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30-111452-932
- 发布机构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4-03-22
- 有效性有效
弥勒市气象局2023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报告
弥勒市气象局2023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我单位2023年度参与绩效评价的项目共3个,安排项目资金共计165万元,其中:年初预算安排项目0个,调整预算项目3个,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预算项目金额165万元,包括:2023年两烟生产经营补助资金项目20万元,2023年人工增雨资金项目165万元,弥勒市“中国天然氧吧”气候生态品牌复查资金项目30万元。
(二)项目绩效目标
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州委“13568”以及市委“1461”发展思路,努力将弥勒建设成为红河北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滇中绿色发展强市、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样板,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为弥勒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气象保障。
年度目标:做好本部门人员、公用经费保障,按规定落实退休干部职工各项待遇,支持部门正常履职。对全市气象监测站点维修维护、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等进行资金保障,确保气象服务顺利开展,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依托“中国天然氧吧”气候生态品牌继续助推弥勒市全域旅游发展提档升级。根据《中国天然氧吧复查办法》要求,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地区每三年应接受一次复查,2023年完成“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复查;根据天气形势和我市目前旱情,于2023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西三镇凤凰、西一镇树龙、五山乡烟子寨、五山乡箐口、东山镇小法妥5个点开展人工增雨流动作业;在烟苗成活至成熟采烤期间,开展人工防雹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叶因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有效防止烟农因惧怕遭受冰雹灾害而造成大面积“抢青采烤”现象的发生,确保烟叶养留成熟度,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同时根据旱情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2023年人工增雨资金项目及两烟生产经营补助资金项目:按照《弥勒市2023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施方案》开展各项工作,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气象局,由罗忠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市人工增雨防雹具体实施工作,完成今年省、州人影项目实施任务及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严格执行《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和《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的各项规定,依法管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州气象局与市气象局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市局又与各乡镇、各作业点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我市烤烟产业分布实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高原特色农业健康发展为宗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健全完善农业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科学安全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增雨抗旱和烟叶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最大限度防御和减轻干旱、冰雹等气象及次生灾害,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及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烟苗成活至成熟采烤期间,开展人工防雹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叶因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有效防止烟农因惧怕遭受冰雹灾害而造成大面积“抢青采烤”现象的发生,确保烟叶养留成熟度,提高烟叶生产质量。
弥勒市“中国天然氧吧”气候生态品牌复查资金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及两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全面构建富有弥勒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围绕云南省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红河州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弥勒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样板及“现代田园城市,健康生活福地”的城市战略目标,发展生态旅游、健康旅游,推动生态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坚持文旅融合双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域旅游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惠及民生大众三条主线,坚持走“特色、高端、精品”发展路子,坚持结合“中国天然氧吧”气候生态品牌推进,打造新时期以气候资源开发精细化、文旅设施建设系统化、文旅服务管理标准化、文旅产品市场国际化为代表的弥勒文旅发展,全力开创弥勒文旅新征程新格局和经济发展新动力。2023年气候生态品牌称号届期结束,我市申请继续持有“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依托该气候生态品牌继续助推弥勒市全域旅游发展提档升级。根据《中国天然氧吧复查办法》要求,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地区每三年应接受一次复查,2023年完成“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复查。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目的:通过绩效自评,对资金使用情况、日常组织管理情况、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衡量,了解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资金管理是否规范、资金使用是否有效,检验资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有效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对象:2023年我部门预算项目数为3个,其中年初预算0个,调整预算3个,占比为100%。
范围:2023年我单位按《弥勒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23年度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自主开展部门绩效评价工作,撰写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填报弥勒市气象局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2023年度实施的项目个数为3个,其中:列入年初预算的项目个数为0个,调整预算项目个数3个。3个项目均制定了绩效指标体系。我部门对2023年度财政预算资金支出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均按照规定执行,各项重点项目资金安排都保证及时到位,每一笔收支都做到有依据、有凭证、有程序,保证了各项资金依法管理与使用。自评结果:优。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抽样等。
本部门依照科学规范原则,要求各项目主管科室自主实施项目绩效自评,即“谁支出、谁自评”,针对项目绩效指标的评价严格遵循既定程序,科学可行;针对重点支出项目由部门抽调相关业务专家,组成项目评价小组,依照国家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照已设立绩效目标进行逐项核查,并出具自评结果和得分。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全年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年终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一是根据2023年预算项目绩效指标,制定我局评价指标体系,细化指标值。
二是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关科室跟进落实各项目的实施,深入调研项目实施情况及结果运用,收集整理相关台账,开展项目绩效自评。
三是由财务部门收集汇总、分析,撰写绩效自评报告。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相关自评表)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我部门针对各项目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2023年度财政预算资金支出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均按照规定执行,各项重点项目资金安排都保证及时到位,每一笔收支都做到有依据、有凭证、有程序,保证了各项资金依法管理与使用。自评结果:优。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
2023年度我单位设立了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各个项目均设有绩效目标,内容涵盖了部门职责、总体绩效目标、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年度绩效目标、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的考核指标,目标科学合理,明确,可量化,各类目标均已完成。完成了“中国天然氧吧”复核,开展了烤烟防雹减灾新模式试点工作,2023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西三镇凤凰、西一镇树龙、五山乡烟子寨、五山乡箐口、东山镇小法妥5个点开展了人工增雨流动作业。全额发放全局在职、退休职工的地方津贴,全市各类气象监测设备运行稳定,故障及时排除,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通畅。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服务高原特色农业健康发展为宗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健全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形成机构健全、投入稳定、组织完善、技术精良、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现代化水平和精细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安全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明显增强,最大限度防御和减轻干旱、冰雹等气象及次生灾害,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申请继续持有“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依托该气候生态品牌继续助推弥勒市全域旅游发展提档升级。
(二)项目过程情况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中,单位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健全,且合规合法,各类项目顺利实施。人影工作有效及时开展,气象信息传输渠道通畅,全市各类气象监测设备故障及时排除,全局在职、退休职工地方津贴按时发放,项目支出得到保障,预算执行支出进度均达到要求,未发生廉政问题,并按要求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工作。
资金支出严格执行《弥勒市气象局财务报销签批办法》《弥勒市气象局合同管理办法》《弥勒市气象局公务用车加油卡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红河州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内控手册》《红河州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风险及控制清单》《红河州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凭证审核要求》《气象部门差旅费管理办法》《气象部门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气象部门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气象部门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办法》等办法,有效管控资金支出的合法合规性。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完成了“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复审工作,人工增雨工作按质按量开展,开展了烤烟防雹减灾新模式试点工作,全额发放全局在职、退休职工的地方津贴,全市各类气象监测设备运行稳定,故障及时排除,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通畅。
强化“1262”服务机制体制。深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弥勒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1262”精细化城乡气象灾害预报联动机制。2023年共发布“1262”12小时强降水落区预报414期,共发布暴雨预警39期,大雾预警34期,寒潮预警20期,高温预警31期,干旱预警9期,冰雹预警11期,大风预警88期。道路结冰预警21期,雷电预警124期,霜冻预警12期。年内共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干旱)应急响应2次,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6次。
开展烤烟防雹减灾新模式试点建设工作。人工增雨工作从4月10日开始,全市共启用4个固定作业点,进行增雨抗旱。至6月10日结束,历时60天,在市气象台的严密监测下,抓住有利时机,作业21次,发射WR-1D弹药42枚,为缓解全市旱情、增加库塘畜水、助农丰收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人工防雹工作从6月10日开始,9月30日结束,历时113天。全市 19个作业点共作业211 点次,发射JFJ-1A(JFJ-3)火箭 1599枚、BL-1A 火箭 297枚、ZBZ-H7火箭弹16枚。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
2023年防雹作业保护烤烟及农经作物8.6万亩。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切实减轻了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带来的损失,为烤烟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弥勒市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成功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对象满意度在95%以上。在全市新增四个半固定作业点、1个流动点,全市作业点达19个,建成1部X波段雷达,人影技术装备更新和技术支持方面得到极大提升。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财经纪律规定,切实履行厉行节约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单独核算的规定,建立、健全项目会计核算和内部稽核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资金管理方面,有较完整的资金支付审批程序,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完整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预算绩效管理经验不足,绩效工作水平需加强,绩效目标制定与单位工作目标衔接不好,目标设立与实际工作任务存在差异。
二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完善,部分绩效评价指标难以量化,用户满意度指标缺乏有效的调查手段和调查对象参与调查的热情不高。
七、有关建议
无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附件:弥勒市气象局2023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表
单位名称:云南省弥勒市气象局
2024 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