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
    20240913-170347-801
  • 发布机构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9-12-19
  • 有效性
    有效

1—10月弥勒市经济运行呈现八个特点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稳增长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弥勒发展的“四个定位”、州委对弥勒“三个发展”的工作要求和市委“3456”的发展思路,把握中央“五个坚持”、“六个稳”的总体要求,紧扣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聚焦“5+1”大抓(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大抓项目、大抓开放、大抓电商、大抓招商)工作重点,精准施策,完善调控,优化环境,激发活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率先开放发展。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GDP增速实现预期、 快于同期,“5+1”大抓亮点纷呈,投资、消费协同并进,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培育持续加强,工业经济企稳向好,财政金融稳健运行,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运行主要呈现八个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29.07亿元,占年计划的71%,同比增长7.3%,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去年同期快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0.32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6.17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2.58亿元,增长10.6%。

  二是新动能培育持续加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呈现出一产不断巩固提升、二产加快转型升级、三产加快提速增效的态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康体养生、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4个特色小镇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景区建设、精品酒店、特色民居创建工作力度加大,旅游要素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态进一步丰富,“一部手机游云南”成功上线运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锦屏山、太平湖森林小镇、“东风韵”小镇、红河水乡国家3A景区创建通过州级评定。1—10月实现旅游收入123.43亿元,同比增长28.9%,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15.56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大抓电商创新业态、激发活力,1—10月重点纳入统计的66家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4093.03万元,同比增长18.4%,零售、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均在14%以上,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2倍。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1—10月招商引资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10.2亿元,同比增长22.2%。

  三是有效投资、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1—10月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96亿元,占计划的66.9%,同比下降10.4%,项目支撑、投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投资力度加大,非电工业、交通运输、水利建设、旅游等重点领域有效投资持续增加,1—10月产业投资完成83.93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部投资的38.2%,民间投资完成60.2亿元,增长0.1%,占全部投资的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63亿元,占计划的84.3%,增长11.3%,增速比三季度略有回落。城乡市场日趋活跃,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消费价格保持总体平稳,1—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9%,涨幅较好地控制在3%的预期目标以内。弥蒙铁路、弥勒通用机场、弥玉高速公路、红烟技改搬迁等3个项目、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年产10万吨钢(铝)板数字化彩印生产线、生物谷药业灯盏花二期、4个特色小镇、东风片区整体城镇化、甸溪河治理工程、城镇棚户区改造、洗洒水库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弥勒食品加工园孵化园二期标准化厂房、弥阳工业区生活服务区、红河众信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洁净煤、绿色食品加工园招商中心等项目实现新开工,加快形成投资实物量。

  四是工业经济企稳向好。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比1—9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烟草工业增长1.3%,非烟工业增势强劲(增长22.8%)。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2.23亿元,同比增长17.4%,利润总额18.5亿元,同比增长16.1%。弥勒食品加工园规模和聚集效应不断增强,共签约18个项目,绿色食品加工中心规划、建设全面启动,促进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增纳规工业企业4户。创信实业电子产品制造、红河云牧乳业、巧八斗食品公司年产3000吨果冻加工生产线、云南星皓食品有限公司、唐小嘿年产6000吨黑糖深加工、云南俊港中药饮片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加快形成新产能。云南吉成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千州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经州级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五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国惠农业产业园、弥勒现代花卉产业园、温氏良种猪场、新广农牧种鸡场建设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主体培育、业态创新、品牌打造、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大春粮经作物喜获丰收,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28万吨,收购烤烟42.9万担,支付烟农款6.64亿元。目前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39家,示范性家庭农场23家,累计有21家企业的42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弥勒经省级推荐申报创建“国家绿色农业先行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考评验收。

  六是特色小镇、“美丽县城”建设取得新成效。4个特色小镇项目建设扎实有效,获得省政府授牌命名,再次获得省财政奖补支持4亿元,开工以来4个特色小镇累计完成投资54.697亿元(今年1—10月累计完成投资11.57亿元),完成一期计划投资的82.5%。红河水乡喜来登、源宿酒店预计2020年春节完工投入试运营,国际汽车运动区项目已完成2400余亩土地收储;红河“东风韵”小镇美憬阁酒店(原象罔酒店)、双创园商业区力争2020年春节投入试运营;太平湖森林小镇森林花海、大地艺术景观、95栋木屋建筑全部对外运营,游客服务中心计划年底投入使用;可邑小镇可邑古村落板块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基本完成,绿化、亮化及夜间经济形态改造计划年底完成。弥勒市“美丽县城”实施方案通过州政府初审,可研报告已上报待州级审批、省级备案。“美丽县城”项目概算总投资8.48亿元,计划实施25个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弥勒大道防洪排涝工程,正抓紧实施甸溪河绿化美化工程、文化馆、博物馆、城乡规划展览馆布展等14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3亿元。

  七是财政金融稳健运行。1—10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23亿元,为年初预算数19亿元的69.6%,同比下降5.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3.87亿元,为年初预算数47.26亿元的92.8%,同比增长14.8%,比上月慢1.9个百分点;财政八项支出合计35.2亿元,增长16.8%。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8.64亿元,同比增长1.7%;各项贷款余额187.71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44.1%,较好地支持“三农”、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八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教育、文体、卫生健康、劳动就业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险不断提标扩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21元,占计划的63.9%,同比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3元,占计划的73.5%,增长10.7%,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高教育优质发展,等级幼儿园全覆盖加快实施,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顺利通过云南省政府第三轮督导评估,2019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123人,一本上线人数392人,一本上线率14.1%,均位列全州县市第二名。中考实考分优秀人数2009人、优秀率28.73%,全科合格人数2394人、全科合格率35.72%,优秀率、全科合格率全州县市排名第一;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分级诊疗及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市人民医院项目加快招商引资、合作办医进度,市中医医院“国医在线”APP正式上线启动,弥勒第一医院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全市家庭医生签约人数17.74万人,建档立卡签约人数41622人,实现“应签尽签”;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明显,积极开展“就业活动月”、“春风行动”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稳岗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扶持政策,拓宽就业渠道,至10月底通过“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及小微企业贷款扶持创业842人,发放贷款9076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669人,开发公益性岗位91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24%;脱贫攻坚扎实有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防风险、守底线,全面压实各级责任,扎实开展“春季行动”、“夏季攻势”、“冲刺行动”,聚焦问题、强弱项、补短板,集中力量攻坚、逐项对账销号,年底预计实现23个贫困村出列,3144户9845人贫困人口脱贫。截止10月底,到位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577.42万元,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257.8万元,实施到户小产业并对23个贫困村实施专项产业项目,118家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实现全覆盖。实施农危改3136户,住房提升改造2040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养老保险100%参保。

 

  弥勒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9年11月22日