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
    20240929-134527-819
  • 发布机构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9-05-21
  • 有效性
    有效

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公示版)

  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位于弥勒市竹园镇赵林村委会赵林村267号,年产1500吨多晶冰糖和冰片糖。

  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占地面积3384.5m2,建设标准厂房、仓库及辅助生产车间。建筑面积2014.3m2,总投资480万元。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年产多晶冰糖450t,冰片糖1000t,黑糖50t,主要原料为白砂糖和红糖。2016年8月5日弥勒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以弥工商信备案〔2016〕0024号文件给予该项目立项备案。

  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创建于2011年,总投资480万元,公司位于弥勒市竹园镇赵林村委会赵林村267号,占地面积3384.5m2,建设有标准厂房、仓库及辅助生产车间,公司于2011年10月建成投产,年产多晶冰糖450t,冰片糖1000t,黑糖50t。

  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于2016年7月10日委托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年产1500吨多晶冰糖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16年12月30日取得弥勒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年产1500吨多晶冰糖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弥环发〔2016〕205号)。目前,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正依法办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相关手续。

  表3.1-1企业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

单位地址

弥勒市竹园镇赵林村委会赵林村267号

所在区

弥勒市

企业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所在街道(镇)

竹园镇

法人代表

李文刚

所在社区(村)

赵林村委会

社会信用代码

92532526MA6KA3GF3N

邮政编码

652304

企业规模

年产1700吨冰糖

职工人数

28人

主要原料

蔗糖、白砂糖

占地面积

3384.5㎡

主要产品

多晶冰糖450t,冰片糖1000t,黑糖50t

所属行业

制糖业(C1340)

联系人

李文刚

经度坐标

东经103°24′13.24″

联系电话

13508834287

纬度坐标

北纬24°05′21″

建厂时间

2011年10月

历史事故

  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按照云南省转发的《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云环通[2015]39号)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按环保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组织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为认真落实省、州、市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组织成立了编制领导小组,由厂长亲任组长,相关部门参与,对食品厂的生产、储存、运输等全过程进行排查,找出可能突发环境事件的主要风险源,提出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应急措施,找出现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应急资源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等,并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办法》的技术要求编制完成《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在这两个报告的基础上完成《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

  依据《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办法》要求,食品厂于2019年3月5日正式发文《关于成立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综合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审组织机构的通知》,成立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审领导小组和编制小组,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编制小组在完成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及时对食品厂内外部应急资源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食品厂目前内外部突发环境应急资源的情况,也对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建设进行了摸底,初步编制完成《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资源调查报告》,最终在食品厂风险评估报告和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编制小组编制完成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小组报请编制领导小组批准,于2019年4月28日组织召开了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部评审会议。会议上,参会人员认真审议了食品厂的《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原则上同意通过,并要求编制小组按照会议要求认真进行修编,并及时邀请外部专家和相关环保主管部门领导人员组织开展外部评估,并进行备案。

  《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主要内容包括《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附图、附表。

  《应急资源调查报告》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报告从应急资源调查的目的、调查的范围、应急资源的现状、现有应急资源与应急需要的差距、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等方面进行编制,本报告共编制7个章节。

  通过对食品厂内部及外部可能应急的人力、财力、装备等资源进行了调查,食品厂基本掌握企业内外部应急资源情况,找到了食品厂目前在应急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食品厂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应急管理体制工作的诸多方面不够适应,表现在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仍不完善,预案覆盖面不全,过于原则化,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上下对应、左右衔接不到位,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仍存在不足。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岗位责任人不够明确,环境风险设施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制度未落实,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也未建立。(2)食品厂未开展应急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也未对职工进行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管理方面的“一案三制”培训。(3)应急物质、装备不完善;(4)食品厂虽建立自己的救援队伍,但都是兼职,且一直未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救援队伍、专业人员和救援装备不足。目前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是食品厂自有的、为食品厂本身服务的救援队伍,其人员的专业技术、救援知识及自救互救能力不强;救援装备的配备及更新有待进一步完善。食品厂应急救援队伍不够完善,部分重点岗位人员无备份。(5)食品厂未与相邻企业达成互救协议。根据调查情况,食品厂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整改建议和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严格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中的基本要素、格式规范进行编制,对食品厂的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录A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及建议,按照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划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五个步骤,开展了食品厂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在风险评估报告中,食品厂主要对涉气风险物质、涉水风险物质进行了辨识,食品厂的环境风险因子分别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生产废水等,对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办法》附录A标明的环境风险物质及危险废物名录,明确食品厂环境风险物质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报告中主要是分别开展了企业涉气、涉水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的计算,通过对食品厂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评估,明确食品厂生产工艺过程与涉气、涉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通过食品厂涉气、涉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评估,最终计算结果如下:

  食品厂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评估条件

临界量比值(Q)

工艺过程风险控制水平(M)

风险受体敏感性(E)

Q0

M2

E1

  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要求,当Q<1,以Q0表示,可以将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本厂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一般-气(Q0-M2-E1)”。

  食品厂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评估条件

临界量比值(Q)

工艺过程风险控制水平(M)

风险受体敏感性(E)

Q0

M1

E3

  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要求,当Q<1,以Q0表示,可以将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本厂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一般-水(Q0-M1-E3)”。

  因本厂成立至今,均未因违法排放污染物等行为受到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罚,故本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不做调整,本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一般【一般-大气(Q0-M2-E1)+一般-水(Q0-M1-E3)】”。

  《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进行编制,共有13个章节。依据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结果,根据《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得出食品厂环境风险等级为一般,按《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食品厂应急预案体系仅由《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组成。综合应急预案是本食品厂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综合性文件,主要侧重明确应对原则、组织机构与职责、基本程序与要求,明确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

  根据《弥勒市竹园镇蔗林食品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得出食品厂环境风险等级为“一般【一般-大气(Q0-M2-E1)+一般-水(Q0-M1-E3)】”。按《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食品厂应急预案体系由《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组成。综合应急预案是本食品厂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综合性文件,主要侧重明确应对原则、组织机构与职责、基本程序与要求,明确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