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2432
  • 发布机构
    弥勒市工商信局
  • 文号
    弥工商信函〔2019〕04号
  • 发布日期
    2020-02-10
  • 有效性
    有效

弥勒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对政协弥勒市第二届第四次会议第069号提案的答复

龚建中委员:

  你在政协弥勒市第二届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弥勒蔗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第069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弥勒蔗糖产业发展历史

  弥勒甘蔗种植区是国家三大甘蔗优势区域之一的滇西南甘蔗优势重点区域,是云南省传统甘蔗种植区域。竹园镇、朋普镇片区作为我市甘蔗种植主要产区,甘蔗种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该地区生产的红糖及红糖制品更是以其独特的清香、甘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作为弥勒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的“三红”品牌之一,享誉省内外,有“东方巧克力”之美称。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弥勒依托悠久的蔗糖历史文化,丰富的热区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等,大力发展蔗糖产业,时种植区域主要涉及竹园、朋普、江边、巡检、新哨等五乡镇以及西二、五山两个乡镇沿南盘江河谷,高峰时期全市蔗糖业直接或间接从业者有12万余人,形成“龙头企业+蔗农+基地+产品”的蔗糖生产经营体系,曾一度发展成为全市仅次于烟草产业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为弥勒农业农村发展和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弥勒蔗糖产业现状

  (一)云南力量生物(集团)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生公司)现状

  由于2014年以来糖业市场连续疲软,加之力生公司盲目扩张投资、经营管理不善、银行抽贷等因素,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自2015-2016榨季停产至今,长期拖欠蔗农蔗款和职工工资、生活费及“五险一金”等,对蔗农、职工在生产、生活、就医、就学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涉及群众人数众多,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隐患。

  (二)红糖作坊(“小机榨”)成为消化我市甘蔗和竹园红糖生产的主要承担者

  据统计,全市可查红糖坊业主共78户,主要分布在竹朋片区,绝大部分红糖坊日榨甘蔗15-60吨,其中,开设红糖坊10年以上的3位业主,甘蔗日榨量均为100吨以上,产品主要有碗糖、砖糖、元宝糖和红糖粉。由于受市场价格波动、经营渠道等因素影响,2017年78户红糖坊中仅有43户开榨(竹园镇26户,朋普镇17户)。2018年全市红糖坊中有42户开榨(竹园镇25户,朋普镇17户)。

  (三)甘蔗种植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加之力生公司经营管理不善,2009年至2012年连续四年干旱,甘蔗种植呈现出阶段性颓势,致使全市甘蔗种面积由2008年9.3万亩缩减至2017年2.3万亩,甘蔗产量由2008年55万吨缩减至2017年12.5万吨。2018年全市甘蔗种植面积2.4万亩,产量13.5万吨,种植面积及农业产量与上年相比略有增加。

  截至目前,全市甘蔗主产区主要分布在竹园镇0.37万亩,朋普镇1.38万亩,江边乡0.62万亩以及巡检司镇0.03万亩,合计2.4万亩。

  三、弥勒蔗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15年后,由于云南力量生物制品(集团)有限公司经营不善,长期拖欠蔗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甘蔗产业出现大幅度下滑。在竹园红糖效应和食糖消费习惯改变影响下,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弥勒蔗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为弥勒“小机榨”办理相关手续等建议,主要有以下3个困难和问题:

  一是按照国家发改委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对产业政策规定,原糖(红糖)生产为“限制类”产业,申报原糖加工项目须日处理甘蔗5000吨(云南地区3000吨),而我市红糖企业均无此生产能力,按照日处理3000吨的标准建设项目和生产红糖也没有如此大的市场来容纳,故无法按照正常程序办理原糖(红糖)项目备案和产业政策认定,不能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针对我市蔗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工信局于2018年专题向省工信委汇报,省工信委食品药品处答复:日处理甘蔗3000吨的国家产业政策不能突破,该处因云南省甘科所设在朋普的小机榨向工信部请示,被驳回。二是省、州政府为维护大糖厂的利益和全省、全州的收蔗秩序,对小机榨持否定态度。三是按照《云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进行登记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行小作坊登记的企业产品不能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只可办理《小作坊登记证》,产品不能在淘宝等网站上线销售,对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有一定影响。

  四、弥勒蔗糖产业发展建议

  (一)依托原力生公司蔗糖生产线及场地,引入有意向、有实力的企业进驻,建设规模化蔗糖生产线,达到办理《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件,使“竹园红糖”、“云龙”牌白砂糖可以合法化生产,让品牌得以延续。

  (二)建议由省发改委、工信厅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汇报,按退一进一的方式(力生公司红糖生产许可证已被注销),特事特办,给予我市特批1-2家红糖生产许可企业,生产规模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

  (三)按现行产业政策,小机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目前我州还有元阳、红河等县有规模化糖厂,距离我市运距均在100公里以上,如将甘蔗运至以上糖厂入榨,运距远、成本高,企业无法承受,蔗农无利可图。建议按《云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对我市符合条件的小机榨进行小作坊登记,规范管理,从根本上保证竹园红糖质量,更好地传承历史品牌。

  感谢你对我市蔗糖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弥勒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019年8月16日

  

    (联系人:孔繁刚,联系电话:612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