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弥勒市坚持规划引领,建立“一名领导挂钩一座城、一座城组建一个专班”的工作机制,聚焦“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要素,出台市级配套政策和方案39项,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11个,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着力建设人民满意城市。
多维发力,推动城市健康。
统筹“人”的健康和“城市”的健康两大要素,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成果,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5个。完成《弥勒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规划编制,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3594亩。聚焦湖泉水乡旅游度假区周边开展城市设计,打造高端商务旅居集群。实施城市管网普查334公里、防洪排涝工程30余公里,开展雨污分流、错接漏接点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一期投入使用、二期启动建设。搭建城市污水信息化平台,实现污水排放系统化、电子化管理,建成区基本消除污水收集空白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弥勒第一医院医康养中心被列为全国老龄健康医养结合服务试点,东风韵文化艺术康养示范项目建成运营,市中医医院晋升三级中医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心脑血管救治站、慢病管理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健康乡镇、健康家庭等各类健康细胞749个,建成健康步道、健身步道150余公里。
绿美打底,擦亮城市美丽颜值。
持续巩固“国家园林县城”“云南省美丽县城”创建成果,坚持“融山汇水、借水建城”,聚焦“一城、一河、两湖、三山、三入口、四小镇”等关键节点,进行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30个。深入推进城乡绿美三年行动,按照“先进公园、再进城市”的理念,通过规划建绿、拆违补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方式,千方百计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和绿量,建成甸溪河湿地公园、髯翁森林公园等城市大小公园100余个,城市绿地率达40.29%,绿化覆盖率达45.37%,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9个单位成为省级城乡绿化美化示范。林长制连续两年受国家林长办通报表扬。充分做足水文章,市区河湖水域星罗棋布,建成区水域面积4000余亩,打造省级美丽河湖5个,甸溪河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入选全国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湖泉水乡正在争创国家旅游度假区。
以文铸魂,涵养城市文明风尚。
持续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云南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塑造形成了开拓创新、开诚奉献、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和谐社区、高效政府、诚信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福地社区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注重传承延续历史文脉,阿细跳月、阿细先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活化传承利用,阿细跳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利用,建成抗日虎将张冲纪念馆、西山革命纪念馆,完成钱王王炽墓“乐善好施”坊、文昌宫、建国楼等文物修缮,打造文昌特色主题街区、锦绣花街主题街区。建成规划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传承馆和秋雨书院等公共文化空间,市图书馆、市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市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全覆盖。
智慧赋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在省内率先完成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政务效能、社会治理、数字生活、数字城市等领域智慧应用场景打造成效显著,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成5G基站909个,城市核心区实现全覆盖。与华为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重点在智慧城市建设、“弥勒云”建设和运营、数字经济、智慧园区、智慧医疗等方面率先出成果、出成效。截至目前,建成城市数字孪生、数据中台、AI中台、智慧城管、智慧警务中枢平台等应用平台,以及智慧养老院、智慧助老餐厅等服务单元。弥勒市公安局自主研发系列智慧软件11个,其中,“慧蚁租房系统”有效解决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难题。建成地面、立体智慧停车位6000余个,城市公共停车场全部实现无人值守智能化管理。“一心、一脑、一云+N”的智慧城市有机生命体加快构建,到2025年将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让城市更智慧、产业更智造、生活更智能。
以人为本,增进城市民生福祉。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产、城、人”深度融合,“城、镇、村”联动发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开放经济”,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招商,引进深圳光筑、上海悟创、华润三九、门吉酒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和助农增收机制,释放更多产值、税收和就业岗位。累计实施111个2.5万户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2257套,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2所。与会泽茚旺教育集团合作,力争将弥勒一中打造成为全省知名学校。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云南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成研究院3个、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平台9个,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被列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在全力争创全省“五城共建”示范的基础上,弥勒市紧扣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一体推进体育城和儿童友好城创建。“体育城”方面,实施“体育+”战略,加快国家亚高原全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7平方米。成功举办女子半程马拉松、NBL全明星赛及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教育竞赛等国际国内精品赛事。阿细跳月节、彝族摔跤节连续三年获评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可邑小镇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太平湖获评国家五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发布“绿动未来·大美弥勒”地方主题即开型体育彩票,获评云南省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云南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上榜“2023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目的地”。“儿童友好城”方面,率先在全省发布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动员令”,率先完成顶层设计政策支撑,率先出台方案推动先行落地,推进儿童友好街区、儿童友好商圈等10个示范单元打造,圆满承办全省儿童友好城创建工作推进会,全力争创国家级儿童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