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1-01573
- 发布机构弥勒市政府办公室
- 文号弥政办发〔2017〕203号
- 发布日期2017-12-11
- 有效性有效
弥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弥勒市开展食品与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部门:
《弥勒市开展食品与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弥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2月11日
弥勒市开展食品与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
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17〕6号)、《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开展食品与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红政办发〔2017〕119号)文件精神,为加快推动我市食品与消费品工业发展,认真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力争规模以上食品与消费品工业企业达到22户,年均增加3户,工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年均增长15%。以弥勒食品加工园为载体,以产业培育为依托,推进企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确保食品与消费品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的适应能力显著增强。
增品种,创新水平显著增强。力争食品与消费品工业生产品种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5% ;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州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户。
提品质,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新增1个省级质量控制与技术评价实验室、1个省级工业质量标杆,主要产品质量达到国内、省内先进水平,质量效益取得积极进展。
创品牌,品牌数量显著增加。新增云南省著名商标2个、红河州知名商标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
二、主要任务
依托我市区位和资源优势,重点打造红河烟草产业园、弥勒食品加工园,以培育高端化、特色化、绿色化食品产业集群为重点,打造纵贯一、二、三产业的食品产业链;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品牌建设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质量安全为保障,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为抓手,走特色化、差异化、区域化发展道路,重点发展烟草及配套、食品、医药等产业,着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食品与消费品辐射中心重要产业基地。
(一)增加优势品种
1.重点支持企业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引领创意,进一步优化食品与消费品品种结构,推动我市食品与消费品工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变。全力推进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调整产品结构,密切跟踪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增加特色优势品种。加快推进烟草配套产业发展,对现有彩印、油墨、乳胶、铝箔、滤嘴棒、包装箱等品种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争取新型防焦材料、新型烟用添加剂、新型油墨、铝箔衬纸等配套产品上有所突破,打造技术先进、品种特色突出的烟草配套产业体系。充分利用三七、石斛、重楼、灯盏花、金银花、大黄藤等资源,培育生物制药产业,推进中药原料药和中药制剂产业的发展,加快生物谷建设,进一步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积极引进各类研究成果,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萃取、中药原料药和中药制剂。依托弥勒食品加工园,加快发展菜、果、花、肉四大特色产业,走“高、名、特、优、新”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发展之路,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食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食品(薯类、稻谷、玉米、核桃、甘蔗、肉制品、葡萄酿酒、乳业、鲜花食品等),大力发展果蔬深加工产业(脱水蔬菜、果蔬汁、果蔬脆片、冻干果蔬等),打造保健食品加工业(葡萄籽提取物、酵素、植物精油、植物水溶性蛋白等),进一步做大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香精香料、精细食品添加剂等新型食品产业,逐步形成肉制品加工、葡萄加工、核桃油料加工、奶制品加工、水果加工、高原蔬菜加工等为主的特色食品加工产业。(责任单位:弥勒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工商信局、市农科局、市招商局)
2.提高创意设计水平。引进和培育一批众创、众包等创新设计平台和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充分发挥大企业、大平台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服务食品与消费品创意设计的产业生态圈。加大对食品与消费品创意、创新设计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依托我市丰富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民族文化创意设计产业集群,促进文化创意与“三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工业设计机构和制造业企业对接活动,加快设计(创意)成果的转化、运用和推广,提升我市食品与消费品工业创新设计能力,提高食品与消费品产业附加值,引领消费需求。(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工商信局、市教育局、市农科局、市人社局、市文广局)
3. 提升食品与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大力引进数码电子、母婴用品、功能性食品、特色食品、保健品等生产企业和项目,着力弥补我市食品与消费品工业发展短板,显著提升市内食品与消费品工业对本地市场的有效供给能力。充分发挥弥勒食品加工园功能,提升我市食品与消费品工业辐射东南亚市场的能力;依托我市特色生物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支持企业开发适应当前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产品。开展食品与消费品工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引进填补市内空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培育一批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国内、行业领先,产品质量过硬,持续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与消费品工业“高精深”企业。(责任单位:弥勒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工商信局、市农科局、市招商局)
(二)提升核心品质
重点支持食品与消费品生产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先进设备延长产业链,开发设计高附加值时尚产品,加强质量建设,促进我市食品与消费品工业品质量提升、品质优化。
1.加强标准制定和质量管理。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重点食品与消费品企业按照国际、国内、省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鼓励和支持有条件企业参与食品与消费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实施技术改造,推进优势行业、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引导企业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控,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全流程质量管控,开展自动化、智能化工厂技术改造,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树立质量标杆,培育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加大对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质量创新平台建设、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能力提升等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食品与消费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在生物医药、日用消费品、食品加工等领域,推广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流程质量管理。(责任单位:市工商信局、市卫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加强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推动资质认定相关制度的实施,提高检测认证机构公信力。支持重点食品与消费品企业积极采用和参与制修订国家、省内、行业质量检验检测标准,推行产品认证制度,推动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结果与技术能力国际互认。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的指导力度,实现市内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
3.强化优质原料供应。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支持建设小品种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食品及高原特色农产品企业在国内外建设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单位:市工商信局、市农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4.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相结合,提升企业质量意识,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培育一批国内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食品与消费品工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壮大一批特色鲜明、技术专业化水平高的食品与消费品工业创新型企业,改造提升“红品”品质,以“品质革命”推动全市食品与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工商信局、市农科局、市人社局)
(三)培育重点品牌
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集团,实施品牌工程,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和省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红品”品牌,提升我市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发展水平。
1.加大培育“红品”品牌力度。鼓励支持优势“红品”企业依托品牌优势,加快规模扩张,引导上下游企业集群协同发展,增大名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护和传承“弥勒老字号”“红河老字号”、“云南老字号”、“中华老字号”,振兴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引导企业健全商标品牌管理体系。鼓励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培育,发展“红品”系列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增强“红品”品牌优势。推动各地各行业建立品牌商品工商对接机制,利用中国—南亚博览会、商洽会、昆明国际农博会等平台,大力开展知名品牌产品宣传推广活动,提高“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工商信局、市农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完善服务体系。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培育和引进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设计创意中心和广告服务机构。建立品牌人才培训服务机构,形成多层次的品牌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开展博览会、展销会、展示评比活动等,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扶持食品与消费品企业宣传和保护企业自主品牌,增强企业保护品牌的意识,引导企业提升品牌培育能力。(责任单位:市工商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3.推进品牌国际化。支持企业通过购买国外品牌、境外注册商标等方式进行品牌推广和国际认证,提高产品国际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鼓励优势品牌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对品牌企业参加重点国际知名展会给予重点扶持,提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责任单位:市工商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市场准入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继续削减前置审批和不必要的许可,取消不合理收费,大幅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及审批评估事项。进一步推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简化投资项目审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各部门要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大厅或在线平台,简化流程、缩短时限,便利企业办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等各项改革,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简化登记手续和审批流程。对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生事物,既支持创新发展、激发活力,又严格依法监管、防范风险。(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工商信局、市环保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营造良好环境
贯彻落实国家统一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有关规定,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建立全州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健全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广告发布行为,深入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提升服务意识,强化降本清费,维护好市场秩序,在为企业减负的同时,降低企业隐性成本,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便捷的营商环境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工商信局、市文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加大政策支持
引导市级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食品与消费品企业创意设计、科研创新、品牌培育等工作,夯实食品与消费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基础。鼓励和引导银行加大对食品与消费品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渠道直接融资,努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引导和鼓励企业利用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增强出口能力。鼓励各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食品与消费品产业发展基金,专项支持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工商信局、市财政局、市农科局、中国人民银行弥勒市支行、弥勒银监办)
(四)加强市场监管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依法实施企业“黑名单”、惩罚性巨额赔偿等制度。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行业自律机制,加大注册商标、地理标志、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外观设计、发明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加大食品与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发挥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利用12365举报处置指挥中心和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强化信息互通,加强部门联动,曝光失信违法企业“黑名单”。积极开展食品与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增强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市农科局、市卫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五)落实产业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严格安全、环保、质量、能耗、水耗、技术等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遏制新增落后生产工艺与装备。落实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优”发展。进一步完善食品与消费品原料配料含量、原产地、特殊人群适用性等信息披露标签标识全覆盖制度,推行食品与消费品能效标识、绿色标识等认证制度,逐步扩大实施能效标识和绿色标识制度的食品与消费品范围。(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工商信局、市环保局、市农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六)加强招商引资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中东部发达地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产业配套强的企业到我市投资合作。依托弥勒工业园区,主动承接日化、纺织、服装、玩具、家电、休闲用品、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招商、精准招商,吸引大企业大集团进入我市发展,引入优势资源推动我市食品与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我市重点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开展技术、资本、管理合作,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组织开展集中性招商活动,加强对接服务工作,确保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落实引进培育人才的各项政策措施,集聚、培养、吸引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责任单位:市工商信局、市招商局)
(七)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多渠道宣传食品与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加大市内名优品牌宣传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加大名优品牌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红品”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加强对品种研发、品质提升、品牌创建成就突出企业的表彰和宣传,激发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责任单位:市文广局)
(八)发挥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贴近企业、熟悉行业的优势,在政策研究、行业信息、运行监测、标准修订、贸易促进、人才培养、宣传推广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切实为企业和政府之间沟通搭建好桥梁。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自律,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质量信誉承诺等活动,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维护良好的行业信誉,营造公平向上的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营造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责任单位:市工商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