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30-111420-264
- 发布机构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4-03-29
- 有效性有效
弥勒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报告
弥勒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市科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依靠科技增效益”这一总体要求,以“四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团结动员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开展“农函大”实用技术培训、青少年科技创新、社区群众、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科学素质提升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基层科普工作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全域科普体系。
2.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
弥勒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年申请的项目工作经费,实施周期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
3.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2023年弥勒市科学技术协会共获省对下转移支付项目资金87万元;市级科普法定增长专项经费40万元。资金使用按照国家、省、州的要求,主要用于“太平湖科普小镇”建设,科技示范县(市)创建、科普宣传培训、新技术及新产品推广,使其成为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力量。
(二)项目绩效目标
2023年,弥勒市共涉及市级项目1个,上级转移支付项目5个。市科协结合市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事前对每个项目制定了绩效目标,所有项目的实施,按照《云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规定,围绕农民、青少年、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进一步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科学素质提升培训、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科普宣传活动等。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为了保障项目的实施工作,市科协制定了《弥勒市科协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并成立预算绩效领导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项目监督。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按照云财规(2020)4号 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科学普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及《弥勒市科协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弥勒市科协内部控制工作方案》进行列支。每个项目做到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的全程绩效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2023年绩效评价的对象是弥勒市科学技术协会6个项目,评价的范围为2023年申请项目的资金使用和任务产出效益等。弥勒市科学技术协会通过对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绩效评价工作,全面了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抽样等
市科协按照政策相符、依据充分等原则,本着科学、规范的原则,对本单位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本次绩效评价总分值为100分,具体包括:项目资金实施(10分)、产出指标(50分)、效益指标(30分)、满意度指标(10分),每个项目均设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按照要求,市科协预算绩效领导小组对年内实施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结合事前绩效目标,对每个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价,2023年市科协实施项目全部完成预定目标值。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相关自评表)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弥勒市全面规范做好科普项目的申报、实施、管理、归档等工作,严格按照省、州、市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使用,做到资金专项管理,不存在挪用、截留的情况。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
市科协2023年均已完成申报项目绩效目标。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
市科协结合省、州科协工作要求,按照市委安排部署,由各项目实施单位进行申报,市科协在结合弥勒发展实际进行筛选评估,对评估达到优的项目进行立项。
(二)项目过程情况分析
项目在预算绩效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实施,并做到“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市科协2023年项目资金使用均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合理使用项目资金。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市科协2023年项目,均如期完成年度的计划目标任务。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
建立了由班子成员带队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小组,全方位了解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2023年弥勒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调研信息上报数和采用数均位列红河州第一。建立由3名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全市14个乡镇(街道)、东风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科协和7名党支部党员联系全市19个学会(协会)的工作制度,今年以来深入到乡镇科协、学会(协会)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3场次,征集对市科协工作的意见建议21条。
制定《弥勒市科技人才库建库办法》,建立全州首个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率先在全州建立了涵盖农业、工业、林草、教育、医疗、信息技术、服务业等12个行业类别的781名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探索定期组织科技人才参加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企业创新交流的活动机制。成立了红河州首个科技工作者之家,建立“弥勒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微信群,安排专人负责每天发布科普知识。完善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机制和平台载体,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组织20名科技工作者到云南振东花卉有限公司虹溪基地、云南三开农业供应链有限公司新哨羊街韮黄种植基地和分拣车间、弥勒市浩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吉成园林公司东风基地、东风龙缘葡萄酒有限公司等地考察学习。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组织全市50名科技工作者开展产业工人科技创新互比互学提升行动。
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办“一镇一品”的“农函大”培训,梳理形成全市乡镇(街道)49条“农函大”培训科技需求清单,邀请省农院和保山、玉溪等地的29知名农业专家到各乡镇(街道)开展蔬菜、动物疫病防控、水果、电商直播等不同类别的科技培训29期,参训学员达1716人。举荐青年科技人才参加各类研学交流活动。推荐了71名科技教师参加“走进大国重器”中小学校长科技教育研修活动、“海洋科学”中小学科技教师科普研修活动、“生态科学”中小学科技教师科普研修活动、“科创项目式学习”骨干教师交流活动、全国力学学会2023年科普营活动暨科学教师研修班培训。
梳理产业发展科技需求清单。按照“聚焦问题、需求导向、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的原则,组建调研组深入全市各类科技型企业、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通过征求意见、现场查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征集弥勒市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科技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和瓶颈性难题,梳理形成全市8条产业链的24条科技问题需求清单,为弥勒市科技型企业实现高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决策参考。积极争取科普专项转移资金。共争取到上级科普项目5个,累积补助资金87万元,其中太平湖森林小镇获科普小镇创建项目经费50万元、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项目经费30万元。拨付7万元支持三个山区村委会的早香蜜桃、蜂甜李、西葫芦等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
加强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支撑能力建设。积极组织师生代表参加第37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第7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云南省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第5届云南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比赛、红河州第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首届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取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4项、优秀奖2项的好成绩。招收72名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公益课堂,投入5.7万元为部分中小学校购置无人机、机器人编程等教学设备器材,举办以“走近科学 放飞梦想 弘扬科学精神”为主题的弥勒市青少年科普征文活动,收集到科普征文97篇;举办弥勒市“太平湖杯”科普小主播大赛并开展了实地采风研学及实战集训活动,征集科普短视频46个。巩固省级、国家级科普示范市创建成果,年内共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46场次,受众达41310人。
举办全省首次科普短视频征集活动。开展了以“庆来故里 福地弥勒—科技赋能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首届科普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通过对收到的87件科普作品初审、终评,评选出一类作品1件、二类作品2件、三类作品6件、鼓励作品8件。参赛作品在微信视频号、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快手等网络媒体平台上发布以来,播放量已突破300万+。开展弥勒市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选树活动,从征集到的38名推荐人选中评选出来自不同行业的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市科协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责任和分工。按照工作计划,开展项目资金的使用,对各项资金实施绩效进行自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科普项目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项目实施单位开展科技培训的形式、手段相对落后,效果有待提升。
3.科普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业务素养及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改进措施
1.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继续加大对项目实施单位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完善已有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的基础设施。
2.提升科普活动数量和质量。丰富科普展示的形式及内容,提升项目实施地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科普质量,加大科普活动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
3.加强项目绩效管理,继续推进已完成项目的效果跟踪,通过参观学习、组织培训、经验推广等方式,使项目效果最大,为促进科学素质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七、有关建议
无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我单位无其他整改问题。
附件:弥勒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表
弥勒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