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
    20240929-134527-123
  • 发布机构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9-05-06
  • 有效性
    有效

弥勒市朋普镇黄金造纸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简本)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性污染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运营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制定本预案。以实现一旦有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企业即可按照本应急预案所提出的程序和操作方法,紧张有序的实施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0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18.10.26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16.11.7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18.01.0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05.0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01施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2015.06.05施行);《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发[2015]4号,2015.01.09施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2011.05.01施行);《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环办应急[2018]8号,2018.01.3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14〕119号,2014.12.29施行);《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云环通[2015]39号,2015.2.17施行);《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应急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通知》(云环应发[2013]12号);《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云环发[2011]50号);云南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指导目录和编制要点(试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I/T 298-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 GB5085.6-200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HJ/T352-200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厂在运行中所有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1.4 突发事件分级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在厂区内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按照其影响的范围划分为两个等级:涉及外环境级(Ⅰ级事件)、内部环境事件(Ⅱ级事件)。

  1.4.1 涉及外环境级(Ⅰ级事件)

  当发生突发事故,严重危害、威胁着企业及周围人员安全,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事件排放物大量进入企业外围环境,需要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Ⅰ级环境事件:

  (1)污水处理设施故障及管道爆裂,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内废水事故排放,或影响周围地表水、土壤环境质量;

  (2)由于废气处理设施故障,导致废气超标排放,造成周围环境严重污染的事件;

  (3)由于暂存废机油泄漏,影响周围地表水、土壤环境质量。

  (4)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烟气,并有扩大的趋势,企业无能力处置。

  1.4.2 内部环境事件(Ⅱ级事件)

  对企业运行影响较大的,对企业内有较大影响,但不会危及到企业外环境的事件或凭企业内部力量可以处理的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Ⅱ级环境事件:

  (1)污水处理设施故障及管道爆裂,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内废水泄漏,影响厂区的环境,且未流到厂区外的;

  (2)由于废气处理设施故障,导致废气非正常排放,但未造成大面积影响的;

  (3)由于暂存废机油泄漏,可能会对设备、机油桶周边一定范围产生污染,但不会影响到外环境的;

  (4)发生火灾时,产生烟气能够被控制,未出现进一步扩散的趋势。

  2 企业基本情况

  弥勒市朋普镇黄金造纸厂位于弥勒市朋普镇车同村,主要经营机制纸(迷信纸)生产销售,1993年6月建成,并投入运营至今。共有两套生产线,其中1#生产线纸机型号为1575型(φ2.0m),该生产线主要生产白色迷信纸;2#生产线纸机型号为1575型(φ2.5m),该生产线主要生产黄色迷信张。设置了一台燃煤锅炉,装机容量为2t/h。现有员工共32人,每天生产24h,三班制,每班8h,年生产365d。

  弥勒市朋普镇黄金造纸厂于2016年6月委托湖南润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弥勒市朋普镇黄金造纸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现状评价报告书》,并于2016年12月30日取得了《红河州环境保护局关于同意弥勒市朋普镇黄金造纸厂建设项目环保临时备案的意见》(红环 [2016]304号)。

  3 环境风险源

  企业涉及的主要环境风险物质为SO2、NOX(本次氮氧化物折算为二氧化氮)、造纸生产废水、三级沉淀池内废水、废机油。

  4 组织机构

  为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成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由企业法人任总指挥,厂长任副总指挥,其它各部门负责人任助理指挥。应急指挥中心需定期召开会议,实施培训和演习,建立规范的制度、程序等。

  应急组织体系包括:环境应急救援组、抢险维修组、安全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和接待、善后处理组。应急办公室设置在办公室,由人事科负责。

  5 预防和预警

  5.1 环境风险源监控

  企业主要危险源为废气、生产废水(三级沉淀池废水、造纸生产废水)、废机油,对风险源的监控措施如下:

  1、在风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对风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对重要设备、设施按照有关主管科室规定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

  2、安排专人每天对废机油堆放点进行巡查,定期进行环保检查和监督管理。

  3、对易发生火灾区域每日进行巡查,杜绝火源进入。

  4、建立各岗位巡检制度,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例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5、确定危险源的管理负责人,定期组织岗位职工对所有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6、将危险废物的贮存纳入到日常的管理中,定期的实施环境安全监察,对危险废物的盛装容器是否存在腐蚀穿孔、密封不良、老化等进行重点检查。

  7、定期检查管道、水膜脱硫除尘设施、三级沉淀池、过滤池、沉淀池,当发现有破损时及时上报维修,杜绝废气事故排放、废水泄漏。

  8、设置各类池子的水位警戒线,以便巡查时能直观看出水量是否超出警戒线。

  9、定期清掏沉淀池底泥,保证去除效率。

  10、加强对气象的关注,当气象部门发出极端天气预报时,及时与企业内职工联系,应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准备,防止灾害影响扩大。

  5.2 预警的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两级,具体如下:

  二级报警:企业内暂存废机油、生产废水发生泄漏(渗漏范围在厂区内),脱硫除尘设施小面积损坏,去除率降低,发现及时影响范围较小,或者发生一般性火灾事故,则立即发出二级警报,如发生该类警报,及时向总指挥报告,请求和指导启动应急程序。同时,应紧急启动应急程序,组织人员撤离或疏散至指定安全区域待命,启动应急救援工作,展开先期救援抢险,为减少事故损失赢得时间。二级预警由企业应急总指挥发布。

  一级报警:发生对厂界外有重大影响的事故,暂存废机油、生产废水泄漏,渗漏至厂区以外的环境,粉尘、二氧化硫事故排放,扩散范围较大,除内部启动紧急程序外,应立即向邻近村委会和属地政府、消防、环保及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报告,申请救援并要求周围企业启动应急计划、及时通知周边居民转移至安全地点。与上一级应急预案按相衔接。一级预警由弥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发布。

  6 信息报告与通报

  具体报告流程如下:

  报告流程为:岗位人员→应急办公室→应急副总指挥、应急总指挥(当发生重大事故时, 岗位人员可以直接上报应急总指挥。)→弥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7 应急响应与措施

  7.1 分级响应机制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应急响应分为两级。根据环境事故造成伤亡或预测将会造成以下损失时,采取对应的响应:

  Ⅰ级响应:为外部响应,当发生涉及外环境级事件时启动,事故发生后应急总指挥或其他负责人应立即拨打属地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分局、消防队、医院、公安电话,请求支援。在等待外部力量支援的途中,应开展先期处置,做好先期的消防、人员疏散、物质配备等工作。如果事态扩大,灾情严重,政府应急办,通知各协同单位到达后,由政府应急办启动其相应的应急方案。

  Ⅱ级响应:为内部响应,当发生企业内部范围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由现场发现人报告给应急救援办公室,由企业应急总指挥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组织各小组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

  7.2 应急措施

  (1)废气事故排放处置措施

  视现场状况采取以下应急措施:①立即停止生产,寻找故障点。②向应急救援办公室、主管环保部门报告事情的事态,初步预测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③对废气处理装置故障或破损处进行维修或更换。④安置企业内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不进入事故排放与污染严重区域。⑤向主管环保部门报告,由红河州环境监测站或弥勒市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及时撤离周边居民。

  (2)泄漏处置措施

  泄漏事故可采取如下措施:①生产废水泄漏,迅速找准泄漏事件的原因,对泄漏点或故障设施进行封堵和修复,停止生产,向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将废水泄漏范围控制在企业内部;用沙袋围堵泄漏的事故废水,用容器盛装废水或将废水引至事故应急池内,处理完毕后才可继续生产。②废机油泄漏应急处理措施:及时上报应急救援办公室,先采用部分容器承接漏油,用废砂、木屑进行吸附,应急救援办公室先停止生产,派应急处置组处理,待其它人员赶到后,先进行堵漏,无法堵漏时先承接放空,再进行漏点修复。在修复区域内要设立严禁烟火警示牌。③废机油储存点发生泄漏、废油桶未妥善存放引起废油污染产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废机油泄漏影响局限于危废暂存间周边5m范围内,因此发生泄漏时可利用容器短时承接,对于已泄漏部分可采用碎木屑吸附收集,或利用砂设置围堰等收集,完成后将用于收集废机油产生的各种废砂、木屑妥善储存,达到一定量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对于废油桶,加强摆放、存放管理,减少其受雨淋冲刷即可。

  (3)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①发现火情后,停止作业,切断总电源,现场值班人员保持冷静,明辨方向和火势大小,迅速使用灭火器在第一时间灭火,力争把火控制、扑灭在初期阶段。同时呼喊周围人员参与到灭火和报警,并将事故报告给应急指挥部及现场主管人员。②对现场受伤者实施救护及时送往医院。③判断火势,把握灭火最佳时机,合理选用灭火器材及灭火方式,火势较大无法扑灭时,现场人员要及时撤离,交由消防部门进行灭火处置。④当火势无法控制时,要立即报消防、公安、安监、卫生、医院等部门协调联动,划定危险区域,非专业人员禁止进入现场。⑤经认真检查确认火灾已彻底扑灭后,总指挥(副总指挥)宣布火灾事故警报解除。进入事故调查与生产恢复阶段(因需要保留现场暂不能恢复生产的除外)。⑥进入生产恢复阶段,首先做好收集来的洗消水与雨水系统的隔离,防止洗消水污染周边水体。

  (4)中毒事故处置措施

  发现人员急性职业中毒(火灾燃烧废气中毒)应立即向厂长报告,厂长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拨打120急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②眼睛接触:应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温水冲洗,滴入醋酸可的松溶液和抗生素,如有角膜损伤者,应及时送往医院及早处理。③吸入油气中毒:迅速将患者搬离中毒场所至空气新鲜处。保持患者安静,并立即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并注意保暖。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尤其是神志、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等。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8 预案的实施日期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