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2445
  • 发布机构
    弥勒市林业和草原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9-08-14
  • 有效性
    有效

弥勒市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9年上半年,弥勒市林业和草原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党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草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主线,坚持绿色发展,推改革、转方式,抓建设、重保护,强产业、促脱贫,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建设、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步伐作出积极贡献。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加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宣传力度,继续实施“森林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提高城市森林质量,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积极创建森林城镇和绿色村庄,助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快速、有序推进。

  1.道路景观绿化美化。一是吉成苗圃至可邑路口路域人居环境提升项目。计划改造绿化面积1231.7亩(其中杨梅产业1149.6亩、营造景观林82.1亩)。完成拆除违章建筑127.71亩、林地植被恢复20.18亩、复耕53.82亩、建设用地改造53.71亩;完成补植胸径不低于8公分的云南樱花280株、山玉兰185株,点缀种植地径不低于3公分的三角梅360株,边坡修复直播银合欢和黄花槐种子混交面积26.5亩。二是弥勒东至太平湖森林特色小镇连接道路景观绿化改造提升项目。计划建设规模3442.49亩,全长约6841.3米,对道路两侧20米范围内595.39亩进行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对道路两侧20米以外可视范围内2927.1亩桉树进行替换改造,选择生态和经济兼顾树种,营造绿化景观林。完成项目作业设计、前期招标,正在进行绿化。三是弥勒东至太平湖森林特色小镇连接道路景观绿化改造提升项目。范围从弥泸高速公路弥勒东收费站至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入口往北300米处,全长约6841.3米,道路两侧20米范围,共计595.39亩,另涉及路域两侧可视范围内桉树替换面积2927.1亩,项目预计总投资3500万元。正在开展。

  2.湿地保护。制定《弥勒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九个湿地保护小区,力争2020年全市人工湿地保护率达68.8%,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2%。根据省、州通知精神,制定《弥勒市贯彻落实湿地保护和修复专项督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弥勒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目前湿地督查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完成《弥勒市甸溪河湿地保护小区建设项目作业设计》,建设规模424.49公顷,计划总投资76.268万元,已提交州林草局评审。

  3.“市树、市花”评选。认真组织开展“市树、市花”评选工作,5月31日弥勒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命名“黄连木”为弥勒市“市树”、“山玉兰”为弥勒市“市花”。

  4.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于6月10日组织开展2019年市级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全市368名干部职工种植香樟树、川滇桤木树苗共5000株,正式启动弥勒市第十四个义务植树节植树活动。目前各乡镇正在抓紧雨季如火如荼地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5.迎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考评验收准备工作。于5月24日召开弥勒市迎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验收考评动员视频会精神,并抽调9名工作人员,全面收集整理全市各相关单位、各乡镇涉及创森工作的档案资料,预计7月中旬完成所有创森档案资料整理工作,迎接国家验收考评。

  (二)森林公园建设。借助“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利用”政策,完成弥勒森林旅游规划编制,继续推进太平湖森林公园建设,规划设计拖白山森林公园、金顶山森林公园、东山华山松森林公园、点江森林公园和云峰山石漠化森林公园。积极整合石漠化治理、长江防护林等林业建设项目,推进太平湖森林公园建设,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0.7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6亿元,流转土地14270亩(其中林地5580亩),边建设边开放,产生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成功申报太平湖森林公园为“中国养生基地”,是云南省第一家申报成功。组织开展可邑小镇申报“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工作,已将全套申报资料上报州林业和草原局。完成上报《弥勒市白龙洞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地评估报告》。锦屏山森林公园正在组织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

  (三)林业生态建设。按照国家、省、州林草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抓建设进度、抓工程质量、抓功能特色、抓规范管理、抓保障机制,以改革创新引领绿色生态发展的要求,强化标兵意识、攻坚意识、改革意识,打好造林绿化攻坚战,全力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1.森林管护。加强天保工程森林管护344.05万亩(重点管护面积155.98万亩、集体商品林188.07万亩)、重点公益林管护126.88万亩。实施国家级公益林71.77万亩、省级公益林18.19万亩共89.96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99.6万元。兑现2018年度完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74.34万元。

  2.营林造林。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设1.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0000亩正在落实地块、已完成4000亩封山育林;实施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0.3万亩,正在落实地块;完成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经济林建设1万亩,兑现资金补助100万元;实施2019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造林1万亩,正在开展实施;实施2018年度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项目建设3万亩,整合在城市面山和通道绿化建设项目中开展,目前完成2.269万亩;实施省级森林抚育1万亩,正在开展外业调查和作业设计编制;实施完成2018年度核桃提质增效项目1.5万亩;开展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0.3万亩(新造林726亩、现有林改培2274亩),目前完成726亩新造林面积、2000亩现有林改培面积;正在编制2019年城市面山和通道绿化作业设计,拟推广油茶种植和香榧产业的发展;组织实施2019年度长江防护林项目1.5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4万亩、退化林修复1.17万亩),整合在城市面山和通道绿化建设项目中开展。

  3.绿化苗木培育。加大绿化苗木培育力度,播种以“市树”黄连木、“市花”山玉兰为主的树种58公斤,共培育苗床苗45万株,实际培育移植袋装苗30.5万株。上半年共为13家单位免费发放各类绿化苗木4.5万株,折合苗木价款45万余元。

  4.弥勒市林业调查规划队资质升级。弥勒市林业调查规划队资质等级从丙级晋升乙级,成为云南省县市级首家具有乙级资质的单位,全国排名前20名。

  5.林区公路建设。项目建设起点为三那线竹园镇大高寨小组岔口处,由西向东至者甸坝子,由三家小组北上接竹江路,全长7.927公里,公路等级为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6.5m,路面宽6米,预计总投资1227.1278万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10月底完工并进行试通车。

  (四)依法治林。大力推进法制林业建设,依法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完善林业“三防体系”建设,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1.林业行政执法。一是严格执行天然林禁止商品性采伐政策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办理采伐证614份,蓄积量80039.58立方米,出材47622.74立方米,采伐面积1552.15公顷。二是依法高效做好建设项目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服务工作,共受理林地报件37件,已经审核审批15件,审批面积审批面积283.8576公顷,正在受理或待审待批的22件。三是加大涉林案件查处力度,共查处林业林政案件319起,其中:破获刑事案件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0人。四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做好疫源疫情监测和报告,严格开展驯养繁殖经营许可,做好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肇事理赔工作。共受立野生动物刑事案件15起(其中:特别重大案件1起、重大案件3起),抓获作案人员15人,刑事拘留8人;受立野生动物林政案件10起,处罚10人;查获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3头(只)、三有保护动物69头(只)、救助放生野生动物102条(只)。完成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理赔324起,理赔金额16.7728万元。积极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源疫情监测和报告。五是根据省州“绿卫2019”专项行动要求及《弥勒市“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市共清理2013年以来破坏森林草原案件1325件(面积1048.6487公顷,林木蓄积4317.3175立方米),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062件(面积714.0025公顷、林木877.6678立方米),行政处罚金额625.24万元。查处刑事案件263件(面积334.6462公顷、林木3439.6497立方米)。

  2.森林和草原防灭火。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进一步强化森林和草原防火责任,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以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严防森林和草原火灾。今年全市共投入森林防火资金503.41万元,战胜连续51天晴热高温异常的高危森林火险天气,有效遏制了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全市接收到省州防火网下传的卫星热点共14个(其中:林火1个、荒火1个、灌木火3个、农用火4个、未找到5个),共发生8起一般森林火灾,火场总面积38.1公顷,没有造成林木受害,当日扑灭率100%,取得了连续9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共受立森林火灾案件9起(其中:刑事案件7起、林业行政案件2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员9名。

  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完成实施森林调查监测面积304.479万亩,认真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松材线虫病普查,发生各种林业有害生物7.19万亩(发生率2.94%),林业有害生物成灾面积0.8344万亩(成灾率3.42‰),监测率、测报准确率、防治率均达100%。认真开展植物检疫执法工作,完成调运检疫木材 8073立方米、调运检疫苗木540026株、产地检疫苗木800亩,调运木材、苗木和苗木产地检疫率均达100%。

  (五)林业产业建设稳步发展。继续推进核桃产业建设,逐步将核桃产业建设工作重点转移到栽培管理上,以巩固核桃产业建设成果,促进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发挥。加强苗圃20.5亩核桃采穗圃管理,采收优质核桃嫁接用枝条1.5吨,为全市核桃产业发展,核桃提质增效提供10万株嫁接苗用芽。实施完成2018年度核桃提质增效项目1.5万亩。加强核桃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共开展培训7期200余人次,组织技术人员主动上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8次、10户。目前正在落实2019年木本油料(核桃)提质增效项目2万亩,实施地块调查规划、落实工作。同时,加强林业企业的服务、管理工作,加快发展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林木登记47宗地、9003.4亩,其中:朋普镇4宗154亩,西二镇13宗1016.9亩,红果公司30宗7832.5亩。

  (六)路域桉树替换改造。根据省、州关于路域环境绿化美化工作部署以及省委、州委主要领导对路域桉树替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路域桉树替换改造。项目涉及市辖区高速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种植的桉树,规划采伐总面积6763.4亩。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桉树采伐面积6953.7亩,占规划总面积的102.8%,完成打塘和预整地面778.3亩,完成复绿造林面积697.4亩。

  (七)森林督查。组织开展森林资源监测、核查、执法“三个全覆盖”督查工作,严格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监督检查和严肃查处采石、采砂、采矿等项目建设违法违规使用林地活动和毁林开垦、违法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以及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森林督查存在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和省、州有关通知,依法坚决打击、查处涉林案件。2018年国家级省级下达我市疑似问题图斑1292个(国家级457个、省级835个)1358.4公顷,通过核实排查,我市上报数据库违法图斑成果479个(国家级257个、省级222个)727.5公顷,后来经反复核实排查,最后上报国家级省级违法图斑378个(国家级200个、省级178个)576.0421公顷。截止6月底,查处357个图斑(查处率94%),移交市自然资源公安局55个森林督查违法图斑线索,市自然资源公安局共受立刑事案件40起(其中移送检察院案件27起、立刑事案件调查13起),查处33起,打击违法犯罪人员78人,收回林地3873余亩,正在办理7起,立为初查图斑22个;各乡镇查处行政案件360起,罚金189.1118万元;共收回林地361起,面积563.73公顷,林地收回率98%;恢复植被面积533.1888公顷,植被恢复率93%。国家林草局抽查的10个图斑已全部立案查处,现已采收三七、拆除七棚,恢复植被整改到位。国家林草局森林督查现地核实验证并抽查的10个图斑已全部立案查处,总面积93.3公顷已全部整改落实、完成恢复植被。国家林草局下发我市2019年疑似图斑共计2365个2044.7公顷,疑似图斑数量排名全州第一名、全省第四名,目前各乡镇正在开展查处整改。

  (八)脱贫攻坚。依托山区资源,结合天保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治理、造林补贴等工程项目,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通过生态治理,特色产业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长效、高效林业,让山区群众走上“不砍树也能致富、不出山也能致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全力开展帮扶东山镇龙细村委会和旧城村委会的“挂包村、挂包户”脱贫,充分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增加森林管护人员数量,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使当地有劳动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或其他方式的生态保护人员。

  1.调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推选派出4名优秀干部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并拨付工作经费、按时发放食宿补贴。

  2.积极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一是续聘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扶贫护林员300名,每年总报酬金额为360万元,带动123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二是精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1.7万亩,补助标准1600元∕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401人,面积1005.6亩,补助合计160.9万元,助推贫困户发展经济林果增收;项目实施后,可实现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人数67人、劳务收入92万元,林下经济收入66万元。三是实施国家级、省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89.96万亩,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99.6万元,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465户、23631人,补偿金201.64万元。

  3.林业工程项目和专项资金向贫困乡镇、贫困村倾斜。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陡坡地生态治理等林业工程项目尽可能地向贫困乡镇、贫困村倾斜。

  4.扎实开展扶贫调研走访和“户户清”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到“挂包帮”扶贫联系点走访、调研,了解掌握挂包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全体挂联干部到联系扶贫户家中走访,开展“户户清”工作,摸清家庭情况,指导产业发展规划。

  (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省、州、市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工作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全市林草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涉黑涉恶线索分析研判,对全市林草系统的涉黑涉恶总体情况、表现形式及成因等进行全面排查分析,扎实推进专项斗争。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没有发现涉及林草的涉黑涉恶重点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和恶势力集团、团伙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

  (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争取上级补助资金4626.36万元,同比2018年增长966.36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达任务数7亿元的41.43%。完成招商引资新签省外协议资金3.63亿元(总投资26.59亿元,其中一期计划投资3.63亿元),达任务数3亿元的103.71%;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2.16亿元,达任务数3.5亿元的61.7%。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营林造林难度加大。可供造林地块日渐减少,国家投资造林单价低,且没有后期管护资金,难以保障保存率。城市和通道面山、乡村公路、河流廊道、集镇、乡村等区域生态绿化工程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但造林单价低,项目整合难度大,影响贷款资金的投放和使用,资金缺口较大,并且贷款资金利息高、偿还压力太大。“五采区”点多面广、石漠化严重、立地条件差、交通不便,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本高,自然灾害和人畜破坏明显。砂石场整治工作阻力重重,推进困难,而且绿化成本高。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要占用基本农田,需国土部门协助。以政府主导为主,群众参与营林造林的积极性不高。

  (二)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艰巨。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林地退化等生态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过度开发、交通干线、城市面山岩石祼露、森林景观稀缺现象突出,生物多样性受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市域生态总体改善与局部退化并存。有些砂、石料场占用林地行为属政府招商引资或重点建设项目,保护、利用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三)林地供需矛盾突出。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剧增,林地征占用使用量加大,林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核给弥勒的定额量远远不能满足弥勒建设的需要。部分地方村、组干部随意出租、出售、承包转让林地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四)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生物多样性、古树名木、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保护、建设,森林公园、森林特色小镇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融资难。目前城市面山和通道绿化项目资金缺口13238.5万元、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项目资金缺口1268.56万元,难以筹措;其他林业工作也缺乏正常开展经费保障。

  (五)部分涉林重大工程建设困难大。州林业局划拨省级森林植被恢复费270万元用于路域桉树替换改造,资金缺口15771.0393万元;路域桉树所有权和经营权为农户所有,涉及户多、动员难度大。吉成苗圃至可邑路口连接线违章建筑拆除面积还未落实,景观改造部分地块未落实,群众阻力较大。

  (六)林业人才队伍力量逐显薄弱。缺乏各类林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现有干部职工出现“老龄化”现象,技术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各乡镇林业站职工少、变动频繁,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突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七)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部分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生产用火与森林防火矛盾较突出。有些乡镇、林场对护林员的管理不到位,部分护林员未认真履行职责。弥勒市扑救重大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还弱,缺乏如航空飞机、视频监控等现代化装备。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抓好林业生态建设。科学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全面推进国土绿化,抓紧抓实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天保工程森林管护、重点公益林管护。重点推进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1.4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2.3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2万亩、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项目1.57万亩等项目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114万株。

  (二)抓好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路域桉树替换改造。整合长江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确保完成计划33418.3亩任务。继续加强推进路域桉树替换改造,确保完成路域桉树替换改造示范区实施桉树替换改造10263亩任务。

  (三)抓好林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工作,继续发展观赏苗木、林下资源开发、特色林果产业等产业。加强和源万亩石榴庄园建设,加快2万亩石榴种植、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30万羽鸡养殖场建设及庄园旅游建设,争取完成投资3000万元。加强香榧产业建设,争取种植香榧4000亩以上。完成2019年度2万亩核桃提质增效项目地块落实,并组织开展实施。继续推进太平湖森林养生基地、可邑森林体验基地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弥勒市森林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0)建设。

  (四)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继续加强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和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继续强化森林资源监测、核查、执法“三个全覆盖”森林督查工作,严格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林地等级管理、林地用途管制、林地定额管理等“三项”制度,严把项目规划、选址、立项、审批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推进森林督查工作,严格执行“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政策,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坚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继续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切实做好监测、调查、普查和植物检疫工作。

  (五)抓好森林旅游建设。大力发展以森林旅游康养休闲为重点的现代林业服务业,继续开展全市森林旅游资源摸底排查,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实施森林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改善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以森林公园文化、湿地文化、城市园林文化等为重点,推进森林文化建设。

  (六)抓好林业精准扶贫工作。具体从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核桃提质增效、林果业基地建设、林业惠农政策落实以及其他林产业带动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扶,大力开展生态治理扶贫和特色林产业开发扶贫,生态护林员指标和补助资金优先用于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贯彻落实林业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扶贫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资金,继续推进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工作。

  (七)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收集整理完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档案资料,做好迎接国家考核验收准备工作。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杜绝各类毁坏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提高农户爱林护林意识。继续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各乡镇沟通联系,共同推进城乡一体绿化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压实乡镇绿化、管护责任,持续保障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各项指标任务。

  弥勒市林业和草原局

  2019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