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
    000014348/2022-03120
  • 发布机构
    弥勒市文旅局
  • 文号
    弥文旅函〔2022〕6号
  • 发布日期
    2022-10-31
  • 有效性
    有效

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弥勒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044号建议的答复

 

  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弥勒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044号建议的答复 

    

何萍英代表: 

  你在弥勒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弥勒民间刺绣产业扶持力度的建设》第044号建议,已转交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民族民间刺绣是兼实用与美观的手工艺品,在弥勒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较为盛行,主要用于服饰装饰和喜庆用品,其图案与长期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人物、动物、植物、生产用具、生活器皿以及日月星辰等。民间刺绣传承情况较好,在弥勒基本形成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等老、中、青三代传承群体。 

  民间刺绣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文化风俗、宗教信仰、地域特征等。加强对民族民间刺绣的挖掘、传承、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弥勒市非遗保护工作机构,弥勒市文化馆(弥勒市非遗保护中心)隶属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承担着全市非遗保护的各项工作,在民族民间刺绣的保护方面,多措并举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定期开展调查,及时掌握民族民间刺绣技艺生存发展状况;二是逐级申报民族民间刺绣、服饰四级名录及传承人。截至目前,全市民间刺绣类项目共11项,其中,省级1项(彝族阿哲刺绣2022年公示为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州级2项,市级8项;已命名的各级非遗传承人22人,其中,省级1人,州级6人,市级15人;三是对部分年龄偏大的彝族刺绣传承人开展抢救性录制,避免人亡艺绝的情况出现;四是加强传承人管理,对各级非遗传承人进行目标管理,以“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和扶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五是举办全市民族刺绣技能培训等,为传承人技艺提升及交流提供平台。2021年弥勒市总工会、弥勒市妇联、 弥勒市文旅局联合举办弥勒市2021年民族刺绣培训,培训了民间刺绣艺人、爱好者及刺绣传承人共60人。2022年推选了彝族(阿哲)刺绣传承人参加了云南省非遗购物节的培训。六是探索“非遗+旅游”路径,合理利用保护好各级非遗项目推进特色小镇文化的延伸发展,将《彝族刺绣》等非遗项目融入到景区景点作为文创产品及特色销售产品。 

  在文旅融合态势下,我们将加大宣传,让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得更广。 

  一是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宣传展示体验活动,积极培养传承人。二是通过举办各级传承人培训、非遗技艺传承培训等活动,提升传承人技艺水平,树立保护责任意识。三是积极利用新媒体积极推广宣传弥勒民族文化。通过“弥勒文旅”微信公众号、微博宣传弥勒民族刺绣,同时借助“文旅头条”强化弥勒民族刺绣的宣传力度,提高弥勒民族刺绣的认知度;四是以参加旅交会、南博会、边交会等博览会为契机,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到一线城市及周边城市开展旅游推介活动,提升弥勒民族文化知名度;五是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对传统技艺(民间刺绣)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使潜在的文化资源成为可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感谢你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