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弥勒市2021年小春生产及冬季农业开发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东风农场管理局:
《弥勒市2021年小春生产及冬季农业开发指导性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弥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1月9日
弥勒市2021年小春生产及冬季农业开发指导性意见
为切实抓好小春生产及冬季农业开发工作,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弥勒市2021年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冬农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弥勒农业生产实际,现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发展优质小麦、冬玉米、冬马铃薯、优质杂粮及冬早特色蔬菜等产业为重点,实施产业化开发和整体推进战略,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与秋冬作物种植技术集成配套,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推进高原粮仓建设步伐及特色经作的发展,为2021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经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整体推进,研究调结构的具体措施,切实做好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确保小春面积全面落实,把冬季农业开发培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全市优质小麦、冬玉米、冬马铃薯、优质杂粮及冬早特色蔬菜等重点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啤饲大麦等取得新的进展。
2021年,全市计划完成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3万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计划35.0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计划1.9万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计划18.4万亩。冬季农业开发29.31万亩。具体情况如下:
小春粮豆播种面积计划35.0万亩,粮食计划总产5.2693万吨,其中:小麦计划种植14.1万亩,计划总产1.9583万吨;豆类计划种植4.37万亩,计划总产0.4262万吨;杂粮计划种植11.93万亩,计划总产1.945万吨;马铃薯计划种植4.6万亩,计划总产0.9398万吨。
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计划29.31万亩,其中:冬早蔬菜17万亩,冬马铃薯4万亩,冬玉米4万亩,冬油菜0.78万亩,啤饲大麦3.53万亩。力争实现冬季农业开发总产量达33.11万吨(鲜重),比上年增加0.73万吨;总产值力争突破9.58亿元,着力提升冬季农业开发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980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要以优质小麦、冬马铃薯、冬早蔬菜、啤饲大麦、鲜食玉米、鲜食蚕豆及小杂粮等高效作物种植为重点,根据现有的生产基础、资源条件、市场及龙头企业状况,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生产布局。各乡镇要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准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切实搞好小春生产及冬季农业开发的谋划工作,调整布局、优化结构,积极推进高原优势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带的建设;二是不断扩大开发领域,以培植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山区、半山区主要发展优质小麦、饲料大麦、冬马铃薯、菜豌豆、结球甘蓝等;坝区积极开发冬早马铃薯及韭黄、菜心、芥蓝、茄果类等优质特色蔬菜;甸溪河下游和南盘江低热河谷地区着重抓好冬早特色蔬菜、冬早玉米种植。通过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冬季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广优良品种,突出反季节生产、配方施肥,无公害种植等生产技术措施,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地区和产业项目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冬季农业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三、要求及措施
(一)加强指导,切实抓好冬农生产
我市冬农粮食生产面积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42.31%,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对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立体气候和农业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安排冬农生产,全面完成秋冬播任务。一是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分片联系到乡村,做好宣传指导,广泛发动群众。二是强化工作措施,抓进度保质量,力争在适播期内做到应种尽种,完成秋冬种任务。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服务,做好农业技术指导,强化秋冬种作物田间管理。四是统筹抓好农资供应,认真开展农资需求预测,搞好农资调剂供应,特别是种子数量有缺口、质量有下降的地方,要搞好余缺调剂,满足生产用种需要。
(二)因地制宜,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
市农科局要根据农业生产条件,认真分析,积极引导,推动冬农作物结构不断优化。一是紧扣我市冬农粮食生产35万亩的目标任务,结合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布局,促进冬季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二是立足资源优势以冬玉米、冬马铃薯、豆类等为主,实现冬农播种面积稳步扩大和种植效益的提高;三是大力发展河谷热区冬早蔬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冬农生产规模;四是在高海拔及冷凉地区,要合理布局发展油菜、小麦、冬绿肥和其他特色作物,扩大订单面积,实现增产增收。
(三)依靠科技,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
在秋冬种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本增效技术和绿色种植模式,提高投入品利用效率。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技术指导服务,推广良种良法,将现代农业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技术落实到村、到组、到田块、到作物、到品种,提高冬季农业开发效益。二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地膜覆盖、立体间套作、测土配方施肥、高质高效创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增产增收技术,努力提高冬农生产的科技含量,力求在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促农增收方面有新的突破。三是切实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工作,以“养分替代、肥效提升”为抓手,“农药减量、绿色防控”为目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推进农业由稳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四是加强新品种推广,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向农业生产者推广适用于当地生产的新品种,重点抓好以冬马铃薯、冬玉米、冬小麦、蚕豆、蔬菜等为主的冬季农业生产所需种子的就位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的打击力度,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维护农民权益。
(四)做好植物检疫,防止疫情蔓延
市农科局要切实抓好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认真落实防控属地责任。统筹植保、农技等单位技术力量,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开展马铃薯、玉米、小麦、豆类等主要作物病虫害监防控,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措施到位。要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加强种子检疫执法,着力加强国外引种检疫、国内种子调运检疫和冬农产品调运检疫,保障种子、农产品安全流通和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北方种植大户自带种薯进入云南种植的冬马铃薯及云南周边省份部份田间采样调查发现检疫性病虫害,要高度重视,严格防控马铃薯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弥勒市。针对冬春玉米等作物不同生育期叠加及草地贪夜蛾不同虫龄叠加危害,要提早开展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性诱截杀带或截杀网。
(五)提高警惕,加强冬农灾害防控
市农科局要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灾情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针对前期出现的极端天气,要及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实际作好秋冬种田间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附件:1.弥勒市2021年小春粮食作物种植指导性计划表
2.弥勒市2021年小春经济作物及其它农作物种植指导性计划表
3.弥勒市2021年冬季农业开发指导性计划表
4.弥勒市2021年小春生产及冬季农业绿色高效种植示范指导性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