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1-03838
- 发布机构弥勒市文旅局
- 文号弥文旅函〔2021〕18号
- 发布日期2021-12-16
- 有效性有效
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弥勒市第二届第六次会议第101号提案的答复
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弥勒市第二届第六次会议第101号提案的答复
杨荣丽委员:
你在政协弥勒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弥勒旅游产品品牌打造和推广力度的建议》的第101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关于“加大旅游产品扶持力度,加大对食品卫生许可证申报的指导力度”方面,为进一步加大对弥勒传统烟、红酒、葡萄等旅游产品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旅游产品市场消费安全,树立弥勒旅游产品形象,弥勒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旅游产品质量监管。
(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围绕“放管服”要求,大力推进注册资金认缴登记制、“证照分离”“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商事制度改革,并通过“一窗通”服务、“双告知”制度、“审核合一、一人通办”等便民服务措施,着力破除企业开办限制,初步实现“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腿”的目标,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和准入成本。
(二)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商标、专利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保护意识;跟踪监控本辖区内发明专利基本情况,避免专利失效。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助力弥勒工业园区成功创建“云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截至目前新申请商标262件,商标注册106件,新申请专利153件,专利授权72件,发明专利有效量33件。组织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
(三)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围绕食品、电子产品等重点商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铁拳”执法行动,严查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农村市场、网络交易平台等场所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检查经营户137家次,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立案查处5件,罚款5.9万元。
(四)实施标准引领,促进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技术服务活动,持续推进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云南省弥勒市芒果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成功创建云南省弥勒市芒果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了由基础保障标准体系、产品实现标准体系、岗位标准体系组成的芒果种植标准体系,标准体系覆盖了芒果种植环境控制、水果质量要求、产品售后服务、农药和肥料要求、产品检测、包装和运输、公司内部管理、岗位技能要求等领域,共计110个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90%以上,让弥勒市芒果种植做到了“品种、技术、管理、品牌、销售”五统一,把芒果打造成江边农民的“致富树”、成为江边乡的主导产品“金果子”;
(五)强化宣传引导,推进食品农产品认证。不断加强有机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等食品农产品认证宣传力度,广泛动员企业积极申报食品农产品认证,提高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促进我市食用农产品质量提升,树立我市食农产品品牌形象,推动食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管理体系认证企业38家、证书104张,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1家、证书3张,食品农产品认证企业8家、证书9张。其中获有机产品认证企业1家:红河阳光果业有限公司认证产品是苹果、桃子、李子,认证面积为143.06公顷;获有机转换证书1家:云南国惠农业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认证产品是软籽石榴,认证面积为325.73公顷;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家:红河大自然水业有限责任公司;获HACCP认证企业4家:云南高原葡萄酒有限公司、弥勒市凤凰山泉水厂、红河云牧乳业有限公司、弥勒市叮噹泉水业有限公司;获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企业1家:云南国惠农业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六)实施“两大战略”,推进品牌建设。不断加快名牌战略实施。积极做好名牌产品的宣传、培育工作,鼓励、引导企业申报政府质量奖等,激励全市各行各业积极主动争创品牌、树立标杆,不断提高我市产品知名度。目前,弥勒共有原产地标记产品1个:云南红葡萄酒。市市场监管局正在组织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弥勒葡萄和弥勒葡萄烈酒,目前已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产品申请形式审查意见通知书》,正在补正材料中。深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不断加大商标宣传力度,努力提升商标品牌服务能力,认真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切实发挥商标品牌在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中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市共有有效注册2368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
(七)严把食品安全关。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指导,督促食品生产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依法生产,守法经营,每年组织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参加食品生产企业抽查考试,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思想认识,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鼓励企业制定实施严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我市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均有企业标准,如弥勒市弥勒福酒业有限公司配制酒执行标准为Q/MLH 0002 s—2020(弥勒市弥勒福酒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加强监督抽检,每年将食品生产企业列入抽检计划,对抽检不合格的企业依法依规立案查处;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加工小作坊的监督检查,存在问题的及时列出清单并督促指导其做好整改,对达到要求的单位,按照要求纳入规范化管理。
关于“加大弥勒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为推动特色小镇品质提升、活力并发,切实以“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的新成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特色小镇的相融合,使得二者的相互促进发展对产业升级和建立新的小城镇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市深入挖掘弥勒文化,着力开发具有小镇特色的文创产品。
可邑小镇:2020年9月,可邑小镇推出文创集市,以可邑小镇传统民族文化为元素,生产、开发、销售“接地气”且富有民族文化气息的产品。这些产品展示着本土民族民俗文化和精湛的手工艺,充分展示着彝族民族文化的魅力。文创集市展示的产品琳琅满目,有的产品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相关元素和彝族文化符号融入到文创产品中,还有的产品创意来源于可邑小镇寨门、民族村及弥勒市的传统文化,别具一格。这些文创产品设计简约却不简单,深受游客喜爱。目前,文创集市的产品涵盖原创饰品、手作物件、民族复古小物、本地特产等。集市上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惊喜不断,最受游客欢迎的产品是传统丝巾、T恤,特产一类。截至目前,文创集市累计共销售文创产品20000余件,口碑和收入获得了双丰收,许多游客纷纷带走这些有关可邑小镇的“弥勒记忆味道”,这也是对可邑小镇的一种认可。
红河“东风韵”小镇:一是红河“东风韵”小镇坚持产业赋能文旅,深入发掘属地历史文化,重塑小镇IP,建立有活力的产业生态圈。围绕属地特色、文创产品研发、旅游商品开发,一方面,通过积累艺术家授权,联合新锐设计师,研发文创产品270余款;另一方面,以“企业+艺术家+农户”的模式,推广孵化属地物产,带动周边属地经济。累积研发集日用品、文具、饰品、服装、饮品等五个品类200余款商品量产输出。推出“东风韵”联名艺术家红酒、葡萄汁、东风韵联名小花腰“万花筒”雪糕、十八纸联名文创纸凳、东风韵2021年新年属地礼盒等产品。以艺术为媒,做实产业,做优农业,赋能文旅。二是小镇建设完成“东风韵”文创㗊市以云南传统民居土掌房为原型,由3条主巷和3层立体商业空间组成,集合了品类丰富的餐饮、购物、文创体验、非遗传承、娱乐休闲等业态,结合食、住、行、游、购、娱、文、玩、乐九大体系,逐渐完善与丰富打造满足游客多元需求的“好吃、好逛、好玩、好住”的特色文化网红街。
关于“加大弥勒旅游产品的推广和打造力度”方面:
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大力推进我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工作,弥勒市计划建设弥勒糖街主题街区(暂定名),选址于红河水乡特色小镇钱王街C区(该区占地面积38558平方米,按照《旅游特色街区服务质量要求》和《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LBT 082-2021)等标准进行提升改造,预计投资1900万元,以糖文化为主题,围绕街区主题、风格、标准等,改造街区入口(银杏路)、建设景观小品、糖博物馆、广场格子铺、屋顶及街铺面灯光亮化,配套建设旅游厕所、洗手设施、转角绿植等。截至5月31日,已完成投资约350万元,糖街主题街区设计方案已完成第三稿待审核,配套厕所改造完成墙体砌筑、水电改造和卫浴安装,目前正推进智能智慧和标识系统完善;街区入口改造基本完成,灯光亮化工程完成预计总工程的40%。同时,弥勒市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建设弥勒市特色街区建设项目,分别是甸溪河-锦屏山特色街区、温泉特色街区,主要进行绿化美化、建设特色主题、停车场及其他配套设施等。
为进一步加强弥勒文旅对外交流与合作,2021年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携弥勒旅游资源、特色商品、精品线路分别赴安徽合肥、湖北武汉、河南郑州、成都、重庆开展健康生活目的地精品文化和旅游资源推介,旨在通过推介会的举办,以跨区域合作的形式提升弥勒“现代田园城市 健康生活福地”城市品牌形象和知名度。通过推介会的举办,弥勒市文化旅游局在文旅资源共推、品牌宣传、客源互送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的交流,取得积极的成果,弥勒旅游商品受到了外地游客以及买家团的喜爱,弥勒文化旅游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弥勒将持续研发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进一步推动弥勒文化旅游市场跨区域交流合作。
感谢你对我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