技能人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鼓励本土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高技能人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激发康养旅居产业人才的创业热情,弥勒市人社局创新推行“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服务”一体化帮扶,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云岭创业贷”“乡村振兴贷”等创业扶持资金帮扶作用;拓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范围,将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范围;大力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创业扶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截至9月底,共扶持康养旅居相关行业创业担保贷款80人,金额178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