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75059-224
- 发布机构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1-07-07
- 有效性有效
弥勒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市建设通过省级评估合格
一、示范县建设完成情况
(一)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1)制定和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
(2)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化服务队伍。
(3)夯实科技宣传的科技普及教育基地。
(4)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
2、科技转化助推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1)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有望实现跨阶升级
(2)工业园区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情况
1、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
2、浙江大学红河技术转移中心;
3、上海化工研究院云南省高性能材料研究中心;
吉成观赏园艺与生态技术产业研究院。
(三)示范县建设主要内容完成情况
1、科技研发投入强度不断加大。2018年全市完成研发经费投入3239.8万元,占2018年全市GDP375.68亿元的0.09%;2019年研发投入4837.3万元占2019年全市GDP398.37亿元的0.12%;2020年全市完成研发经费投入上报7222.3万元,占2020年全市GDP442亿元的0.16%。科技研发投入强度不断加大。2017-2019年全市20家企业获研发投入经费后补助奖励259.9万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逐年增加,其中:2018年达0.5件/万人,2019年达0.58件/万人,2020年达0.66件/万人。
2、政策配套及转化环境日益改善。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相关政策措施,针对弥勒市实际先后出台了《中共弥勒市委 弥勒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2013—2017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弥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速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弥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弥勒市市管专家管理办法》《弥勒市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27个,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配套及转化环境日益改善,为企业和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3、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吉成园林新优园林花卉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吉成园林叶子花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吉成园林杜鹃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品元切花玫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菜花农业香叶天竺葵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阳光果业早香蜜桃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17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了相关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步伐,助推企业提质增效。红河州地方标准1项,即弥勒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地方标准1项,即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生产技术规程。云南吉成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云南省地方标准2项,即绿化苗木 尖叶木樨榄培育技术规程、绿化苗木 蓝花楹培育技术规程。
4、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弥勒市切实加大产学研及院企、校企的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先后建成浙江大学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红河技术转移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云南省高性能材料研究中心、吉成观赏园艺与生态技术产业研究院,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第三科研基地;谭建荣院士团队红河创新基地、云南省张志国专家工作站、云南省高俊平专家工作站、云南省傅建中、洪琼花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建设,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5、科技成果引进数量取得新突破。先后引进云南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低纬高原小麦(大麦)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萱草新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技术、切花玫瑰水肥药一体化高效种植技术、美女樱高效繁育及绿化种植技术、葡萄园立体种植技术、极早熟柑橘优质丰产高效种植技术、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蚜茧蜂控制油菜(烤烟)蚜虫技术 、烟草减害降焦技术、细支烟生产技术、褐煤腐殖酸开发利用及新型流化床褐煤烘干技术、高硅猛矿石高效利用技术、黄磷尾气高效利用技术、钢(铝)板数字化彩印生产技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 管材及系列产品生产技术等40余项科技成果,建立中试生产基地,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
6、科技成果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弥勒市依托省、州科技资源及成果转化中心,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作用,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人员及高层次专家,引进、培养、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人才及队伍,先后引进谭建荣、张志国、高俊平、傅建中、洪琼花等院士、专家并建立工作站,尤其是依托浙江大学、上海化工技术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西南林学院、云南农大等院校,引进了高层次人才120余人入驻弥勒。目前,全市从事涉及农林水、教科文及工业等领域的科技人员数量达到了755人,较2018年增加了285人,增幅达60.6%。
7、主导产业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得到持续巩固,2018年州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2家,2019年达24家,2020年达27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家。2018年规模以上的企业4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5家,规上服务企业3),2019年规模以上的企业61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2家,规上服务企业9),2020年规模以上的企业6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7家,规上服务企业10家)。
二、示范县建设成效和工作亮点
(一)国家和省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及亮点:1、加大高新技术企培育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加快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研发能力;3、落实专利资助政策,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二)围绕重点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科技成果引进及转化以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亮点
1、重点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服务情况
目前引进新技术、新成果40余项,结合企业自主研发的新成果、新技术,共推广90项,其中重点推广35项新技术、新成果,在工业、农业两大领域推广,促进产业化的升级提质。
2、科技成果引进及转化以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亮点
(1)花卉新品种选育与种苗繁育推广取得新成效;
(2)新型材料生产迈上了新台阶;
(3)新型装备制造取得新进展。
(三)可供复制推广的政策措施和经验做法
1、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根本保障;
2、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及产业化基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3、建立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和转化机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催化器。
总之,弥勒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市建设工作,依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突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创业主体培育、创新创业环境营造、科技创新为民惠民、创新管理体系建设,努力创建“民生福祉型”示范县,助推打造具有弥勒特色的世界上流“三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